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教学与实践的价值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音乐文化不仅是传承我国革命精神的一种大众文化,同样也是在历史洪流中传递给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财富.对于高校而言,将红色音乐文化当作教育的核心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样也在高校当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新时期传播良好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本文针对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与实践当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对放在“学院派”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创进行探索式研究,以“身体味道”作为关键词切入,以硕士学位作品《味道》,共同论证“味道”在民间舞编创当中的价值和文化延续.以“身体味道”的角度来探索民间舞编创思路,是将文化感带入到舞蹈创作中去,是在“情”与“风格”相加之下产生的顿悟.只有尊重民间舞文化本身的味道,才能激发出身体最本真的反应,也是最接近舞蹈本体的反应,不是类型化、程式化的重复思路,反而是在编创之时的一些耐人寻味的有效启示.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出了多部经典优秀作品,其中笙协奏曲《虹》是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也成为笙曲中的经典之作.笔者通过结合自身演奏经验,对笙协奏曲《虹》这部作品进行艺术梳理,整部作品分为三个乐章:“生命”“风雨”“彩虹”,代表着三个不同的音乐主题,通过对作品多方面、多角度的剖析,进一步解读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件重要的打击乐器,小军鼓因其独特的乐器构造,可以在高弹性的鼓皮上短时间内快速而清晰的完成多粒装饰音的敲击.这其中三装饰音演奏技巧又以其多变的槌法、复杂的技术动作等因素最难演奏.本文从槌法排列、敲击动作、实践运用等三个方面对小军鼓三装饰音的演奏技巧加以分析.
乐器作为一种发声体,它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群体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萨满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原始宗教之一,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根据萨满巫师手持法鼓,在进行请神、将神、送神仪式期间,所敲击的法鼓,以及法鼓环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形式,本文选取贯穿于整个萨满仪式过程中的典型节奏型进行分析.
本文从供给侧研究角度出发,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必要性、供需现状描述和原因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快速与需求侧要求相适应的人才.
19世纪初期一些艺术歌曲形式上比较注重简洁,但也要突出浓郁抒情,表现手法更为丰富,李斯特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艺术歌曲产生和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19世纪受到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德国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出来,诸多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是运用著名诗词表达人内心世界的.李斯特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音乐处理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本文就李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的具体特点呈现进行阐述,并对音乐处理的方法展开研究.
自20世纪20年代起,赵元任为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以民歌改编的方式创作了多首作品.本文就赵元任以劳动号子为素材改编的歌曲《江上撑船歌》为例,探究赵元任从中国民歌调式出发、结合西方作曲技法,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创作特征.
舞蹈音乐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舞蹈音乐不仅是推动、衬托表演的关键元素,音乐中的曲式结构、旋律节奏以及情感等多个方面均对舞蹈表演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更像是互相促进,又互相依赖,如何把握舞蹈音乐,使之更进一步促进舞蹈表演,本文将从舞蹈音乐与舞蹈表演的联系出发,从技术、情感、综合素养等三个方面分析舞蹈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论述舞蹈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具体把握与运用.
即兴伴奏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融合钢琴演奏、声乐演唱、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性较强的实践课,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由于对即兴伴奏课程认识的不全面和课程本身内涵宽泛等因素,目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中即兴伴奏课程的发展相对滞后,对该课程的改革探索势在必行.
高校音乐专业的和声课不仅是以理论为主的课程,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质量普遍提升的大环境下,和声课在理论方面的教学显然已经达到了瓶颈期,若要有所突破必须从创新、实践等其他方面入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和声课的改革也必然使其发展成为实践意义大于理论的专业课程.本文将以“写、创、演”三个方面为重点,从我国高校和声课的现状出发,分析“写、创、演”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结合实践,从教学内容、方向与实践等三个方面研究全新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