重新发现“再生产”:从劳动到社会理论

来源 :社会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在批判性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双重生命生产"和妇女解放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是如何以家庭和亲属关系为基础实现再生产,并与资本主义制度维系相关联的.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视角揭示了生产与再生产之间的"分离—依赖"矛盾,对理解和分析人口结构和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性别、家庭与劳动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某种习以为常的学术观点认为,北洋时期中国遭受列强和军阀双重压迫,经济凋敝,民生几尽,这为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然而历史文献和统计数据表明,当是之时,尽管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整体上仍相对平稳并有所发展;社会民生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大致仍处于"虽乱而未甚,虽恶而可忍"的状况,并不像这种观点描述的那么糟糕.斯时经济与民生得以维持及发展的原因,与国家权力的支配力有限、经济社会基本是由地方及民间社会自主掌控有关.由于经济状况未提供根本改变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大革命"的国民革命,实际上只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