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被广大中职教师所认可,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各科目课程的教学效能。机械课程是中职当中的一门热门课程,随着我国现代化的發展机械课程的价值越来越高,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中职;理实一体化;机械教学
  从目前的中职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中职机械教师都可以较好的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但不可否认依然有部分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知不是很透彻,也不能较好的借助该教学模式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职课堂的教学效能,需要引起我们的积极反思和总结。
  一、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目前大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样化的角色,运用丰富化的教学手段,充分以实践为依托,以理论为指导,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①理实教学有机结合;②融合多种教学方法;③“教、学、做、评”一体化;④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⑤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中职机械教师要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并积极的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和探索高效应用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不断的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二、基于中职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要合理对接企业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也是落实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教学方法,是保证机械课程内容面向现代化的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学校应当积极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要积极的联合机械企业的科研人员、技工型人才来积极的协助学校全面的改进和完善教学课程,合理的设置课程内容,淘汰那些内容陈旧的机械课程知识,积极的构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契合区域目标定位的课程,并邀请专业化的人才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和企业进行对接,在企业设置学生参观学习区域、实习岗位,让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积极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的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要打造双师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积极的发挥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引和帮扶,但是单一型的教师授课,由于受到教师精力、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不能全面的兼顾到每一名学生,使得课堂的教学打了折扣。因此,在应用该教学模式时需要积极的打造双教师模式,让教师实现合理分工、有益促进,如在备课中主讲教师负责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辅助教师负责对学情和教学流程进行全面的剖析,在教学中主讲教师负责正式的授课,辅助教师负责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答惑。从而在双师模式下有效的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要优化教学策略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不能再是传统的口授法+板书式的教学,而是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需要教师不断的对课堂的教法运用进行优化设计,合理的采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等在内的方式实施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的打造中职学生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开放式、合作性与实践性的课堂教学,真正的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初衷。
  (四)要开展多元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需要中职教师构建立体化的评价体系,积极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给予学生合理而又真实的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不断的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的给予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引性的改进建议,全面的补足学生存在的各种薄弱环节,有效的促进学生成长和提升。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改革提供方向。因此在评价当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中职机械的教学要坚持理实一体化,首先要明白理实一体化的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样化的角色,运用丰富化的教学手段,充分以实践为依托,以理论为指导,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次要学会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式,合理对接企业,最后要掌握理实一体化的实际意义,中职学生学习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坚持实践教学可以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可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正确与否,同时还是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赵柏阳.“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中职院校课程对接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0):165.
  [2]张小寒.基于新时代下中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01):206-207.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能够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都应该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就是如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追求多样化的预习形式;需要传授给学生预习方法;还需要重视课前的预习检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课前预习;语文教学;初中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都为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合作学习法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从“以生为本,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加深知识理解”“组内互评,树立学习信心”三个方法进行分析,谈一谈合作学习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法;以生为本;合作学习;组内互评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
期刊
摘 要:创新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保护、诱发、鼓励这种。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段,良好的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关键词:教学环境;激励性评价;良好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期刊
摘 要:美术在我国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是实施美育、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能够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美术知识、绘画技巧的同时,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所以,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从创设生动教学情境、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鉴赏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如何才能构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以发展。而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对于成绩的提高以及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本文从“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三方面具体展开,以期提高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通常来说,往往需要教师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创设一组若干个相互衔接的情境,而各个情境之间的衔接有效性则直接关系者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确保情境的衔接流畅而紧凑,一气呵成,才能充分发挥情境创设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结合案例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情境;有效衔接;教学心得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是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众多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而对于学生来讲,要想学好数学,数学基础必须夯实,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本着以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对于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视程度,创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但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思想受到束缚,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迷,兴趣并不高涨。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和老师必须摆正
期刊
摘 要:历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课题。教师应从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以及革新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展开论述,探索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策略;方法探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一直被当作是一门副课来进行教
期刊
摘 要:通过阐述高校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担当作为、教育变革、人与人交流”三个方面的乐趣,探讨如何在教育乐趣之上合理规划自身发展,以达到学有所获、教有所得的目的。  关键词:乐趣;高校;教育;担当作为;教育变革;交流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高校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态度,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身份的归属感,以及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敬畏意识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年禾,十年树,百年人,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历史教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任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以史为镜的史学观念。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人才是历史教育的灵魂所在。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的启发任然十分欠缺。因此,历史教学的全面性应当得到有效的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