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加温毯不同温度设置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的影响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充气式加温毯不同温度设置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的影响,为充气式加温毯在产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11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择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剖宫产术的1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42例,其中A组术中实施常规棉被保温,B组给予充气式加温毯(温度38℃),C组给予充气式加温毯(温度43℃).比较3组产妇手术基本情况,分析3组产妇入室时、麻醉后2 min、切皮时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及应激表现,并观察3组产妇产后寒战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长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0.05).3组产妇入室时和麻醉后2 min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体温显著低于入室时及麻醉后2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显著低于切皮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体温相对稳定,组内各时点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结束时体温显著高于麻醉后2 min及切皮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体温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2 min、切皮时及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入室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麻醉后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麻醉后2min、切皮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入室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麻醉后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率各时点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寒战15例(35.71%),其中1级寒战10例(66.67%),2级寒战5例(33.33%);B组寒战5例(11.90%),均为1级寒战;C组寒战3例(7.14%),均为1级寒战.其中,A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3、10.182,P=0.010、0.001).3组产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中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0.95%(13/42)显著高于B组的9.52%(4/42)和C组的11.9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4、4.525,P=0.015、0.033).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采用充气式加温毯能调节产妇血压波动,减少寒战的发生,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尤其38℃保温档更利于术中体温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孕中晚期女性无乳链球菌(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 利用临床检测、流行病学及SEER结果数据库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中晚期女性9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GBS分为感染组84例和非感染组896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女性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预测GBS感染风险的Nomogram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Nomogram模型对GBS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孕中晚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E水平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IC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A、E水平变化,比较不同围生儿预后结局的ICP患者血清维生素A、E水平变化,分析维生素A、E联合检测对ICP孕妇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孕妇血
目的 分析安庆市9 030例孕妇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结果,对高风险妊娠进一步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患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8月安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筛查的9 030例孕妇的产前筛查结果,根据筛查风险值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结果 9 030例孕妇中检出高风险孕妇306例,筛查阳性率3.39%(306/9 030):其中DS高风险228例,筛查阳性率2.52%;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41例,筛查阳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D联合降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结局.方法 纳入2017-2019年于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降血糖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剂量维生素D,观察组基于常规降血糖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缺乏情况、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妊娠结局,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维生素D正常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目的 探讨分娩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产妇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于该院分娩的216例产妇,分析产妇分娩疼痛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所有产妇分娩结局情况,分析不同分娩疼痛程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216例产妇活跃期重度疼痛112例,占51.85%;轻、中度疼痛 104例,占48.1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184,95%CI=1.358~2.519)、初产妇(OR=4.7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EC患者150例,其中75例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余75例无合并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免疫组化及术前肿瘤标志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绝经(42例)、阴道大量流血例数(1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例,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阴道不规则流血例数(45例)与对照组(4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
目的 探究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血管粘附蛋白-1(VAP-1)、五聚素3(PTX3)表达水平与产后血糖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78例孕晚期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血糖转归情况分为血糖异常组(32例)和血糖恢复正常组(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VAP-1、PTX3表达水平,分析与产后血糖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血糖异常组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血糖恢复正常组(P<0.05).血糖异常组患者孕晚期及产后VAP-1、
目的 比较紧急终止妊娠与计划性剖宫产对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9年12月于杭州市树兰医院诊断为前置胎盘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情况分为紧急终止妊娠组46例与计划性剖宫产组5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母婴结局,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输血、产褥感染及子宫切除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1 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 紧急终止妊娠组与计划性剖宫产组孕妇孕周、流产史及剖宫产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终止妊娠组患者产后出血、输血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规律产检并最终分娩的1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控制水平分为控制满意组、控制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依从性及妊娠情况,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1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水平控制满意118例,控制不良52例.控制满意组、控制不良组
为了保证血液安全,血站必须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其中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是血液筛查的主要方法[1].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能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输液残余风险[2].《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年版)》中已将核酸检测纳入常规血液筛查方法中,但血液标本的质量、检验室环境、试剂以及仪器质量、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均可能对核酸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导致核酸检测结果无效,而核酸检测成本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3].为避免无效检查结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导致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原因,同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提高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