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金融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要阐述了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统计学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的专业建设实践,介绍了实践过程中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教育;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刘宏建(1980-),男,安徽濉溪人,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讲师;费为银(1963-),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项目基金: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8JYXM070)、安徽工程大学教研项目(2012XJY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16-0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1929 年以来最大的系统性金融海啸,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也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防范金融风险、制订符合经济规律的金融政策已引起政府部门和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单位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国内金融人才,特别是既懂金融又懂统计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稀缺,高校首先应当担当起培养此类人才的重任。[1-3]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需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研究,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统计学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通过六年的努力,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我校数理学院于2005年开始统计学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本科招生,专业设置围绕学校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校乃至安徽省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科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使金融风险的量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更具科学化、系统化。
  在专业建设之初,学校就将工作的核心确定为: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因为培养目标是塑造人才的方向和模式,是衡量人才质量的主要依据。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由“人才供给主导型”到“社会需求主导型”的转变,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事关专业建设的成败。专业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为此,结合实际将我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与金融学素养,掌握概率统计、金融工程、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能进行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有志成为高级统计师、金融分析师、精算师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培养规格要求,使之能更好地体现专业特色和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2003年11月,高等学校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布了《统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规范》,条例中明确了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布局与课程结构,对我国高校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4]为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以理论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突出金融特色”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1.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培养计划中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学生毕业要求控制在190~200 学分之间,由必修理论课学分、选修理论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综合素质学分五部分组成。课程平台结构由四个结构组成。
  (1)基础教育课程平台。本课程平台由政治理论、人文社科、军事法律、自然科学(学科基础)、外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课程65学分,选修课程5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本课程平台由概率论、常微分方程、运筹学、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定性数据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经济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随机过程、试验设计、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利息理论、金融工程、数理金融、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学、再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证券投资分析与案例、公司理财等课程构成。其中必修课程110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
  (3)实践教学课程平台。本课程平台由军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内容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包括抽样调查综合实验、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和“模拟股市”实验等,本平台需修满30学分。
  (4)综合教育课程平台。由公共选修课和综合素质实践教育构成,其中公共选修课共设文史、社科、艺术、经管、自然科学、其他共六大类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5学分的课程;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2学分,旨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该专业的课程又可分为三个模块:统计学与数学模块、金融模块、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模块。统计学与数学模块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是基础,在前4学期内完成;金融模块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数理金融、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学、再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证券投资分析与案例等,是特色,贯穿2~7学期;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模块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统计软件应用与开发等,是必要支撑,在2~7学期完成。
  2.适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新世纪科技发展呈现交叉渗透和数量化的特点,出现了许多交叉、边缘学科。为使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形势,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统计背景的金融人才就必须适时地将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引入课堂教学。
  3.重视专业软件的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普及与发展,信息技术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统计学、金融及精算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本专业学生的相关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大部分高校,特别是有数理背景的高校培养金融精算专业学生时,强调了诸如Mathe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的教学。但是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解决金融精算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学生三、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相关专业软件课程,如统计软件SAS、SPSS、R语言、工程软件MATLAB、保险实务模拟软件等,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应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现在大部分金融实体所期望的。   4.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该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实践教学环节部分的课程设置都处在起步阶段,我校在近些年通过系统地研究课程的内涵,结合统计与金融学科特点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风险管理与保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一周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国内外风险管理与保险方面的现有模型及程序,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能够熟练运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解决学生“所学”和毕业后“所用”的矛盾。
  三、强化建设,注重管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1.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为规范教学管理,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在教师中形成一个全新的教书育人、敬岗爱业、精益求精的教学风气,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提升学院内涵
  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特别在师资建设方面,实施了“人才强院计划”。一是要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二是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基础课及专业课首席教师,并与国外大学合作,进行访学;三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遴选5~8名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以使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聘请3~5名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和金融精算界的业界专家为学生主讲专业课程。
  四、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体会
  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统计学专业,怎样才能培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将本着积极研究、主动实践、认真总结、不断完善的原则,结合我校特色继续从专业设置、培育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彰显本专业的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卫.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统计研究,2001,(1):45-50.
  [2]向书坚,平卫英.30年来我国财经类院校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统计研究,2010,27(1):74-78.
  [3]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1):121-122.
  [4]曾五一.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4):12-1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以达到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  作者简介:叶吉波(1971-),男,浙江苍南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党总支书记,讲师。(浙江 温州 325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思政一类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WZYS201
期刊
摘要: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启动、正规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二本院校理工科院系如何有效解决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二本院校;科技创新;大学生  作者简介:周海霞(1984-),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重
期刊
摘要:在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结构经典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采用双语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研究生分组讨论和课程报告,从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助教制度、促进国际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开拓了创新思路,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裴颂文(1981-),男,湖南邵东
期刊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难教、难学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现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灵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简介:栗红霞(1978-),女,河南杞县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付瑞玲(1986-),女,河南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关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制度与政策,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大学生“准就业”机制就是其中有效的尝试,但是“准就业”机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回顾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过程出发,分析了“准就业”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准就业;就业体制  作者简介:孔晓明(1976-),男
期刊
摘要:人才引进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捷径,是各高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科学规划,构建高效务实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做好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工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引进;思考  作者简介:许世华(1976-),男,湖北荆州人,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王宁莉(1976-),女,湖北荆州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广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为了减少其不安全行为,预防人因事故的发生,亟待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调研了重点行业的高职学生职业安全意识、职业安全心理、职业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应急能力、职业危害识别六个方面的职业安全素质情况,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成因,为各类专业开展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提供了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的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高等教育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三方所遇到的问题,对民办高校改进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拟通过对海口经济学院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找出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  
期刊
摘要:以促进工科学生就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竞赛和其他第二课堂作为载体,利用班主任身份开展了部分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师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就业导向性培养方式进行了系列研究。针对目前大学扩招带来的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利用就业导向提出了关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方案。为工科教育模式的扩展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全程指导;就业压力;工科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梁培
期刊
摘要:护理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适应多元文化背景,有效地和病人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宜的护理措施,以满足病人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试讨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跨文化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探讨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护理专业  作者简介:马菡(1976-),女,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