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趋势与建议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交叉融合的一种新产业形态与商业生产模式。制造企业相互提供制造过程服务,多家企业合作完成产品制造;而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为制造企业与顾客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多家企业融合服务与制造模块,共同为顾客提供产品服务系统。服务型制造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服务型制造的表现形式为制造与服务的跨界融合,相关产业边界日趋模糊,服务型企业与制造型企业相互拓展渗透;其次,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制造方式的变革,变革具有资源整合、价值增值与协同创新三大属性,企业间依赖于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互相融合渗透,统筹内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使各类服务与生产资源在全球生产服务网络中实现动态优化配置;再其次,“制造”仍将是服务型制造模式的核心,尽管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产品制造仍然是各类服务性活动存在与发展的载体;最后,服务型制造的关键是将消费者作为中心,通过消费者对生产过程的全方位参与了解其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制造产品,并同时有效提高消费者在整个产品系统中获取的效用水平,实现服务价值增值。
  一、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模式与现状
  1.在我国开展服务型制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①战略背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资源分散且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及劳动力供给减少,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等问题。但制造业作为我国国家战略性产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失衡、信息化程度不足与质量效益问题等急需改变的情况,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转型的发展目标。②服务型制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一方面,服务型制造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通过高度融合的生产服务网络将非核心环节外包,降低成本,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于价值链战略关键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与生产服务网络结合,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与顾客需求,作出及时调整。另外,服务的差异化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服务型制造有利于促進服务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服务业创新升级,与制造业的融合将会催生更多的新的服务行业,缩短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③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发布,明确提出了制造业发展的目标,由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与服务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绿色制造,驱动中国制造在生产模式上向智能制造转变。
  2.我国服务型制造的模式。①研究开发及工业设计模式。该模式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服务)、工业设计(外观、功能)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可对外开展技术与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较强的制造企业可通过建设充实技术研发团队、企业合作研发创新、客户参与研发等强化研发创新力量。②产品生命全周期管理服务模式。企业整合内部业务流程,从产品需求、规划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经销、使用、用户体验、产品回收等全产业链环节进行信息处理与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制造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统筹全生产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问题解决方案与提供服务。③一体化服务外包发展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自身能力不足的企业,将生产服务环节中的非核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第三方,降低成本,将有限的企业资源专注于核心生产,将核心技术与生产技艺升级更新,保持核心竞争能力。④网络化协同创新服务。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人、数据、智能资产串联,相关信息实现共享,按需动态地选择合作对象,从而缩短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提高产品成本可控性,并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多变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现状。①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面对的机遇。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与政策上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在生态优先原则下,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平推式传统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在内需方面,中国消费结构正面临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多样化消费模式转变,当前国内工业供给水平和质量明显滞后于国内消费水平的升级,国内居民快速增长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2015年国家发布《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并拟定一系列制造业发展目标,颁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等相关政策以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改革,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顺利转型。动力与压力同步作用。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外部客观环境存在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就业率低下等各类压力,而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缺乏发达的产业分工体系,产业链没有较好地串联,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都促使制造业转型升级。除此之外,随着内需不断扩大,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优先考虑进行转型升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交叉融合创造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条件。制造业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的重要途径则是智能化。智能化改变了传统的制造过程,依靠数据趋势提供解决方案设计思路。可以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产品周期、及时反映市场需求等问题。通过服务型制造,改进控制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思路和方案,给制造业企业提供有力支撑。而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与工业深度融合为智能化创造了条件。后疫情时代创新模式需求升级。受到全球性疫情的冲击,全世界的产业链面临着巨大的中断风险,我国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型制造有力支持了抗击疫情活动,例如,线上医疗物资信息共享,实时动态监控防疫物资生产、物流数据等,大大提高疫情期间医疗资源调配效率,充分彰显了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巨大价值。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服务型制造理念已受到广泛的认可,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成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必然选择。②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总体来说,我国服务型制造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看,我国资源分散且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伴随人口红利的流失,劳动力减少与劳动成本上升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服务型制造转型仍在进行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与政策支撑体系,社会尚未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从行业内部来看,在不同领域、地域、规模的企业中服务型制造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同质化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制造业的产业链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仍缺乏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人才、技术与资本储备,囿于传统制造模式,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难以抉择。   二、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服务业与制造业进一步融合。制造业正在从传统产业形态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制造与服务的边界日趋模糊,其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深化,诸多内部环节逐步独立与分化,成为新的业务或企业。制造企业不仅通过网络众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提升自我竞争优势,同时也正在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运营服务、融资租赁等新兴模式,重构产业价值创造体系。
  2.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智能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制造业变革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得以显著降低;同时,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中的资源组织、知识发现与创新、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活动越来越便捷,成本更为低廉,效率更高。
  3.绿色低碳发展。除了资源消耗大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客观问题促使服务型制造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也对产品与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消耗更少资源生产环境友好的产品与服务、如何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将会是未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服务型制造企业需要重视的关注点。
  4.资源配置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服务的空间,资源信息共享不再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全球各市场各环节的制造企业将能够实时产生、传输和分析包括物料、设备、产品等在内的工业大数据,具备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能力,并在此条件下,整合利用自己、供应商、客户的资源、信息、数据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
  三、促進我国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服务制造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根本上要发挥企业的能动性,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因此应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2.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国家应从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进行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随着服务型制造概念的提出、发展与完善,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针对服务经济的发展现状,应制定出顺应时代发展的税收体系,通过政策和财政税收支持促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把握好扶持好领头企业与服务中小企业的度。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分化严重,需要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利用各方优势发展服务型制造。
  3.大力支持服务型制造相关基础工作。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与服务企业、其他制造企业、客户等多方面达成密切合作关系,企业需将人才培养、基础研发、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共同统筹规划。因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发挥中间枢纽作用,组织力量群策群力,集中攻关解决基础性问题,为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型保驾护航。
  4.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一方面要围绕制造业服务需求,培育研发、法律、工程、融资、信息、咨询、设计、租赁、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平台。此外,构建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也需要关注人才队伍、人才梯队的建设,强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从而打造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英国脱欧、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频发,世界经济逐渐展露出逆全球化的趋势。在此趋势下,对已经形成的全球供应链形成不小的打击。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全球供应链在原材料、订单、物流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四个方面出現的挑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针对在抗击疫情期间,中国购物模式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所出现的机会与挑战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背景分析  1.国际背景。21世纪以来,
“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深刻说明了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新时期企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管理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目前,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难落实、太零散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在深刻总结长期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两所高校工作期间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策略:充分征求民意,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时期,新转型时期国际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此情况下,国企要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国企创新管理机制时
期刊
摘 要 根据法规要求,使用计算机管理并进行电子记录已基本覆盖药品经营企业的业务各主要环节。电子记录的普及,提高了药品流通的规范性,加强了用药安全保障,也在新冠疫情的应急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电子记录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在系统验证、数据安全、技术革新等方面仍有待完善。本文综述了药品经营电子记录的应用、进展与挑战以及对监管工作的影响,讨论了新时代对药品流通和监管的数字化要求,分析了
加强企业管理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前提,由于6S管理模式的先进思想理念非常契合于企业建设,因此很多企业都将其引入到日常管理中来。如何开发出6S管理模式的潜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建设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企业的发展、规划、建设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通过使用6S的有效手段来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得办公区域更加整洁,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在新冠疫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中医药企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医药凭借自身独到的治理方法和高效的治理成果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一致好评,作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防治新冠肺炎推荐用药,银黄清肺胶囊也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安邦制药被国家工信部、湖南省工信厅列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国家和地方名单(第一批)。这充分说明中医药在未来疫情防治方面,有着巨大
党建工作的开展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保障,使企业的发展更好的顺应党的领导,为此在实际中需要遵循《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所提出的要求,结合新时期发展形势及企业发展需求来对党建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实现加强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能力的目的,保证相关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使党建工作能够更好地攻克在新时期发展下所遇到的难关,进而确保党建工作的先进性、有效性。  一、持续加
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机械拆除方法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建筑工程机械拆除流程及技术,探究了建筑工程机械拆除施工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建筑工程机械拆除施工方法应用的优化措施。
摘 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医院固体制剂待包装品送检延误率上的应用,以确保固体制剂的质量。方法:对我院固体制剂送检延误率高的情况进行分析,以送检延误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实施PDCA前后3个月的送检延误率进行比较。结果:2019年10月—2020年3月,固体制剂待包装品送检延误率由最高的11.32%降低至1.96%。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到医院制剂生產管理和质量管理中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铁路职工的业务技能与素养培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铁路职工的整体素质。  一、优化职工培训模式,建立职工培训机制  现阶段,铁路部门的职工培训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难以适应现代铁路事业的发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