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香文化的养生意义(二)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定义药的药势呢?将升降浮沉的理论与四气五味1理论结合起来解释,那便是:气温热、味辛甘的药具有升、浮的药势;气寒凉、味苦酸咸的药具有降沉的药势。而香料在中医药里是担当“升浮”作用的主要角色。但香料药性烈、药效猛,除紧急时刻不能大量使用2。在预防医学的引导下,在日常生活中熏香便成为了保证人体阳气上扬的保健措施之一。于是,香与茶一起成为了保障人体中的阴阳两气正常“升浮”与“降沉”循环运动的两大保健品。
  即使用现代医学的视角分析,用多种香料制成的药香的主要疗效也可归纳为5个方面:



  1.行气作用。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药香辛香温通、行而不泄,具有很好的行气止痛作用。药香可以使全身的气血均匀地循环起来,当然就可以缓解疼痛。如癌症晚期的疼痛、痛经等。



  2.发散作用。药香气香升散,有很好的发散作用。比如有人因外感风寒,邪气入中,又饮食过量产生内热滞食,使用药香会大大缓解以上症状,使人体内外通達。从这个角度来说,沉香对脾胃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3.助阳作用。药香是纯阳之物,可温养脏腑、舒筋活络、壮阳除痺。比如有人久病不愈、精冷肾伤、形寒肢冷、使用药香可以大大缓解以上症状。从这个角度来说,沉香对精冷不孕、便溏肾亏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4.消炎作用。药香一般的细菌和病毒有抑制抗菌作用。
  5.松肌作用。药香中的挥发油成分的麻醉作用能减缓人体平滑肌的收缩,能对抗痉挛,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药香对哮喘、胃痉挛、心肌缺血、因精神紧张而引起的血压升高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由此,薰香养性、薰香养生成为了中国汉代香文化繁盛的内因动力。自汉代起,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就被纳入了中医药的范畴,成为了中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被纳入的过程与结果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文化根基”格式化使然。
  趁中医药大兴之时,两汉时期熏香风气在以王公贵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著名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前160年)即发现了熏炉、竹熏笼、香枕、香囊等多种香具,墓中还同时出土了许多香药(辛夷、高良姜、香茅、兰草、桂皮),其中还有一个盛有香药的陶熏炉,此熏炉里还留存有高良姜、辛夷、茅香等混合香草。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错金博山(仙山)炉”呈海上仙山的造型,可见汉代人将熏香看作了养生长寿的途径之一。
  六朝时期,边陲和域外香料大量进入内地,药香品种已经基本齐全。人们按照中医药的理论审视外来香料,按照中药的制作方式,用外来香料和本土香草合香,选药、配方、炮制出品目繁多的药香。就用途而言,有居室薰香、薰衣薰被、香身香口、养颜美容、祛秽、疗疾以及佛家香、道家香等。就用法而言,有薰烧、佩戴、涂敷、熏蒸、内服。就香品的形态而言,有香丸、香饼、香炷、香粉、香膏、香汤、香露等。
  东晋的范晔还写下了《和香方》,可惜正文已佚。但陶弘景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一种用来熏衣服用的香丸的制作方法:说用一两沉香、一两麝香、一两半苏合香、二两丁香、一两甲香、一两白胶香捣碎后加蜂蜜,用来熏衣服。此种用于熏烧的香丸的制作方法与用于内服的药丸的制作方法完全一致,并且香丸的成熟年代也在药丸普及的六朝时代。可以说,香丸既是药丸的一种;药香既是中药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这样,中国的药香体系在中医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形成。药香成为了中国香文化中的形成时间最早、最核心、最独特的部分。
  唐时期,国家空前强盛,香文化也获得空前发展。香品的种类更加丰富,用途更加广泛。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理论认识的加深,药香的养生功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随着中药方的整理问世,香方也被大量整理记载。



  据付京亮整理1,《外台秘要》引《广济方》的“吃力迦丸”既是著名中成药“苏合香丸”的原方。唐代医方注明:此香丸可防治瘟疫,可治卒心痛。此方使用了几乎所有的重要香药,如麝香、香附子、沉香、青木香、丁子香、安息香、白檀香、熏陆香、苏合香、龙脑香。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还记载了一种“熏衣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麝香半两。右十八味为末,蜜二升半煮,肥枣40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渣,用合香,干湿如捺麨,捣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



  唐代的含服香的利用也很流行。“五香圆”(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香附子、甘松香等11味)是一种口含的香药,如黄豆大小,常口含可使口气发香、身体发香。
  宋元时期,香的利用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药香养生的理念如同饮茶养生一样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自觉地日常行为,并上升到了精神文化的领域。这使中国香文化达到了鼎盛。宋代文人盛行用香,写诗填词、抚琴赏花、宴客会友、独居默坐、案头枕边、灯前月下都要焚香,可谓香影相随、无处不在1。   宋代还有很多香学著作,广泛涉及香药性状、炮制、配方、香史、香文等内容。有丁谓的《天香传》、沈立的《(沈氏)香谱》、洪芻的《(洪氏)香谱》、叶廷珪《名香谱》、颜博文《(颜氏)香史》、陈敬《陈氏香谱》等。仅在《陈氏香谱》中记载的香方就有400余之多。举例如下:
  《汉建宁宫中香》黄熟香四斤、白附子二斤、丁香皮五两、藿香叶四两、零陵香四两、檀香四两、白芷四两、茅香二斤、茴香二斤、甘松半斤、乳香一两、生结香四两、枣子半斤、一方入苏合油一钱,右为细末鍊蜜和匀窨月余作丸或爇之。
  尽管宋以后的中国香文化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但用香养生始终作为其根本的理念,这反映在人们在制香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与制作中草药一样的方法;在配料方面多用本土的中药材而少用舶来的纯香料;香的用途多在预防疾病、清洁环境等等2。



  1.四气又称四性,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 2.现代人使用的“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川穹、龙脑两大香料。
  1.参照付京亮《中国香文化》,第65页,齐鲁书社,2008年。
  1.黄庭坚称自己有“香癖”。总结出道十德。黄庭坚还常常自己制作香品送给友人,别的文人也把自己制作的香品送给黄庭坚。黄庭坚的诗:《江南帐中香》中赞美的香就是朋友送来的。《江南帳中香》是一款香名,当有人把烧这款香当成是在熬蜡时,他写下了《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蜡者 戏用前韵二首》。苏轼和这首诗,写下了著名的《和黄鲁直烧香二首》,接下来,黄庭坚又写下了复答诗《子瞻继和复答二首》。可以说,黄庭坚(1045-1105进士)和苏轼(1036-1101)及苏辙、苏洵是那一时期香文化的主要担纲者,他们为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和确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苏轼的弟弟苏辙过生日,哥哥苏轼专门给弟弟了印香粉、银篆盘、檀香木观音像,并有诗《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苏轼曾被流放海南,使他对海南沉香比较熟悉,他著有著名的《沉香山子赋》赞美了海南香,称海南的上等沉香“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把握兼斤”,海南沉香也借苏轼的威望名传中国。丁谓也是这一时期的进士,他也曾被贬海南,在海南,沉香给了他不少安慰。由此他写下《天香传》,其中说:“忧患之中,一无尘虑,越惟永昼晴天,长霄垂象,炉香之趣,益增其勤”。 2.因本文的篇幅有限,关于宋以后的中国香文化暂不赘述。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刊自2020年第五期起,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版。在新设《文学作品欣赏》栏目里,以连载形式刊载了科幻小说作品。日本物理学者兼科幻小说家桥元淳一郎先生受编委会副主任孙久富先生之邀,特为本刊寄来科幻小说《22世纪的社会众生相》,经过连续5期的刊载,本期进入尾声。  桥元淳一郎先生从科幻的角度来预测22世纪人类生活的变化,并在每期连载的篇章中对不同的关键词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读。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
期刊
健全“家”“院”两大养老服务阵地  为了打通“家”和“院”的养老服务,鄞州区成立了家院互融中心作为中枢机构,承担全区老年人信息管理、服务需求统计、服务质量监管、业务指导等职能。各镇(街道)成立家院互融服务站,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卫生清洁、助餐、代购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此外,我区加快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阵地建设和融合,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开展具备全托服务、助餐服务等服务辐射功能省示范型和区域性居家
期刊
人体衰老的主导原因  (一)代谢:人体衰老离不开的过程  学过唯物辩证法的人都知道,认识事物要抓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尽管导致衰老的因素有许多,但所有这些因素都无法离开一个共同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由于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代谢废物的堆积、大分子的交聯,还是基因突变、细胞分裂极限,其导致的细胞衰老都涉及到机体的代谢过程。而人体内与代谢过程关系最密切的物质来源于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包括蛋
期刊
颜振奋先生1929年6月26日出生于福建泉州,是著名戏剧评论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剧本》月刊原主编,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现已91岁高龄的颜老,常常说自己是“90后”。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颜老不仅可以使用手机通过微信与家人联系,还经常通过新媒体关注国内外大事。颜老91岁高龄,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被中国文联老干局评为健康老人。这当
期刊
编者按:自第五期起,本栏目以连载的形式刊载桥元先生的《22世纪的社会众生相》。通过上一期刊载的序章、第一章节,我们了解到随着22世纪科学的进步,关于恋爱——隐藏在心中的思念和悲绪,与科学弄清原子和分子的世界成反比,正不断消失;关于计算机——百年之后,一定会成为超越工具的存在等。桥元先生对于22世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感情、物质变化的描述,从点到面,从科幻的角度预测人类生活的变化。  本期我们将继续
期刊
编者按: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自古就为文人雅士所称道。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之年。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的重大历史使命,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
期刊
祝恒琛世界未病学养生研究院(香港)名誉院长谢 成世界未病学养生研究院(香港)院长  血压指数客观存在于医疗卫生战线,不论你主观或客观、主动或被动、了解或未知、赞同或反对,都必须要认真面对血压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这一议题。一、未病学养生观  (一)《未病学》方针:中西医结合,衷中参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预防为主,注重治未病养生,以臻“天人合一”、春秋度百岁而不衰。  (二)近来W
期刊
近日,2020博鳌国际养生论坛夏季峰会暨中国(鼎龙湾)康养旅居论坛在海南博鳌成功举办新闻发布会。石向荣博士作为博鳌国际养生论坛全球温泉养生运营中心主任,在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颇有研究。在《养生大世界》编委会的安排下,对石向荣博士进行了专访。现将专访内容整理如下。借政策之东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石向荣博士博鳌国际养生论坛全球温泉养生运营中心主任海南农垦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8年4月13日,中
期刊
促进家庭背景下的代际互动  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在新加坡的孙辈子女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与祖父母见面。多种因素促成了代际联结的机会。首先,祖父母照顾孙子孙女并不罕见。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祖父母(55岁及以上)照顾他们的孙子孙女,毫无疑问,祖父母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使女性能够继续留在工作岗位。虽然这项任务对于年迈的祖父母来说可能是一项体力负担,并且影响他们本身的社交生活,但许多祖父母很乐意承担这
期刊
编者按:“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海南自贸港成立。为深入贯彻落实大健康指导思想,海南积极动员全省上下推进大健康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口)康养旅居论坛暨首届国际养生文化节于2019年在海南大学开幕。  海口市政府副市长沈继奔,中国康养旅居品牌联盟执行主席、海南医学院原党委书记李永春共同为“中国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