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水果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小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寒冷冬季的到来,色彩斑斓的反季节水果又如约出现在市面上。这些水果尽管看上去明亮诱人,但是味道却大打折扣。更糟的是,为了增加产量,部分不法果农在种植过程中会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即激素,用来促进果实发育、生长和早熟。这种“催”出来的反季节水果,虽然颜色可人,但里面的果肉还未成熟,营养成分自然也“缩水”。因此,专家特别提醒,这些“问题水果”不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尤其儿童要谨慎食用,因为经常食用激素催熟的反季水果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PE365》快语
  比起反季水果,时令水果和本地水果是家长更好的选择。如果一定要买反季水果,提醒家长们在挑选时需注意:尽量到超市和正规的农贸市场购买;不要迷恋水果的外表和个头;水果外形与颜色奇怪的尽量不要购买;切开后中间有空洞的水果,下次一定不要再买。
其他文献
对话宝宝  小白兔迷路了,请你快带着它沿着→→的道路走出大山吧。  ■时段建议: 晚餐后 ■场地建议: 书房 ■主角: 宝宝  问题  宝宝,你还认识哪些萝卜?
期刊
随着“全面二胎”的脚步临近,不少家庭陷入了“生与不生”的困惑之中。一方面羡慕四口之家的热闹温馨,若能儿女双全凑成一“好”更是羡煞旁人;另一方面,一些诸如“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6岁男童吃二胎弟弟的醋竟离家出走”的新闻逐渐引发关注,让不少渴望生二胎的父母心存疑虑:家有大宝,怀孕前是否要征得大宝的同意?如何抚慰大宝的情绪,让他们欢欢喜喜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倾诉篇  谁来安慰我的玻璃心?  
期刊
著名教育家卡森·麦卡曾说过:“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 对于那些想要二胎的家庭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呵护和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两宝相亲相爱,快乐成长呢?  第一,孕前做好铺垫。对于已经拥有自我意识却又缺乏安全感的大宝来说,父母孕育二胎前的铺垫是必不可少的。没生二胎之前,父母可以和大宝讨
期刊
由于在准备二胎时遭遇到来自大宝的阻力,不少父母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生二胎要不要和孩子商量?这件事到底听谁的?  这一问题在网络争论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代表性意见:  其一:大宝作为一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权利。何况二宝的到来,不可避免会分享家庭的资源以及父母的精力,这的确会牵扯到大宝的切身利益,当然要争取大宝的同意。  其二:你们要第一个孩子时和孩子商量过吗?当然没有。
期刊
在金利波的咨询室里,有很多家长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抱怨:“你为孩子做了很多,他却无动于衷”“你辛辛苦苦为他下一碗面,孩子却因为口味问题跟你大吵一架”。每次,金利波都要向家长引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让孩子学会感恩。  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金利波因为临时有事,与儿子约定在南京国展中心碰面,然后一起回家。然而当她来到国展中心后,眼前的景象顿时让她傻眼了:这里人山人海,儿子小小的个子,早就湮没在
期刊
■时段建议  晚餐后  ■场地建议  书房  ■主角  宝宝  对话宝宝  这是一只神奇的小兔,请你先沿着方框剪下图形,然后按照中间的虚线向上翻折,再按照两边较密的虚线向下翻折。折好后,看看小兔是在哭还是笑?把纸翻过来,背面的小兔又是什么表情呢?  问题  宝宝,我们哭的时候会流眼泪,那笑的时候也会流眼泪吗?
期刊
近日,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嫁到国外的年轻妈妈,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一家餐厅用餐,巨大的餐厅里坐满了各种肤色的客人,其他的孩子都在安静地用餐,只有三个8~10岁的中国孩子在整个进餐过程中“你追我赶,大呼小叫,一圈一圈地转着满地跑”,引得整个餐厅的客人“都往这里翻白眼”。对此,作者痛心疾呼:“为什么没有父母可以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学习一下教
期刊
几乎所有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的一两年时间内都经历过这样的抉择:背奶还是辞职?做职业女性还是全职妈妈?  选择前者,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还能改善家庭经济,却牺牲了与家人孩子相处的时间;选择后者,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享受无忧无虑的亲子时光,但容易脱离社会甚至失去自我。  有得必有失。家庭和事业兼顾是个美好的命题,但似乎只存在于理想中。对于这一话题,当时还在南京脑科医院任职的金利波却给出了一条全新的答案—
期刊
2003年,金利波开始着手创办南京金利波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并坚持每两周周四晚上在咨询中心举办儿童心理沙龙。同时,她还担任了《东方娃娃》《东方宝宝》《祝您健康》《扬子晚报》等多家杂志、报纸的儿童心理卫生专栏撰稿人,并经常在学校、幼儿园、医院、企事业单位进行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演讲。她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为普及儿童心理知识和理念尽一份力量。  这样一来,意味着她陪伴儿子的时间更少了。当时,儿子还在念小学,
期刊
三到六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及家庭中,有五个方面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第一是身体素质。孩子在三到六岁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他的器官、骨骼、神经都在快速发展。一个孩子如果身体不健康,必然导致心理不健康。有些家长或老师可能忽视了这方面,觉得孩子的学习、智力开发才是最重要的,但这是一个误区。  第二是心理素质。孩子在三到六岁阶段是心理素质全面形成的发展关键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孩子的自信、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