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避免的“第一印象”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我给同学们分享了一张我的照片,那是我在他们刚开学的时候给他们做入学信息核对时的抓拍。他们看着这张照片告诉我,我当时严肃认真、“凶神恶煞”的模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打听我是教哪个班的,可千万别遇到。可大家没想到我竟然是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教所有新生。
  还没上第一节课就已经开始介怀,我哑然失笑,原来我给部分同学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此“残暴”。接着有个同学跟我说:“我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不好。当时我第一次来咱们学校,对一切都很陌生,手忙脚乱地一直找不到接待我的老师要的资料,虽然她不急不躁也没催我,但好多人在后面排队,我当时觉得丢脸死了,心里想着自己一定在这位老师和后面的同学心里印象不好了,会觉得我笨手笨脚的。”有这个顾虑倒是正常,我们往往被告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好好表现,努力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时光匆匆,很快我们就要离开高中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去。新的环境,新的开始,第一眼见到的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人,都会给我们留下“第一印象”。那么,第一印象会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个究竟。
  一、“第一印象”是如何获得的?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第一次见面时给彼此留下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时人们往往会通过强记忆力、强注意力对他人的外部特征进行感知,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这个印象通常比较鲜明、牢固、深刻,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一般而言,第一印象有以下两个获得途径:
  1.直接材料
  双方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或者未经他人、他物干扰的对对方照片的认识,是对他人第一印象的直接获得来源。通过自己见到的对方的外表和神态特征,如相貌、身材、表情、举止、仪容、装束、风度等,来对面前的人形成静态的、一般外在的认知,进而再次判断要不要建立友谊。
  比如,我给同学们同时展示了节目《变形计》其中两位主人公的照片,同学们事先并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我问同学们想和哪一位主人公建立友谊。同学们选择第一个人的理由大多是“长得憨厚,笑得阳光,看起来好相处,看起来仗义。”选择第二个人的理由大多是“帅,看起来富裕。”这就是仅仅凭借对方的外在,自己直接得到的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所见即所得。
  2.间接材料
  通过别人的介绍和看法,或者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中了解到的对方的情况而产生的印象,是对他人第一印象的间接获得来源。
  比如,在看过那两个人的照片之后,我又给同学们补充讲解了他们的一些事迹和表现,主要补充讲解了第一个人励志和坚持的事迹,第二个人游手好闲和叛逆不羁的行为。同学们对自己之前的选择有了一定的改变,多数人倾向于想和第一个人建立友谊。后来我又补充了第二个人其他一些正能量的事情,这个人同时也有耿直和坦率的品性,同学们的好感才逐渐回归。
  所以说,间接材料的获得可能不需要我们的亲身接触,但也要警惕第三人的引导性描述和评价。
  二、“第一印象”对我们的影响
  第一印象对我们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如果我们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能就会让我们和想交往的人有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成为朋友;另一方面,如果别人给我们留下了差劲的第一印象,那么我们就会抵触与他(她)的交往,这就导致我们可能会和自己未来的朋友失之交臂。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首次效应、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其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输入的信息奠定了个体对他人认知和印象的基础,个体获得对方第一印象的认知线索往往对后续获得的相关信息展示有定向作用,成为以后认知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首因效应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一般比近因效应明显和普遍,且难以改变。人们往往会利用“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头给个“下马威”,等等。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就好像一个人被他自己某一点的光环笼罩了一样,在这个光环下,人们看不到他的缺点和劣势,就算看到了也会给他辩解。
  而第一印象也很容易形成晕轮效应,常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极佳,评价极高,决定了他对这个人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
  比如一位同学的入学考试成绩很好,平时上课也积极回答问题,那么他就给班主任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掩盖了他时间观念不强的问题。即便他第一次期中考试不尽如人意,班主任也会觉得是他还没有适应,而不是他可能在偷懒。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在于以偏概全。当然,有时候晕轮效应也会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比如你为人真诚、友善,即使你能力有所欠缺,别人也会非常信任你,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真诚。
  虽然我们肯定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但产生第一印象的因素通常是一个人的外在特征,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我们还是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的观察中真正认识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等内在的、本质的特征。
  三、我们如何合理利用“第一印象”?
  自然是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1.仪表整洁
  不管一个人相貌如何,都应该有一个整洁大方的仪容仪表。毕竟,多数人见到你的第一眼,能看到的就是你的衣着、姿态、外貌等,还未真正开始交流,这些信息就已经传递给其他人。在一定程度上,穿衣打扮的風格也会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2.面带微笑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是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人们总是会喜欢那些乐观积极的人,你面带微笑,和人亲切交谈,往往会使人如沐春风,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3.善于倾听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这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到耳朵、眼睛,用心去感受对方想要表达的信息。倾听时,最基本的一点要求是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听别人说话实际上就是对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也不意味着一言不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对方的话用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回应对方对我们的信任和我们对他(她)的理解,给对方以反馈。
  4.举止优雅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得体而优雅的举止能给人有涵养的感觉。采用SOLER是一个有效的方法,sit:坐要面对别人;open:自然开放;lean:身体微微前倾;eye:目光接触;reaction:放松。
  5.提高个人素养
  这件事并不是一朝一夕、简简单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比如准时守信、谈吐恰当等。这些好的习惯逐渐积淀,也许就是一种境界。
  第一印象虽然是主观感受和倾向,但“第一印象”效应又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既要避免对一个人的看法陷入一个怪圈里,以貌取人;又要正视第一印象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合理利用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他文献
代词是用来代替前文中的名词、名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根据代词的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可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和不定代词等。代词虽小,作用却很大,在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中都能见到考查代词的题目。  一、语法填空中对代词的考查  语法填空题考查的设空类型有两种:给提示词类和无提示词类。高考对代词的考查在这两种类型中都有涉及。  1.给提示词  当括号中
期刊
一场场春雨,一声声蝉鸣,期待中的夏天终于到来了。蓝天、铃声、抉择、远方,这个夏天注定不太平凡,把所有遗憾和不舍都装进背篓里的少年就要去往远方了。  8月,整装待发,开启新征程。  国士无双禾下梦  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的袁隆平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在那里,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杂交水稻研究。  1
期刊
1989年,丁尚彪结束了知青生活,帶着老婆女儿回到老家上海。他本以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却不料马上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丁尚彪发现,自己作为知青,学业无果,更没有一技之长,在当时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知青到底层人民的身份转变,给了丁尚彪巨大的冲击。他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日夜穿梭在上海街头。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民众平均薪资远超中国,赴日留学打工赚钱的热
期刊
@是肯德基在逃全家桶啊: 高三睡眠不足,早上做数学早练,只觉得脑子昏昏沉沉的。做卷子时发现卷子上有根头发,我就准备用手去夹那根头发扔掉,夹了七八次都没夹起来。最后,我发现那根“头发”原来是试卷上的抛物线……  @慧慧有点慌: 历史老师总是在最后一个月讲鸡汤,而且讲到我们要分别的时候就会眼里含着泪光。她说遇见我们是她最美好的故事,在最后一节课的黑板上,她写上了“hi,story”。  @-yiiii
期刊
如果说要我选出代表青春那个画面/浮现了那滴眼泪那片蓝天那年毕业/那一张边哭边笑还要拥抱是你的脸/想起来可爱可怜可歌可泣可是多怀念。  ——五月天《干杯》  诸位,将来你们会学到许许多多,当然,只要不停下脚步,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也会碰壁。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去做,全由你们自己决定,我是否能一直陪伴在你们身边,不得而知。  ——《银魂》  作为你们的班主任,对于你们的退步我要负上全责。  ——《全城高考
期刊
摘 要: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如何?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016年5月,笔者申报了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立项后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智力型学习习惯、策略型学习习惯
期刊
少年时探索知识之海,曾读到一则康德箴言:“位我上者,灿若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震撼之余我更觉困惑,宇宙人生之奥秘,该往何处去探寻?  师曰:“大学也。”  幡然领悟罢,疑窦又生:一所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模样?  寻寻觅觅间,我在云南大学(下文简称云大)用七载光阴找到了心中的答案:“理想大学者,有大师之谓,得求学之道,居美好之境。”  此刻东陆园中春光如许,寻一角清幽,就一杯普洱,我且将
期刊
2021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即将进入冲刺提分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英语学科的提分点在书面表达上,因为只要写岀切题的词句就会得分。  无论是传统高考还是新高考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书面表达)。根据高考英语评分原则和各档次给分范围及要求,阅卷老师评分时,应主要从内容、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去考虑,这就要求考生要注意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恰当性和多样性,同时,还要注
期刊
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想做什么?  《夏洛特煩恼》:幸好那只是一场梦  故事的开头,主角夏洛伪装大款来参加学生时代的女神秋雅的婚礼。中途,夏洛的老婆马冬梅寻来,众人得知原来夏洛只是一个吃老婆软饭、一事无成的男人。夏洛颜面尽失,与马冬梅发生争执,混乱中,他竟回到了1997年学生时代的课堂上。  夏洛以为这只是一场梦,于是大胆地反抗势利眼老师,强吻女神秋雅,最后试图通过跳楼让自己醒过来。  从医院醒来的夏
期刊
或许,每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心中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那位“女神”,她可能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可能是品学兼优的师姐……还有许多许多种可能。而我的“女神”,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清水。曾经,她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名列前茅,我却只是一个靠着小聪明拿着中上成绩的普通学生。后来,我靠着自己的一番努力,和她考上了同一所大学。  每每提及这段过往,她总是掩口而笑,她说她不记得了,因为高中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往那方面去想。我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