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释词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gg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汇研究是编纂语文辞书的基础,而谶纬词语研究还很薄弱。本文论述了谶纬的语料价值,并将谶纬视作西汉文景之后的语料,通过具体例子提示研究者注意其“层次积累”。《汉语大词典》中与谶纬相关的词条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准确等问题。有些书证滞后是系统性的,有些释义不确源于训诂失误,有些却源于文献讹误,这些主要是因为大型谶纬辑本未进入辞书编纂者的视野。本文主体部分对21个词条进行考释,并提出《汉语大词典》修订建议。
  关键词:谶纬 纬书 中古汉语 词汇 汉语大词典
  谶纬之衰久矣。唐宋以后,学人鲜有过问。吾人欲研究中古汉语史,不能离开两汉文献。谶纬乃后汉显学,与今文经学密切相关,对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忽略这部分语料,说明当前的研究是不完整的。王云路(2010:47)指出,现今的中古汉语词汇论著采撷范围广泛,“举凡小说、史乘、诗文、佛经、道藏、科技书、杂著、金石碑帖、出土文物等,无不在挖掘、利用之列。”只是未有提及谶纬。前人早已认识到谶纬的语料价值。刘勰说谶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范文澜,1962:31);刘师培说《易纬》“有补史、考地、测天、考文、征礼、格物六方面价值”[1];郭在贻(2002:658)说“谶书中多有俗字俗言,颇可注意”。
  谶纬起于何时,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钟肇鹏(1991:11~26)作了分类,并逐一加以考辨。流行的说法是谶纬起于西汉末年哀、平之际(雷汉卿,2000a:237)。陈槃(1991:99)以为,古谶纬大体可分为战国后期至秦始皇和两汉三国两个重要时期。李学勤[2]指出:“成帝时已有整齐的六纬,同五经相提并论,足证纬书有更早的起源。近年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埋藏于文帝前期,有的内容已有与纬书相似处。哀、平之际,不过是纬书大盛的时期而已。”[2]吴从祥(2015:41)认为,谶纬当产生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逐渐发展于西汉中后期,主要理由是西汉哀帝、平帝在位不过十来年(即公元前6年至公元5年),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谶纬文献不大可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形成。如陈槃先生所言,由于谶纬“掇拾弘富”“纠结杂糅,层次积累”[3],战国后期至秦始皇谶纬虽已成型,但“其书其说,若隐若现”,很少著于竹帛,师徒口口相传,现今残存的又多是辑本,笔者认为将谶纬视作是西汉文景以后的语料比较谨慎。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研究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胡适(2013:217)认为“《乾凿度》一书决非秦以前的书”,这种判断是稳妥的。
  本文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录的点校本《纬书集成》(1994)为底本,在通读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不全是两汉三国语料,还掺杂了其他时代的文献。比如《易纬乾坤凿度》卷下(1994:119)有一段注文:
  后汉王凤举曰:不读易经者,不得登朝,须道德二经,与宰相剥勑枇。魏亦如此,至唐虞世南举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
  可知这非郑玄注或宋均注,当是李唐以后文人所注。这便是陈槃先生所说的“层次积累”,我们在利用谶纬语料时不可不谨慎。
  笔者发现,《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里与谶纬相关的很多词条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准确的问题,由于以前缺少像《纬书集成》这样的大型辑本,所以有些书证滞后问题是系统性的。例如许多古天文词语,《词典》首例都引自《晋书·天文志》[4]。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就释义不准确词条择要考释,以就正于方家。
  一、八能
  《乐叶图徵》(1994:556):“琴音调,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日夏至成地理,作阴乐以成天文,作阳乐以成地理。”按:疑当读为:“琴音调,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作阳乐以成地理。”又:“冬至,人主与群臣从八能之士,作乐五日。”《词典》引《后汉书·仪礼志中》:“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八能之士,谓助人君调和阴阳律历五音五行之士,共八人,简称“八士”。此“八士”盖非《论语·微子》所谓“八士”也。《乐叶图徵》(1994:557):“圣人作乐,不以为娱乐,以观得失之节。故不取备于一人,必须八能之士。故八士或调阴阳,或调五行,或调盛人(编者注当为盛衰),或调律历,或调五音。与天地神明合德者,则七始八终,各得其宜也。”注:七始,谓四方、天、地、人也。
  二、宝鸡
  《诗含神雾》(1994:462):“有宝鸡衔赤珠出。”传说中的神鸟,此瑞物也,得之即成王霸之业,今陕西宝鸡之名本此。《词典》引晋朝张华的《列异传·陈仓宝鸡》,略晚。
  三、煸烂
  《易纬乾坤凿度》(1994:67):“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生而设位,物成而丽诸形,错煸以文。”郑玄注:“已后圣人者,庖牺氏错煸以文智,杂彩煸烂,合成籀文,非篆非绨也,云以鸟迹非也。”按:正文中“煸”字,原本作“媥”。媥,轻皃,似与文意不合,因此编者徑从范本,改“媥”为“煸”。愚以为不必遽改,“媥”或为当时俗体字。《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卷五十三“斑驳”条(徐时仪,2008:259,1445):“杂色为斑。经文作媥,方间反。斒斓也。”唯有如此,方对应郑玄注“班者,杂文”。《广雅·释诂一》:“斑,分也。”王念孙疏证:“斑者,《说文》:‘班,分瑞玉,从珏刀。’班与斑通。”煸烂,即斑斓,色彩错杂鲜明貌。煸烂、斒斓、斒孄、斑斓、斑兰、班阑、班兰、斑琏、斑磷[5]音近义通,古皆通用。《汉语大字典》只释“煸”为“烹调法的一道手续,在烹煮之前把菜炒到半熟”[6],当补此义。《词典》当补收“煸烂”,且将这些词条加以归并。
  四、变节
  《易纬乾凿度》(1994:4):“不烦不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彼专者败。”《词典》“变节”条义项④释为转换时节,次例孔颖达《<周易本义>序》“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即本此文。按:“转换时节”于文意未安。《易纬乾凿度》同卷中,于下文“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郑玄注“不能变节以下贤也”;于下文“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己擅宠,殷以之破”,郑玄注“不变节以逮众妾也”。又《易纬乾凿度》(1994:24):“至于归妹,八月卦也,阳气归下,阴气方盛,故复以见汤妹之嫁。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从,变节而欲承阳者,以执汤之戒。”郑玄注:“下嫁以从夫,故曰变节也。”由此可知,“变节相和”之“变节”即“改变志节”之义,该例句应归入第一义项。   五、貂蝉
  《诗含神雾》(1994:465):“四文蛮貊,制作器物,多与中国反,书则横行,食则合和,伏则交脚,鼓则细腰。如此类甚众。中国之效者,貂蝉、胡床、胡饭。”貂蝉即貂蝉冠。貂蝉初为胡冠,以金铛和貂尾为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引入赵国。秦统一六国,将此冠服纳入新王朝,且改制成以蝉纹和貂尾作为装饰的帽子,成为皇帝近侍的专服,谓之“赵惠文冠”(景红艳,2012:17~20)。《词典》义项②引《南史·江淹传》,略晚。
  六、高膫(高了)
  《诗含神雾》(1994:460):“秦地处仲秋之位,男懦弱,女高膫,白色秀身,音中商,其言舌举而仰,声清而扬。”注曰:“膫,明也。”按:“高膫”即“高了”,指高明。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膫,叚借为憭。”《说文·心部》:“憭,慧也。”《广雅·释诂二》:“憭,快也。”王念孙疏证:“憭、晓,皆明快之意。憭,即《方言》了字也。”“了”是“瞭”的简化字。《玉篇·目部》:“瞭,目明也。”《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赵岐注:“瞭,明也。”《楚辞·九辩》:“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洪兴祖补注:“瞭,音了,明也。一音杳。”《词典》“高了”条首例引宋陶谷的《清异录·偎红倚翠太师》“李煜在国,微行娼家,遇一僧张席,煜遂为不速之客。僧酒令讴吟吹弹,莫不高了”,过晚。
  七、光景
  《尚书帝命验》(1994:371):“吕尚钓涯,王下趣拜曰:公望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又《尚书中候》(1994:411):“吕尚钓于厓,王下拜曰:切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句中“光景”或为“光明希望”之义。《词典》“光景”条义项八释为“敬称,犹光仪”,首例引南朝宋鲍照《送从弟道秀别》诗,次引《宋书·福瑞志上》,即本此纬文。兹录《送从弟道秀别》诗前六句:“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按:诗中“光景”对“岁时”,“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如此,“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亦如此。所以首例中“光景”为(既往)时光,义项⑧疑当芟夷。
  八、怀珠
  《尚书帝命验》(1994:369):“虞舜圣在侧漏,光耀显都,握石椎,怀神珠。”注曰:“怀珠,以谕圣性。”怀珠犹怀宝。《论语·阳货》:“(阳货)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词典》“怀珠”条释为“比喻怀藏才艺”,引南朝梁何逊的《秋夕叹白发》“直是安披褐,非敢慕怀珠”;又“怀珠韫玉”条下引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两例都略晚,且该义项不能解释此纬文,当补充为“比喻怀藏圣性或才德”。谶纬文中此类句颇多,比如“握金镜”。
  九、渐差(渐次)
  《尚书考灵曜》(1994:347)郑玄注:“日之行,冬至之后,渐差向北,夏至之后,渐向南。”渐差即渐次,犹渐渐、逐渐。《广雅·释诂三》:“差,次也。”《汉书·董仲舒传》:“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所)谓积日絫久也。”颜师古注:“差,次也。”《词典》“渐次”条首例引唐司马承祯的《天隐子·渐门》“是故习此五渐之门者,了一则渐次至二,了二则渐次至三,了三则渐次至四,了四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例证略晚。
  十、节分
  《诗推度灾》(1994:477):“节分于天保,微阳改刑。”宋均曰:“节分,谓春分也。榆荚落,故改刑也。”《词典》释为季节的分际,引唐刘威《闰三月》诗“莫怪花开晚,都缘春尽迟。节分炎气近,律应蕙风移”。按:《词典》释义不准确,当依宋均注,且例证略晚。
  十一、狼弧
  《尚书运期授》(1994:386):“黑帝亡也,狼胡张。”狼胡,即狼弧。《开元占经》《洛书》:“狼弧张,害及胡。”《尚书纬》:“黑帝亡也,狼弧张。”《春秋纬》:“狼弧张,四年之后,天下永乱。”《焦延寿传》:“天弓张,天下尽兵。”狼,狼星,主盗贼[7];弧,弧星,共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8],又名天弓,又称弧矢。《史记正义》载:“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弧矢向狼动移,多盗;明大变色,亦如之。矢不直狼,又多盗;引满,则天下尽兵也。”[9](图见张闻玉,2008:23)。狼弧,又写作狼狐。《春秋文曜钩》(1994:699):“彗入斗,辰守房,天库虚,狼狐张。”《词典》未收入“狼弧”。
  十二、流火
  《尚书帝命验》(1994:371):“太子发渡河,中流火流为乌,其色赤。”郑玄注:“以鱼燎于天,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按:疑纬书正文有佚文,或当读为:“太子发渡河,中流,火流为乌,其色赤。”《词典》“流火”条义项③释义:相传周武王伐纣,渡孟津,有白鱼入王舟,有火覆盖武王帷幕,变为赤乌飞去……按:复非覆也,火覆盖帷幕亦不合常理。《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大)坛,祭天也。”《礼记·郊特牲》:“天子适于四方,先柴。”郑玄注:“所到先燔柴,有事于上帝也。”《周礼》中的“大宗伯”条郑玄注:“(烟祀、实柴、燎)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报于上则或复于下。因此“复”当释为“回应”。
  十三、挠弱(桡弱)
  《诗推度灾》(1994:469):“挠弱不立,邪臣蔽主,则白虹刺日。为政无常,天下疑,则蜺逆行。”又:“桡弱不立,卿臣蔽上,则白虹刺日,为政无常,而天下逆。”按:此条雷汉卿(2000b:164)已论及,今略补之。挠弱即桡弱,指软弱衰败。《说文·木部》:“桡,曲木。”段玉裁注:“桡,引申为凡曲之称。”又引申为弱。《说文·手部》:“挠,扰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挠,假借为桡。”《墨子·經下》中的“贞而不挠”孙诒让间诂:“挠即桡之俗。”《词典》“挠弱”条引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桡弱”条引《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杜甫)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略晚。   十四、颂平
  《礼斗威仪》(1994:518):“政太平则月多耀,政颂平则赤明,政和平则黑明,政象平则白明,政升平则清而明。”《礼斗威仪》(1994:519):“人君政颂平,则祥风至。”《礼斗威仪》(1994:521):“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地生朱草。”《礼斗威仪》(1994:522):“君乘金而王,其政讼平,则芳桂常生。”《礼斗威仪》:“政颂平,豫章为常生。”《礼斗威仪》(1994:523):“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南海输以文狐。”又:“君乘火而王,其政颂平,则南海输以駮马。”《词典》释为歌颂太平盛世,引南朝陈徐陵的《陈元帝哀策文》“兽舞时豫,禽歌颂平”。按:此释义不正确。“颂”即“容”,有“宽容公直”义。《汉书·吴王濞传》:“它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颂共禁不与。”颜师古注:“颂读曰容。如淳曰:‘颂,犹公也。’”《说文·言部》段玉裁注:“讼、颂古今字,古作讼,后人假借颂皃字为之。”《墨子·尚贤下》:“告女讼刑。”孙诒让间诂:“讼刑,公刑也。古讼、公通用。”故曰:颂平同讼平,即公平。
  十五、茹毛饮血
  《易纬乾坤凿度》:“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生而设位,物成而丽诸形,错煸以文,改茹以鱼。”(于“茹”字下)郑玄注:“乳血茹塞。”按:何谓茹毛?毛可以吃吗?近几十年来聚讼纷纭。《词典》释义:“原始人类不知用火,连毛带血生食禽兽。”《广雅·释诂三》:“?,塞也。”王念孙疏证:“?,字或作茹。”《说文》:“?,絜緼也,一曰敝絮。从糸,奴声。《易》曰:‘需有衣?。’”“?”,《易》本作“袽”。《玉篇·衣部》:“袽,所以塞舟漏也。”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塞”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先民当是用毛茹塞于穴中以取暖,后来又蕴被其毛。《春秋命历序》(1994:878):“古初之人,卉服蔽体。次民氏没,辰放氏作。时多阴风,乃教民?木茹皮,以御风霜,綯发閐首,以去灵雨,而人从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注文曰——笔者加)茹,蕴也,茹毛,蕴被其毛。”
  十六、文家
  《礼含文嘉》(1994:505):“文家称叔,质家称仲。”《词典》“文家”条义项①释为崇尚文礼的朝代,引《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何休注“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按:该释义不正确,当释为尚文的人士或学派,与质家相对。
  十七、五凤
  《乐叶图徵》(1994:560):“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似凤有四,并为妖,一曰鹔鹴,鸠喙,圆目,身义,戴信,婴礼,膺仁,负智,至则旱役之感也;二曰发明,乌喙大颈,大翼大胫,身仁,戴智,婴义,膺信,负礼,至则丧之感也;三曰焦明,长喙,疏翼,圆尾,身义,戴信,婴仁,膺智,负礼,至则水之感也;四曰幽昌,兑目,小头,大身,细足,胫若麟叶,身智,戴信,负礼,膺仁,至则旱之感也。”《词典》“五凤”条义项一释爲“凤凰五至”,引《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李善注引应劭“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按:高步瀛(1958:10)综校史籍详计之,改元前实不止五至,“至于五凤之名,殆取于五方神鸟之名,见《说文·鸟部》鹔字解,而非取于五至也。”《说文·鸟部》:“鹔,鹔鹴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鹴,北方幽昌,中央凤凰。”愚谓高氏说是也,许慎说当源于纬书。
  十八、五均
  《乐叶图徵》(1994:558):“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都(按:都或为者之讹)亦律,调五声之均也。”宋均注:“均长八尺,施弦以调六律五声。”《乐叶图徵》(1994:562):“震主春分,天地阴阳分均,故圣王法承以立五均。五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音至众也,声不过五,物至蕃也,均不过五。为富者虑贫,强者不侵弱,智者不诈愚,市无二价,万物同均,四时当得,公家有余,思及天下,与天地同德,故乐用鼓。”《词典》“五均”条释为“五声的韵调”,引《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于律均兮”李善注引《乐叶图徵》:“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按:《词典》释义不正确。纬文已明,五均亦即律调五声之均也。“均”通“韵”,是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韦昭注:“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度钟之大小清浊也。汉大予乐官有之。”
  十九、傚易
  《易纬乾凿度》(1994:3):“傚易无为,故天下之性,莫不自得也。”又:“光明四通,傚易立节。”郑玄注:“傚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编者按:傚字,钱本正文及注并作佼。“傚易”,即“佼易”。《词典》“佼易”条释为美好和悦,引《诗·周颂·天作》“彼徂矣,岐有夷之行”。郑玄笺:“后之往者,又以岐邦之君,有佼易之道故也”;又引《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何以不日,易也”何休注“易,犹佼易也,相亲信无后患之辞”。《词典》当补“寂然无为”义项。“易”有和悦意,此何休释义所本;又有“平和”义,此易纬注文所本。《礼记·中庸》:“古君子居易以伺命。”郑玄注:“易,犹平安也。”“佼”,即“交”。《广雅·释诂四》:“交,定也。”
  二十、穴鼻(決鼻)
  《易纬乾凿度》补遗(1994:62):“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蠩体就,穴鼻始明。”郑玄注:“穴,決也。決鼻,免也。”按:郑注文中免当为兔。穴鼻即決(决)鼻。《集韵·屑韵》:“缺,破也。亦作決。”“決”,通“缺”。故穴鼻(決鼻)即为缺鼻,用作兔的别名,进而借指月亮。《词典》已收“穴鼻”,引明王志坚的《表异录·天文一》,即本此文。《词典》亦收“決鼻”,引《太平御览·卷九〇七》三国魏宋均《诗纬推度灾》注:“‘八月成光,决鼻始明。’决鼻,兔也。”查《诗推度灾》(1994:468)原文作:“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體就,穴鼻时萌。”[10](按:异文作始萌或始明)宋均注曰:‘穴,決也,決鼻兔也。’”班固《白虎通·日月》:“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所以有阙何?归功于日也。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转而归功。”综上,两词条当归并,所引《太平御览》本“八月”为“八日”之误。   二十一、劓刖
  《易纬乾凿度》(1994:25):“孔子曰:易,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困之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又《易纬乾凿度》(1994:26):“至于九五劓刖,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故曰:困于赤绂。”《词典》“劓刖”条义项②释为危殆不安貌,引汉王符《潜夫论·梦列》:“倾倚征邪,劓刖不安。”《词典》又收“摇刖”。“劓刖”,或即“摇刖”,二者并为双声连绵词。《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李善注:“摇刖,危貌也。”《广雅·释诂一》:“刖,危也。”王念孙疏证:“作劓刖者,假借字耳……若割鼻断足则非其义矣。”
  附 注:
  [1]《论易纬》,见《左庵外集》卷三。
  [2]见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前言,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比如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谶纬与《山海经》关系密切。参刘湘兰《论纬书<河图>与<山海经>之关系》、王焕然《试论<山海>对谶纬的影响》。
  [4]如天獄、地雁、积尸、北河、常陈、击咎、大陵、内阶、九坎、农丈人、右辖、左辖、天都、权星、天鼓等。
  [5]后两词见宗福邦等主编《故训汇纂》页九七七。
  [6]见徐中玉主编《汉语大字典》(第一版)第二二二〇页。
  [7]见《史记·天官书》。
  [8]见《晋书·天文志上》。
  [9]见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天官书》第一三〇八页。
  [10]参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2]陈槃.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M].台北:国立编译馆,1991.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58.
  [5]郭在贻.郭在贻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7]景红艳.论貂蝉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4).
  [8]雷汉卿.纬书词语零拾(一)[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2)a.
  [9]雷汉卿.纬书词语零拾(二)[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0,(3)b.
  [10]雷汉卿.纬书词语拾诂[J].古汉语研究,2005,(2).
  [11]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2]吴从祥.谶纬与汉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3]徐时仪校注.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4]曾小鹏,武晓丽.“茹毛饮血”正解[J].汉字文化,2009,(3).
  [15]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钟肇鹏.谶纬论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17]宗福邦等主编.故训汇纂[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李繁贵 陕西咸阳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 712082)
其他文献
操作干预水平(OIL)是可直接用来根据有关环境测量结果确定适当防护行动的行动水平。本文介绍了国际上OIL概念及其制定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版本OIL的默认值和相应的防护行动,对
一、宣传“三农”政策:深入宣传2012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现行国家和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主要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受国家环保总局的委托,组织制订等效于欧Ⅲ、欧Ⅳ的国家标准GBl8352.3——200X《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Ⅲ、Ⅳ)》。2003年年底已完成了意见征
以上海高校2001-2012年的国际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上海高校及其各学科的国际合作论文数、国际合作率、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国际合作指数、相对引文影响力等进行分析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的途径和载体就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围绕建成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农村企业99.5%的是中小企业。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垄断性金融结构至今没有实质性变化,使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制的支持。在垄断性的金融市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30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未来的改革之路依旧艰辛。在新的形势下,政策助推高
基于全国抽样的问卷和网络检索的双重调查,研究了中国研究型大学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正教授的论文发表状况。从发表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被引次数为代表)两个维度将这些教授
○2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通知,颁布《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2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