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创新教学策略 让高中作文教学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盛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为了达到“求诚”的目标,作文命题必须切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知道清楚的”和“易于着笔的”,不仅不阻遏、而且能诱导学生把平时的积蓄发表出来。作文的测评标准,不要片面强调“思想性”,所谓“立意要高”、“开掘要深”,引导趋迎时势,“上挂下联”、任意拔高,而不顾学生的认识水平、真情实感。一句话,要给学生提供“求诚”的基础。
  现在,如果我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德,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作文造假,那么将会重走封建八股教育之老路。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是南辕而北辙?
  40%的作文出现雷同的假话,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太差。这与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中过分重视模仿、忽视创新有关。
  这里无意否定模仿的作用。学生习作一般都从模仿开始。然而,有两个问题有必要弄清。第一,怎么模仿?有人是“依葫芦画瓢”,这种仿写相当于绘画上的临摹,以模仿得“像”为目标。也有人是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模仿。第二,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后,紧接着就要创造。创造才是写作的真正目标。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几乎人人耳熟能详,有人把这句话作为注重模仿的根本。也许叶老早就料到会产生这种片面的理解,因此他申明说:“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他着眼于从阅读中体悟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并不赞赏通过阅读加以模仿。
  当务之急是,作文教学由模仿性向创新性转型,确立学生作文训练的主动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才能。至于根绝作文中雷同的假话,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作文必须出新。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哪些方面“出新”呢?
  (一)立意要新。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诗)。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如果尽是老生常谈,势必败人口味。立意新,就是能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维、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同传统的、一般人的“大众”思维完全相反,同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针锋相对,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出新见奇。这恰如反弹琵琶,“反弹”是对“正弹”的突破,是对“正弹”的补充,而不是否定。如“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就是要‘班门弄斧’”,“要赛马,而不是相马”等便是。
  (二)取材要新。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就以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来说,又有多少“新鲜”的材料可以摄入笔端。关于家长方面:“单亲”家庭给子女的心灵创伤,不检点言行的负面影响,对“乱收费”的反感与无奈,下岗后的复杂心态……关于学生方面:为获得高分的不当手段,“小心眼”造成的隔閡,青春期的躁动与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关于教师方面:升学分数、名次的巨大压力,“惩罚”学生的表象与深层原因,请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心中的阴影与苦闷……这些可以说是较“新”的材料。有人觉得这些材料“色彩”较暗淡,不能写出“高大全”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贵真实,以情感人,只要把握好“度”,取舍得当,表达得体,自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老一套”能打动人心。
  (三)结构要新。文章的结构布局应为主题服务,也就是形式为内容服务。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而又毫无实际内容的所谓“新奇”构思诚然不可取,但不讲究艺术构思,一味记流水帐或一味堆砌的现象也必然导致主题的苍白无力。对于初中生要求写五六百字的作文来说,如果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定会索然无味。因此,在短小的篇幅中,更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巧运匠心,收到“尺水兴波”之妙。那种死板的“老三段”,四平八稳、僵化固定的模式要敢于突破。文无定法,在章法布局上要敢于标新立异。写记叙文,要注重悬念的设置和行文的曲折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上要讲究点技巧,要不落窠臼,可借鉴微型小说、戏剧冲突等艺术表现手法,努力在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写议论文,除了突出思维的条理化、逻辑性外,还可借鉴“形象化的政论文”——杂文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天织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四)语言要新。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的载体来传达给读者,靠语言来打动人心,没有好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韩愈有“惟陈言之务去”的明训,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也有精心推敲语言的佳话,他们对语言的追求,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作为中学生,限于阅历,要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也要用“求新”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那种司空见惯的套话、空话、大话,那种“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一定要剔除。“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遣词造句上要力求新鲜生动,不能光图省事,老说“大路话”。
  作文出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智力竞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领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要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作文之法,新奇为上。让我们记住郑板桥的那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的问题也最为突出,诸如课程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脱节等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就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构想。  关键词:高职 旅游教育 构想    21世纪是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旅游业面临全面开放和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在管理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不但能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一、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能促进人的发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活动基础,其健康状况如何在诸素质的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可是当前的形势是社会迫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压力,生活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的压力,家庭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与学生自身的生活愿望、学习现实构成了巨大的矛盾,造成学生浮躁怕烦、怕被人瞧不起,有时又好像什么都无所谓,因此他不问是非对错急于到处
以L-天门冬氨酸和苄胺为原料,依次经过成酸酐,酰化,闭环构建五元氮杂环,再经过手性氮脱保护,再保护,酰化,得到莫西沙星侧链中间体(S)-N-苄基-N-(1-苄基-2,5-二羰基吡咯烷-3-
经济管理行为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特殊意义.在实施经济管理行为时,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证其顺利落实.本文结合事业单位经济管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心理环境的优化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非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学生心理的优化    年近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同时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做人、成才教育的关键时期,心理
通过对中国视光学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国外视光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分析了我国视光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医科模式和理工科模式两种中国视光学高等教育模式进行比较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整个学校的良好校风的形成。因此,研究大学生作弊心理并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作弊心理 预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高度重视,行政管理部门采用多种行政手段,但效果仍然不明显。作弊形式由过去夹带、抄袭发展到“枪
某一天的一个晚自修上,我正独自在办公桌前赏析着冰心的美文《谈生命》,忽然有三个学生神秘兮兮地围过来,问:“老师,为什么你上课说的内容我们在参考书上都找不到呢?”听了这话,我感到一点欣慰,也生发出许多感慨:教师十五载,这是第一次有学生问这个问题,不容易。不知同行是否遭遇过这样的尴尬:你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标准答案”,因为学生买了和你相同的书,你的书上不也有现成的答案吗?记得今年上半年在评一堂语文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