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大了目标实现的难度,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这些问题,探讨若干对策,以优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051-01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根据该文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基本要求》规定的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1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职高专生源来源面更广。按地域来看,有农村和城镇;按教育发展水平来看,有教育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按毕业学校来看,有普高和中专、职高和技校,学生大学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呈多元化。以笔者所工作的学校为例:笔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区内外约各占50%,生源呈多元化,学生的英语基础也呈多元化。笔者在任教近5年间,曾对所任教的部分学生(10个班级)大一入学时做过问卷调查,对他们大学入学前的英语学习情况做过初步统计。少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一直保持很浓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习惯较好,英语基础较扎实;多数学生初学英语时间较晚,且一直没接受过系统全面的语音学习,听说能力、语法和词汇知识掌握较弱。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2 传统教学法仍占一定地位
大多數英语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教学方法受本科和研究生求学期间教师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工作后又缺少到企业挂职的机会,没有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传统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仍占一定地位。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习惯于全盘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自主思维空间和余地较小,积极主动探索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锻炼。这种课堂中,师生缺乏双向交流,学生真正体验、当场消化,运用所学和反馈知识的机会较少。
1.3 社会环境因素
《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和学生仍然面临一个较现实的问题:一些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用人要求并非以《基本要求》为导向。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式日益严峻,一些用人单位都将英语过四级(甚至六级)列为进入面试条件之一。这就促使部分学生过分专注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而忽视了英语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导致了“哑巴英语”。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尽管我们十分重视英语学习,似乎天天学英语,却缺乏一个能够天天说英语、用英语的大环境。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英语确实有用,然而几乎没有人在校外环境中用过英语,多数学生对英语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感到困惑。
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上所言,传统教学法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学习英语的地位,学生主观能动性不高。此外,他们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也很少,相当数量学生除了每周四至六个课时的英语课之外基本不再接触英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原有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该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用语言去解决困难,完成任务。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应先“交心”。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课堂教学设计应重在启发式、引导式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与学生建立基于平等基础上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要避免单纯知识信息的灌输和传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课堂设计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教学的时限性及培养方向,以语言交际活动为中心来开展,如结合课堂内容和专业内容设计一些活动:分组讨论、知识竞赛、内容复述、课前演讲、辩论、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这些都可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3 打造与市场衔接、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吻合的课堂
遵照教学大纲所说的“学用结合,够用为度”的原则,课堂内容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市场实际需求,引入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内容,补充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针对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充分发挥我校位于著名风景旅游名城的优势,课堂内容可补充当地的景区介绍、宾馆服务、酒吧和高端商务休闲会所管理等知识,甚至将课堂搬至景区和酒店进行实地教学等。总之,课堂内容应以市场对该专业的实际需要为直接导向,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课程为专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特色。
2.4 加强师资培训,建设英语第二课堂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就必然需要具备实际应用型知识的教师。前文已经讨论过,多数高职高专教师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对企业和当前用人单位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了解很少。因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和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并从相关行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丰富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时了解学生未来就业讯息,加强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此外,学校还应努力打造第二英语课堂,举办各种英语应用活动,如: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情景剧等提高学生校内英语应用频率;并可邀请行业内人士到校或邀请毕业生返校介绍当前英语需求。
要实现《基本要求》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多方面解决文中各种问题。教师应将所教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相结合,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应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有机结合课内课外,把握市场和未来就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Press,1996.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051-01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根据该文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基本要求》规定的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1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职高专生源来源面更广。按地域来看,有农村和城镇;按教育发展水平来看,有教育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按毕业学校来看,有普高和中专、职高和技校,学生大学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呈多元化。以笔者所工作的学校为例:笔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区内外约各占50%,生源呈多元化,学生的英语基础也呈多元化。笔者在任教近5年间,曾对所任教的部分学生(10个班级)大一入学时做过问卷调查,对他们大学入学前的英语学习情况做过初步统计。少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一直保持很浓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习惯较好,英语基础较扎实;多数学生初学英语时间较晚,且一直没接受过系统全面的语音学习,听说能力、语法和词汇知识掌握较弱。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2 传统教学法仍占一定地位
大多數英语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教学方法受本科和研究生求学期间教师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工作后又缺少到企业挂职的机会,没有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传统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仍占一定地位。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习惯于全盘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自主思维空间和余地较小,积极主动探索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锻炼。这种课堂中,师生缺乏双向交流,学生真正体验、当场消化,运用所学和反馈知识的机会较少。
1.3 社会环境因素
《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和学生仍然面临一个较现实的问题:一些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用人要求并非以《基本要求》为导向。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式日益严峻,一些用人单位都将英语过四级(甚至六级)列为进入面试条件之一。这就促使部分学生过分专注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而忽视了英语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导致了“哑巴英语”。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尽管我们十分重视英语学习,似乎天天学英语,却缺乏一个能够天天说英语、用英语的大环境。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英语确实有用,然而几乎没有人在校外环境中用过英语,多数学生对英语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感到困惑。
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上所言,传统教学法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学习英语的地位,学生主观能动性不高。此外,他们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也很少,相当数量学生除了每周四至六个课时的英语课之外基本不再接触英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原有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该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用语言去解决困难,完成任务。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应先“交心”。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课堂教学设计应重在启发式、引导式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与学生建立基于平等基础上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要避免单纯知识信息的灌输和传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课堂设计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教学的时限性及培养方向,以语言交际活动为中心来开展,如结合课堂内容和专业内容设计一些活动:分组讨论、知识竞赛、内容复述、课前演讲、辩论、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这些都可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3 打造与市场衔接、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吻合的课堂
遵照教学大纲所说的“学用结合,够用为度”的原则,课堂内容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市场实际需求,引入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内容,补充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针对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充分发挥我校位于著名风景旅游名城的优势,课堂内容可补充当地的景区介绍、宾馆服务、酒吧和高端商务休闲会所管理等知识,甚至将课堂搬至景区和酒店进行实地教学等。总之,课堂内容应以市场对该专业的实际需要为直接导向,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课程为专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特色。
2.4 加强师资培训,建设英语第二课堂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就必然需要具备实际应用型知识的教师。前文已经讨论过,多数高职高专教师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对企业和当前用人单位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了解很少。因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和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并从相关行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丰富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时了解学生未来就业讯息,加强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此外,学校还应努力打造第二英语课堂,举办各种英语应用活动,如: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情景剧等提高学生校内英语应用频率;并可邀请行业内人士到校或邀请毕业生返校介绍当前英语需求。
要实现《基本要求》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多方面解决文中各种问题。教师应将所教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相结合,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应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有机结合课内课外,把握市场和未来就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Press,1996.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