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款主流弦乐采样音源在音乐制作中的对比与选择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TA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弦乐组凭借音域宽广、演奏技法多样、音乐语言丰富等特点在各式各样的音乐风格中发挥着作用。在音乐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弦乐采样音源一直都是各大音源厂商的重点研发对象,因其使用灵活、制作快捷方便、制作成本低廉,已成為我们当今在音乐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制作工具。笔者将选择几款当下主流的弦乐采样音源,从其的音色质感、操控响应、性能消耗等多方面进行比对,以供关注弦乐音色的朋友们参考。
  [关键词] 弦乐采样音源;MIDI;计算机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129-02
  本次参与对比的弦乐采样音色分别为CINEMATIC公司出品的Cinematic Studio Strings 2、ORCHESTRA TOOLS公司出品的Berlin String 2.5、SPITFIRE公司出品的Spitfire Symphonic String三款音色。这三款音色同为双管编弦乐队编制。笔者先从音源的容量和性能占用入手研究。
  一、容量和性能占用
  由上表可见这三款弦乐的容量与使用时的内存占用都对个人工作站的配置要求较高,在同时打开多只麦克风制式情况下,内存占用量会比单开主麦克风制式多出一倍,但在开启多只麦克风制式后,弦乐组的群感与声场定位也会更加突出,建议在制作过程中打开点话筒。内存容量不足的可在KONTAKT加载框中选择“purge all samples”模式,该模式下KONTAKT会只加载触发过的采样声音,可以较大地节省内存消耗。
  二、话筒模式
  不同的话筒模式会使同样的声音富有不同的空间听感,在前期音源制作的过程中,工程师通过使用不同的话筒模
  式,对同一声音进行不同话筒模式采样,也就产生了该声音在回放时的不同声场空间听感,相比于传统干声采样后加混响效果器的听感更加真实。
  这三款主流音源都支持了多种话筒模式选择,Cinematic Studio Strings(下称CSS)与Spitefire Symphonic String(下称SSS)都有Close(点话筒)、Main(主话筒)、Room(环境话筒)三组话筒模式选择,皆可单独调制不同话筒模式之间的音量融合比例。在SSS弦乐中,主页面新增的EASY MIX功能较为易用,通过调试Close与Far之间的调节杆,来控制不同话筒模式之间的音量融合比例也可打开专业模式选项,手动调节不同话筒模式之间的音量比例。Berlin String的话筒模式与上述两款音源的话筒模式设计不同,BS弦乐支持AB与Decca Tree 2种主话筒制式选择,不同主话筒制式的声场大小听感不同,音色方面暂无区别,其中Surround话筒模式与上述两款音源的Room话筒模式一样。除此之外,BS弦乐还增加了NOISE话筒选项,打开该模式后可听到2500Hz以上的琴弓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噪声,也称“松香声”,这个声音会使弦乐的音色更有质感。
  在上述三种弦乐音源的话筒模式调节设计上,SSS弦乐的设计更加方便易用,CSS弦乐较为传统,而BS弦乐的设计更细致、丰富;从调制的听感上来讲,SSS弦乐的声场听感最为真实,临场感较好;CSS弦乐的听感效果一般;BS弦乐的听感更加细腻,声场效果也较好。
  三、三款音源连弓演奏技法的响应对比
  连弓赋予了弦乐器婉转的歌唱性,是许多制作人测试弦乐听感是否真实的第一标签,也是各音源厂商研发采样弦乐音色的技术难点。上述的三款音源都支持连奏模式。下面,笔者将分别对比三款音源的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在连弓演奏、快速连弓、琶音连弓、滑奏、连音长弓中的响应。
  三款音源的连弓技法演奏都靠音符的重叠触发,通过调整音符的力度大小,可产生不同的连奏效果。在连弓技法中,BS弦乐的效果最为丰富,两个小力度的音符触发可产生滑音(Portamento)效果,两个大力度的音符触发可产生滑奏(Glissando)效果,效果非常明显;而SSS弦乐和CSS弦乐仅可产生滑音(Portamento)效果一种特殊连奏效果。在长音保持的情况下,只有SSS弦乐加入了手动颤音调制功能,在演奏长音保持时,可做颤音幅度的变化,这一点也极大地增强了SSS弦乐听感的真实性。CSS弦乐的颤音功能需要依靠cc1控制器调制与表情控制器一同出现,这点在制作力度较弱的乐句时不容易分开处理,因此可操控性不如SSS弦乐来得方便。
  在慢速、中速的情况下,三款音源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各有特点,但在快速连奏模式下,则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SSS音源的小提琴组音色在连弓演奏快节奏音符情况下的响应非常敏捷,音头清晰、声音干净利索,不会因演奏力度的改变出现声音卡顿的现象,同样在连弓演奏大跨度琶音时,也有非常好的表现;中提琴组和大提琴组对于快速连弓演奏的响应似乎并不太理想,没有小提琴组的听感真实,音头突出较为明显、连续感差,接近Marcato的演奏效果,当然,不排除设计师为了突出中低音区声部在弦乐组中的运动而有意为之。
  CSS弦乐的各组音色响应也是不错的,在KONTAKT界面可以看到该音源加入了Legato Speed模块,可智能判断、选择连奏速度模式,但在快速连奏时,音色与SSS音源相比,音头过软,音色非常模糊,电子音色的味道浓重。在只打开点话筒与主话筒时,音色模糊的问题会缓解些。
  BS弦乐在这方面表现较差,在快速连奏模式下,每个音符的释音时间较长,声音听感较“脏”,在演奏快速琶音时,常会出现抹音、音结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修改音符力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出在BS弦乐的连奏模式上,BS弦乐同CSS弦乐一样,具备连奏智能判断、选择模式,会根据演奏的速度决定连弓模式,这个功能分为三种模式,演奏速度较慢时的SLURRED LEGATO模式,中速的AGILE LEGATO模式和快速的FAST RUN模式。在这一点,BS弦乐的设计虽然比CSS弦乐设计丰富,但优化却劣于CSS弦乐,期待其下次的升级。   另外,三款弦乐的连奏听起来都有些反应迟钝,不会在音符被弹下后就立刻“换音高”,工程师通过在两个音符之间加入过渡音来获得两个音无缝衔接的真实感,在制作过程中如出现延迟的现象,需把后者音符整体向前移动或者设置轨道延迟来实现。
  四、操作便捷性对比
  三款音色在操控上都很方便,其中CSS弦乐的操控最为方便,小提一、二提琴,中音、低音提琴各有一个音色,所多有的演奏法都集中在一个音色操控界面中,可通过触发KeySwitch改变演奏法外,还可通过cc58号控制器控制所有的演奏法;在不同的演奏技法内,又细分出几种不同的技法模式,可通过cc1控制器进行控制,如切换到Staccato演奏法上,可通过cc1控制Spiccato、Staccatissimo、Staccato 、Sfz四个模式。
  BS弦乐与SSS弦乐的设计相同,他们都将Legato技法独立出一组音色,其余的演奏法全部合并在一个音色文件中,通过KeySwitch来改变演奏法,BS弦乐可对演奏法进行自定义键位映射设定,SSS弦乐的可有选择的开启所需演奏法,两者操控性都还不错,但CSS弦乐的设计在实用中更胜一筹。
  在日常写作时常会碰到同音反复的情况,CSS弦乐可通過踩住踏板触发同音反复开关,可清晰听到不同的换弓“同音”;SSS弦乐和BS弦乐似乎不支持这项功能,但SSS弦乐面对同音反复时的效果还可以,但随机性较高,可控程度差;BS弦乐的表现最为糟糕,同音反复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声音,声音也比较机械化。
  五、音色与质感
  对于音色方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偏爱明亮的音色,有的偏爱温暖厚重的音色,在此笔者只探讨三者弦乐音色的听感,不做优劣比较。
  BS弦乐华丽夸张,整体音色容易塑造出浪漫、华丽、高贵的音乐听感;SSS弦乐有着明亮、灵动、婉转的特点,加上对各种演奏技法敏捷的响应,真实的临场空间感较适合用在传统管弦乐的编写上,较容易塑造出宽阔、有力、动感的音乐;CSS弦乐的音色最为厚重、内敛,整体的音色像“尼龙弦”提琴一般温暖,对于塑造厚重、温情听感的音乐或做铺底、内声部时,用它最合适不过。
  总 结
  弦乐采样音源的技术发展到至今已发展到很高的技术层面,这三款音色都有着真实的听感、较强操控性,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三款音色都是当下十分强悍的制作利器,每款音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择其特点而用之,便能将不同的音色功能发挥到极致。
  音色是武器,写作能力是武功,更多的还需要关注音乐创作的本身,音色只是辅助创作的工具,在这里我只单方面地阐述音色技术与音色的使用感受,不阐述编写能力与音色之间的影响,希望可以为更多关注弦乐采样音源的朋友带来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景宇阳.弦乐解决方案NI-String Ensemble上手测评[J].大众文艺,2017(04).
  [2] 付 豪.浅谈MIDI制作中多款弦乐音源的混合使用[J].音乐时空,2014(04).
  (责任编辑:李 璐)
其他文献
[摘 要]  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维也纳古典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在继承与发扬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旋律亲切、质朴、优美又带些忧郁感伤的色调。本文通过对《阿佩乔尼a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风格的剖析,进一步深入阐述这首奏鸣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让演奏者有更深沉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舒伯特;中提琴;创作背景;演
期刊
[摘要]《你是这样的人》是为缅怀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外国艺术歌曲等不同元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的艺术形象。该作品已成为我国歌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周恩来总理的名字以及他伟岸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演唱这首歌曲时,不仅要关注节奏和音准等基本音乐要素,更需要充分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把不断变化的情感表现出来,准确地表达出作品
期刊
在历史的急转弯处,我们每个人必须严肃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向何处去?  在五千年的时间和全球的空间里,找到我们的时空坐标点。  每一个音乐工作者,每一个关心中国音乐命运的人,不能不分析和总结中国音乐已经发生的种种趋势,努力适应并最终驾驭这一趋势,以确立我们未来的目标和我们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对策。摘自《中国音乐的大趋势——1985年6月4日在“当代音乐系列讲座”上
期刊
追夢人
期刊
[摘要]实现原本性音乐教学的“本土化”,最初会经历经典课例的模仿阶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参考文献,并借鉴雷德侯在《万物》一书中提出的“模件”概念——用有限单元构建无限可能的观点, 以经典课例为载体,尝试将音乐元素与常用教学手段的搭配作为原本性音乐教学中的“模件”, 初探从“模件”化的音乐元素经典课例入手,以此推进原本性音乐教学“本土化”进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原本性音乐教学;本土化;音乐
期刊
情別战友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宏观视野下的当今中国音乐文化多元景观,包括我国当今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存在现状、发展态势,将我国当今的音乐文化归置于斯洛宾音乐文化三分模式的理论框架内,在空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的交织共融多元特征,在时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随时间进行和其他景观的联通与互动而呈现的流动景观特征(动态)。  [关键词] 音乐文化;主文化;亚文化;西方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
期刊
汽車工人之歌
期刊
[摘 要]  MIDI技术可以理解为利用计算机设备制作音乐的一种技术。它解决了以往音乐创作的不足,并为音乐的发展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同时也对从事音乐方面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IDI技术使各种软件、硬件、各种虚拟电子乐器、演奏信息控制器、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MIDI技术的运用,可以多方面有效于歌曲创作。  [关键词] MIDI技术;歌曲创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幼師之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