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创造性地提出“阶段性在职培训”这一培训模式。包括模式的提出背景,阶段性在职培训的概念,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可行性分析四部分。得出1)阶段性在职培训成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变革方向,2)阶段性在职培训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在提高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成效方面具有很强的可能性,3)实施这一模式时需要广泛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体育教师;阶段性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模式
1 模式提出的背景
1.1 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
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八国首脑高峰会议上讨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政策时,英国首相布莱尔建议发表了八国达成共识的《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强调:“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制度取得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1]
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序幕。其中体育课程也包含在改革范围之内。新体育课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课程到教材,还是从方法到手段都比过去传统体育课有更高层次的创新。但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收到的效果却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推进的速度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受到的改革阻力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都意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2]王健提出“体育教师引领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体育教育的质量。”[3]
显然,体育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在职培训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在职培训目标,在职培训机构,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在职培训的模式,在职培训的评价等等。本文主要集中讨论在职培训的模式。目前学者们通过对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研究总结,得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有:
课程中心模式;学校中心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或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4]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在职培训模式。[5]
连进军[6]介绍了国外师资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实习试用期培训。其中包括这样几种具体模式:(1)美国的两个典型案例:芝加哥教师计划和马里兰州实习期师范教育计划;(2)英国的两个典型案例:牛津实习期计划和莱切斯特大学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新模式;(3)日本的教师试用期培养制度;(4)澳大利亚的新教师指导计划。史孔仕,赵承磊[7]还提出了“校本模式”这一概念。所谓校本模式,是指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利用任职学校教育资源,以实际情景中经常性问题与教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上述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个共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教师在其职业化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期望的在职培训的目标,内容,模式,评价等方面也都是具有差异性的。目前国内进行的“一刀切”模式势必会因为种种不合适而遭到受训者的主观排斥,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所谓的在职培训就会流于形式。
2 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提出
现存的体育教师“一刀切”培训模式完全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受训者,只考虑到这一模式实施的便利。但是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就是为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师资,那么培训之后的效果与培训前发生显著性进步才是进行这一活动的最大目的。完全忽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肯定会造成一系列对培训效果的不利影响。理想化的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就是根据每个体育教师量身定做的“处方式”培训,这一模式对硬件设施以及如师资这样的软件设施要求很高。实施可行性不太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阶段性”培训模式。
如图1所示,阶段性培训模式作为现实模式与理想模式之间的过渡,在中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实施这一模式之后,按照教师的需求分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投其所好,教其所需,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培训最初设定的目标。
3 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概念
所谓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观点,得出这一概念的定义,就是在从教师入职到退休这一段时间内,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曲线划分成若干个彼此差异显著的阶段,根据每个阶段教师所具有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思维集合。
4 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对象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体育教师。何谓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就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达到强健体质的目的,在各级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者,是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8] 一般意义上说的体育教师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
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仅补充了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而且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各地方教育部门进行体育教师培训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划分若干个组,用适合于该组的在职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进行操作,从而优化在职培训效果。
4 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1 师资条件
现阶段进行的在职培训主要由各省市教育学院或者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但是也有向高等学校进行转移的趋势。目前各省市的教育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省市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里,正因为有了这一转移的趋势,才使得优势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阶段性分组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在职培训的师资要求增加,各培训内容的课时量增多。但是从效果上来讲,小班教学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大班教学。在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职培训实有其效。目前各省市师范大学或学院体育院系和专业体育学院的丰富师资介入到了中小学在职培训,既加强了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又提供了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
4.2 阶段性分组
阶段性在职培训的关键在于组与组的划分。标准不同,划分方法也不同。下面接受几种划分的方法。
4.2.1 以教龄为标准
周登嵩在《体育科学》杂志上提出可按照教龄划分为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期和稳定发展期,其年限分别对应4.06年,6.14年,8.81年和12.48年。[9]
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将随之提升。但是能力的提升并不是沿着直线等速率提高,而是遵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曲线(S型曲线)上升。那么所处阶段不同,其特点必定会存在显著性差异。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才是在职培训决策制定者首先所要考虑的问题。
俄罗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一是针对新上任的体育教师要求系统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二是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体育教师要求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三是进一步培训工作了10年以上的中高级体育教师,开办各科短期进修课程班,主要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3]俄罗斯的这种在职培训方案对本文所提出的阶段性在职培训也有了很强的借鉴意义。分别对参加了年数不同的几个阶段的教师进行不同的在职培训。而这种划分就是按照教龄为标准。
4.2.2 以需求为标准
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师在理论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新教师刚刚走上讲台,虽然在职前教育阶段接受了很多教学法或者教学技能的学习,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惑,就需要在在职培训活动中对其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和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的转化。
对于老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需求急切需要得到满足。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对其改造有很大困难。但是老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欲望。那么满足老教师这种需求的在职培训活动才能激起他们的参与兴趣。
4.2.3 以兴趣为标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如果在职培训活动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或者符合他们的兴趣要求,其培训结果肯定会优于任何形式的结果。
目前学者们对阶段性在职培训的关注不是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阶段划分更多的是按照教龄来划分。单纯依据教龄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划分肯定有其不足之处,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存在区域差异,每个地区的体育教师所具有的特点肯定不一样。本文列举了另外两个划分阶段的标准作为在职培训活动组织者的启示。
5 结论
5.1 目前实施的“一刀切”在职培训模式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必须进行变革,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对体育教师进行阶段性分组培训。
5.2 阶段性在职培训理论上能够丰富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种类,实践中可以优化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成效。
5.3 在实际操作时依照体育教师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分组,划分标准包括教龄,需求,兴趣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7.
[2]张妙玲.美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7,14(1):106.
[3]王建,黄爱峰,吴旭东.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52.
[4]黄汉杰.外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J].外国教育研究,1991,(4).
[5]易长发.外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3).
[6]连进军.国外师资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实习试用期培训[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7]史孔仕,赵承磊.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89.
[8]徐瑞勋,张建,段金霞.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制度[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5(27):121.
[9]周登嵩.我国优秀体育教师成才的阶段性规律与促进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14):13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关键词:体育教师;阶段性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模式
1 模式提出的背景
1.1 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
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八国首脑高峰会议上讨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政策时,英国首相布莱尔建议发表了八国达成共识的《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强调:“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制度取得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1]
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序幕。其中体育课程也包含在改革范围之内。新体育课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课程到教材,还是从方法到手段都比过去传统体育课有更高层次的创新。但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收到的效果却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推进的速度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受到的改革阻力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都意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2]王健提出“体育教师引领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体育教育的质量。”[3]
显然,体育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在职培训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在职培训目标,在职培训机构,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在职培训的模式,在职培训的评价等等。本文主要集中讨论在职培训的模式。目前学者们通过对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研究总结,得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有:
课程中心模式;学校中心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或以学校为定向的在职培训模式;[4]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在职培训模式。[5]
连进军[6]介绍了国外师资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实习试用期培训。其中包括这样几种具体模式:(1)美国的两个典型案例:芝加哥教师计划和马里兰州实习期师范教育计划;(2)英国的两个典型案例:牛津实习期计划和莱切斯特大学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新模式;(3)日本的教师试用期培养制度;(4)澳大利亚的新教师指导计划。史孔仕,赵承磊[7]还提出了“校本模式”这一概念。所谓校本模式,是指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利用任职学校教育资源,以实际情景中经常性问题与教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上述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个共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教师在其职业化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期望的在职培训的目标,内容,模式,评价等方面也都是具有差异性的。目前国内进行的“一刀切”模式势必会因为种种不合适而遭到受训者的主观排斥,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所谓的在职培训就会流于形式。
2 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提出
现存的体育教师“一刀切”培训模式完全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受训者,只考虑到这一模式实施的便利。但是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就是为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师资,那么培训之后的效果与培训前发生显著性进步才是进行这一活动的最大目的。完全忽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肯定会造成一系列对培训效果的不利影响。理想化的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就是根据每个体育教师量身定做的“处方式”培训,这一模式对硬件设施以及如师资这样的软件设施要求很高。实施可行性不太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阶段性”培训模式。
如图1所示,阶段性培训模式作为现实模式与理想模式之间的过渡,在中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实施这一模式之后,按照教师的需求分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投其所好,教其所需,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培训最初设定的目标。
3 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概念
所谓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观点,得出这一概念的定义,就是在从教师入职到退休这一段时间内,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曲线划分成若干个彼此差异显著的阶段,根据每个阶段教师所具有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思维集合。
4 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对象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体育教师。何谓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就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达到强健体质的目的,在各级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者,是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8] 一般意义上说的体育教师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
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仅补充了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而且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各地方教育部门进行体育教师培训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划分若干个组,用适合于该组的在职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进行操作,从而优化在职培训效果。
4 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1 师资条件
现阶段进行的在职培训主要由各省市教育学院或者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但是也有向高等学校进行转移的趋势。目前各省市的教育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省市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里,正因为有了这一转移的趋势,才使得优势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阶段性分组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在职培训的师资要求增加,各培训内容的课时量增多。但是从效果上来讲,小班教学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大班教学。在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职培训实有其效。目前各省市师范大学或学院体育院系和专业体育学院的丰富师资介入到了中小学在职培训,既加强了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又提供了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
4.2 阶段性分组
阶段性在职培训的关键在于组与组的划分。标准不同,划分方法也不同。下面接受几种划分的方法。
4.2.1 以教龄为标准
周登嵩在《体育科学》杂志上提出可按照教龄划分为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期和稳定发展期,其年限分别对应4.06年,6.14年,8.81年和12.48年。[9]
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将随之提升。但是能力的提升并不是沿着直线等速率提高,而是遵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曲线(S型曲线)上升。那么所处阶段不同,其特点必定会存在显著性差异。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才是在职培训决策制定者首先所要考虑的问题。
俄罗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一是针对新上任的体育教师要求系统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二是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体育教师要求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三是进一步培训工作了10年以上的中高级体育教师,开办各科短期进修课程班,主要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3]俄罗斯的这种在职培训方案对本文所提出的阶段性在职培训也有了很强的借鉴意义。分别对参加了年数不同的几个阶段的教师进行不同的在职培训。而这种划分就是按照教龄为标准。
4.2.2 以需求为标准
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师在理论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新教师刚刚走上讲台,虽然在职前教育阶段接受了很多教学法或者教学技能的学习,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惑,就需要在在职培训活动中对其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和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的转化。
对于老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需求急切需要得到满足。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对其改造有很大困难。但是老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欲望。那么满足老教师这种需求的在职培训活动才能激起他们的参与兴趣。
4.2.3 以兴趣为标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如果在职培训活动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或者符合他们的兴趣要求,其培训结果肯定会优于任何形式的结果。
目前学者们对阶段性在职培训的关注不是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阶段划分更多的是按照教龄来划分。单纯依据教龄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划分肯定有其不足之处,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存在区域差异,每个地区的体育教师所具有的特点肯定不一样。本文列举了另外两个划分阶段的标准作为在职培训活动组织者的启示。
5 结论
5.1 目前实施的“一刀切”在职培训模式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必须进行变革,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对体育教师进行阶段性分组培训。
5.2 阶段性在职培训理论上能够丰富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种类,实践中可以优化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成效。
5.3 在实际操作时依照体育教师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分组,划分标准包括教龄,需求,兴趣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7.
[2]张妙玲.美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7,14(1):106.
[3]王建,黄爱峰,吴旭东.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52.
[4]黄汉杰.外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J].外国教育研究,1991,(4).
[5]易长发.外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例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3).
[6]连进军.国外师资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实习试用期培训[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7]史孔仕,赵承磊.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89.
[8]徐瑞勋,张建,段金霞.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制度[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5(27):121.
[9]周登嵩.我国优秀体育教师成才的阶段性规律与促进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14):13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