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女成才,不堪重负的花季女孩瘫了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贫寒的父亲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才,企望她在不久的将来迈进名牌大学,有个好前程,不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于是,采取高压手段“逼女成才”,结果,过高的期望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和行为障碍,使孩子患上了由癔症引起的瘫痪……
  
  苦心父亲教子失败
  
  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的张磊是一家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小时候,因为家庭的贫困和家中子女多的缘故,张磊没上几天学就回家帮父母挑起了养家的重担。长大参加工作后,由于没有文凭,一直在公司做着一般性的工作。1990年,在他30岁的时候,他所在的单位破产,他成了一位下岗工人。之后,为了生计,他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1993年,张磊的女儿张佳出生了。张磊对这个女儿很是疼爱,一边忙着挣钱养家,一边规划着女儿的未来。光阴茬苒,在他和妻子的精心呵护下,张佳健康地成长着。到了入学的年龄,本来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的他们,请客送礼,打通关系,硬是给女儿选择了一所一流的学校。张磊说,为了将女儿培养成材,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愿意。活了大半辈子才弄明白,自己之所以一生不顺,活得这么辛苦,主要是因为上学少。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再怎么也不能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一定要将女儿培养出来,让女儿有一个好前程。
  然而,当他怀着满满的期望将女儿送进重点学校后,女儿入学后的表现却让他越来越忧虑。老师反映,张佳在学校表现很一般,不但好动,学习成绩还跟不上,每次考试,张佳的成绩都在倒数。刚开始的时候,张磊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他总以为女儿太小,大一点懂点事学习成绩自然会赶上的。然而女儿读到四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张磊开始着急了。他在提着礼物登门拜访了老师,求老师多多督促张佳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逼女成才”计划。之后,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开始放下手头的事情,找出女儿用过的课本,从一年级开始,抽出时间在家里为张佳补课。他想,一定要让女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不然,自己望子成龙的愿望就要成为泡影。
  就这样,一向散漫惯了的张佳在父亲“逼女成才”的计划实施后,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这让她很不适应,并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学校,老师对她课堂提问的频率和留的作业都明显增多,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父亲又给她补课,补完课,父亲还要留一大堆作业。每天,小小的她一直要忙到午夜12点才能休息。这样一来,她除了学习,一点玩的时间也没有,这让张佳很郁闷,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深。
  刚开始的时候,张磊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女儿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随后,因女儿的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又出现了滑坡。于是张磊又加紧了对女儿的管束,在这样的高压下,本来就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开朗,性格开始变得越来越内向,她不再好动调皮,越来越厌倦学习,甚至憎恨每天督促她学习的父亲。
  2005年9月20日,张佳终于不堪忍受父亲“逼女成才”的教子计划,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了。她在信中写道:“爸爸妈妈,我走了,你们不要找我。尽管在这个家里,你们非常爱我,并给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我在这个家里却生活得很不快乐。一直以来,你们都是将你们的理想强加给我,将我当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好像我只要努力学习,你们的人生才有希望。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们,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要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再也不想充当你们的学习机器了。我走了,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尽管我深知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就这样走向社会,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我想试试。”
  读了女儿的信,张磊一下子瘫坐在地上。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逼女成才”的教子计划彻底失败了。
  
  厌学女儿莫名瘫痪
  
  张佳出走后,张磊发动所有的亲戚朋友帮他寻找女儿。然而,翻遍了市区的大小网吧,寻遍了女儿可能去的所有地方,都一无所获。为此,张磊和妻子整天以泪洗面,在惶恐不安中,他们度过了中秋节和国庆节。
  就在他们处在绝望中无法自拔时,10月20日的一天,张佳在花完身上所有的钱后,给家里打来了电话。接到电话,张磊夫妇将女儿接回了家。看到一个月不见,疲惫憔悴的女儿,张磊夫妇百感交集。顾不得责备女儿,便张罗着给女儿做饭。
  吃完饭,张磊找女儿谈话:“佳佳,我知道,你对爸妈对你的管束很不理解。但你要知道,我们这样管束你、督促你,是为了你好。爸爸妈妈因为没有文凭,苦了一辈子,我们不想让你跟我们一样,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必须要努力,按我们的要求、老师的要求去做。能答应爸爸,再也不做这种离家出走的蠢事了吗?”
  张磊和风细雨的谈话,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整个谈话过程,都是张磊一人在说,张佳自始至终心怀深深的敌意,没有说一句话。张佳的敌意和反常并没有引起张磊夫妇的注意,第二天,张磊就将女儿送到了学校,为了给女儿补上拉下的功课,张磊还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钱来,请了一位家教。
  但接下来的事,却让张磊大伤脑筋。很快,老师就向张磊反映,说张佳常常逃学,在下课或者中午休息的时候,趁人不注意翻墙出去上网。得知这一情况,张磊更加紧了对女儿的管束,并让妻子辞职,专门陪伴女儿去上学。
  张磊的这一招让女儿更反感。
  之后的一年,女儿在磕磕碰碰中读到了初中。上了初中后,女儿一如既往地难以管束,一如既往地对他们满怀敌意。但为了让女儿从差生的水平赶上来,张磊咽下了所有的烦恼和辛酸,给女儿请家教补课,宴请老师,让老师对女儿多加照顾,想尽了一切可想的办法。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女儿的身体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常情况。先是每天早晨到了上学的时候,女儿总是赖在床上不起来,说自己头晕、头疼、冒虚汗,没法上学,有一次还说自己在下楼的时候晕倒,从楼梯上滚了下去。刚开始的时候,张磊没太在意,只是给女儿买了些治头疼的药,让她吃下。但之后的每天早晨,同样的症状反复出现,且症状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张磊带着女儿去看了医生,可到了医院后,这种症状却自然消失。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这种症状又如期而至。女儿不能正常上学,拉下的功课越来越多,这让张磊心急如焚。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更麻烦了。2007年3月的一天早晨,张磊催促女儿起床吃过早饭,正准备送女儿上学的时候,他发现女儿在出了一身冷汗的同时,又出现了之前的症状,而且他还发现女儿走路的时候,腿明显有点瘸。他以为是女儿那次晕倒从楼梯上跌下留下的后遗症,就撸起女儿的裤腿检查了一番,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接下来的几天,女儿的症状越来越糟,到了第十天的时候,女儿彻底不能走路了,只能瘫坐在床上,再也站不起来了……
  
  遍访名医难治顽疾
  
  女儿瘫在床上后,张磊夫妇带着她去过市区的几家大医院,但医院却诊断不出病因。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说:“行医这么多年,我还真的没遇到过类似你女儿这样的状况,各项检查的结果表明,她的双腿、脑部及身体的各部位都没有异常。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女儿的瘫痪,目前还不能确诊。所以,我们要先观察一段时间,也许之后会有隐性的病因暴露出来……”
  医生的话,让张磊夫妇欲哭无泪。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儿转眼间变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瘫子,这让他们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而更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女儿的瘫痪打碎了他们对她的所有期望,也许,他们那个让女儿上名牌大学的梦想,将永远难以实现!
  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医生又诊断不出病因,心存疑惑的张磊怀疑女儿装病。为了一探虚实,张磊对女儿说:“佳佳,你是不是特不喜欢上学?”女儿点了点头,于是,张磊做出很大度的样子说:“好吧,不喜欢咱就不上,在家好好玩几天,然后让你妈带你去乡下的姥姥家玩,让姥姥给你做好吃的。”
  说完这话的时候,张磊偷偷观察女儿的反映。他想,女儿一直贪玩好动,听到这些,肯定会高兴地如往常一样蹦起来。但他等来的却是女儿绝望的哭泣:“可是爸爸,我这个样子怎么去姥姥家啊,我走不了路,成了一个瘫子……”
  这个时候,张磊才真正意识到,女儿真的瘫了。望着女儿纯真的脸,身为七尺男儿的他,禁不住悲泪成河。
  之后,焦虑万分的他带着女儿去了省城,在省城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与市医院的如出一辙,这些,让他们夫妇两个倍感绝望。
  
  花季女孩重获新生
  
  之后的日子,张磊夫妇又带着女儿辗转跑到广州、杭州、北京等地医院治疗,均无功而返。2007年5月,一位朋友告诉张磊,这种病不能用传统的医学思维去考虑,在市精神病院有一位专治癔病的专家,不妨找找看。
  身体瘫痪,却找精神病科医生诊治,这让张磊夫妇感到有点荒谬。但几经考虑,病急乱投医的他们还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带着女儿走进了这家精神病院。
  这位专家接诊后,经过多次检验报告的对比分析和对患者日常生活的了解,得出结论:张佳患了癔症性瘫痪。面对张磊夫妇的疑问,专家进一步解释说:“你女儿得的不是一般性的瘫痪,而是由精神方面的疾病引起的瘫痪,这种病症是精神病学上所说的一种癔症。一般来说,是由患者精神或心理上的某种障碍引起的特殊病症。针对你女儿的具体情况,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你女儿因为你们‘逼女成才’心切,对她的期望值过高,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这种精神压力下,孩子自然对学校就产生了排斥心理,在潜意识上形成了厌学的理念,这种精神障碍促使了癔症性的瘫痪的产生……”
  医生的解释让张磊夫妇恍然大悟。在自责之余,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康复、针灸、药物治疗,张佳一步步走向了康复。2007年8月18日,张佳终于出院了。
  
  后记:
  在笔者采访结束时,张佳的父亲张磊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现在,我要告诉天下所有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实际,不能过高,不能盲目地给孩子制定不能达到的目标。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一定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不要让你们的孩子发生像我们家孩子这样的悲剧!”责编/小苑ylymay@126.com
其他文献
策划/马冲冲 执行/烟花之梦    背景新闻  7月2日,《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改第一稿)》(以下简称为《修改一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了解,《修改一稿》是《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实施12年以来的首次修改稿,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定为今年下半年的立法计划之一。  根据《修改一稿》的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妇女有权了解配偶财产状况和经营状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虽然婚
期刊
一个杀妻的丈夫在服刑期满出狱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两任妻子所生的4个儿女均不肯抚养他。无奈重病缠身的老人把4个儿女告上法庭讨要生活费,谁料案中隐情让法官难以判决。在真情的沟通和忏悔下,老人毅然决定为患绝症的前妻捐肾,这个让常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最终赢得了儿女的原谅,一对曾经离婚30年的夫妻再次破镜重圆。     血腥记忆,亲情遇“寒流”     现年58岁的陆可盛原来是河南某市一家国营企业的厂长,但
期刊
题记:  众所周知,当今房地产不断增值,一套普通楼房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往往是一个普通公民大半生的积蓄,是公民的主要财产,也是大多数公民死后的主要遗产。因为其价值高,有些又是唯一有价值的遗产,近年来在继承案件中,以房地产继承纠纷为多,占继承案件的80%,且有只增不减的趋势。而纠纷的发生往往跟人们在房地产继承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有关,要减少纠纷必须纠正人们认识上的偏差。  错误认识1:继子女与养子女具有相
期刊
周末去母亲那儿。遇上了睽隔20多年的苏阿姨。苏阿姨是母亲在怀宁师范的同学,毕业后两人又做了5年的同事,苏阿姨的丈夫在山东工作,后来她也调到山东。两位老人相聚,回忆是谈话的主题。她们提到了一位姓张的同事,由此引出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往事。  30年前,苏阿姨在山村的一座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没有专职财会人员,苏阿姨兼任了出纳。有一年,张同事家建房,向苏阿姨从公款中借了200元钱,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按制度
期刊
胡茂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却因为在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而一举成名,在这场死亡54人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事故中,他成功救出11名被困群众,火场中他头戴坦克帽救人的图片也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各类媒体上。随之,中国骄傲、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特别荣誉奖……当各种荣誉涌向这位已被全国人民熟知的普通人物时,不少女性也纷纷向他表达爱意。  2006年1月8日,胡茂东与吉林市
期刊
在我婚前的想象中,睡在爱人身边是件很美的事。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我发现自己睡在一个整晚都出巨响的小电锯旁边时,我的幸福感立刻烟消云散了……当枕边人已经进入甜蜜梦乡,而我还在黑暗中睁大双眼,听着时断时续的呼噜声,在高烧的爱情与蜜月保鲜期后,说甘之如饴、伉俪情深纯粹是瞎掰。  我从6岁起就是独睡,娘家有单独的房间供我一个人睡。初婚时,最不习惯的事就是和先生挤在一张床上。他比较胖,晚上睡在我旁边
期刊
婚后不久,老公成了好饮之人。每每听到同事闲聊起夫妻同下厨的琐事,我的心便沉沉的,羡慕之余想起自家的冷锅冷灶。我和老公,白天各忙各的,晚饭各吃各的,好像是一对不食人间烟火的夫妻。长此以往,我对老公的怨言越积越深,夫妻关系也日趋紧张起来,甚至萌生了分手的念头。  记得曾经万般恩爱,想不到如今竟然形同陌路,难道真应了那句话:相爱容易相处难么?夜里辗转难眠时,仔细分析老公饮酒不归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
期刊
生育高峰来临,母婴用品消费越来越大,昔日婴儿床、学步车、手推车等婴幼儿用品成了家中摆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用品闲置浪费却找不到“接力”渠道而闲置浪费严重……重庆的王女士却在一次闲聊中发现了孩子旧物“接力”的商机,每月轻松赚取上万元的利润。    聊天聊出来的生意经    王女士是一位年轻的漂亮妈妈,家住重庆市渝北区松石路,儿子已经4周岁。看到自己曾经用过的防辐射服孕妇装和儿子的学步车、推车、童床
期刊
女儿海婷从小活泼好动,很难管教。小学毕业时,我们托关系把她送进区重点初中,可开学没两个月,我就招架不住了,班主任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炮轰海婷的各种毛病。女儿第一次月考后,我参加家长会,就受到很大打击。  那天,校长把400名初一新生月考成绩来个大排名,海婷名列中间,我有些失望。接下来,班主任边讲边点“问题学生”的名字,海婷屡次被点名,我感觉很难堪。后来各科老师又轮流讲话,一致把海婷归结到“考本校高
期刊
朋友文离婚了,不到4年的小夫妻,原本是如胶似漆的一对,走到哪里粘到哪里,说离就离了,记得文在离婚前对我数落老公的时候,高昂了头说,离开他我一定会过得更好,会以更漂亮更富有更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他面前,让他肠子都悔青。  离婚后的文如愿过着惬意的单身生活,然而这样的好时光没有维持多久,当她听说前夫有了女友后,她开始遏止不住地每天晚上打电话细细地问他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还给他买了皮带、睡衣。她失落,伤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