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村坚持民生优先群众得到实惠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开发与改善重点民生相结合
  各级帮扶单位致力于改善重点民生,以就业、就读、就医和社会保障为重点,认真实施村道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全面带动和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据统计,全县471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劳动技能培训14784人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0098人。7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四通”,新增硬底化村道158.9公里;建设“三面光”水渠155.73公里;新增解决饮水安全1.95万户。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汤西镇和安村,这里的河堤一改过去的形象,原来凌乱不堪的景象全然不见了,初冬的河面,尽管水很浅,但比过去宽了不少,水量也多了不少;岸上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水泥路面,新植的花草树木,整体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听县扶贫局的同志介绍说,过去这里两边是农田,到了雨季,河水泛滥,淤泥又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省政协办公厅的牵线搭桥下,中广核集团捐赠了250万元,实施了河道清淤护岸工程建设,不仅改善了河道两岸生态环境,而且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和安村河堤清淤护岸工程的建设只是省政协办公厅帮扶工作成效凸显的一个缩影。
  和安村位于丰顺县汤西镇中部,人口4826人,其中贫困户73户213人。一直以来,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较低,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文体教育设施亟待完善。
  2013年新一轮扶贫“双到”启动,省政协办公厅对口帮扶和安村。在省政协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机关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济困工作,努力做到资金、项目双到位。截至2015年,共筹集资金1108万多元,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据驻村干部陈植煌介绍,三年来,省政协办公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坚持民生优先,推进普惠性扶贫实践的指导方针,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放在开展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帮扶两大方面。
  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选择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和文体场所等重点项目,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在贫困户帮扶方面,重视医保、教育、住房等保障性政策的推进落实,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提高农户收入。
  “如今,和安村民生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贫困户和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扶持和帮助,贫困户人年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8500多元,逐步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县扶贫局的同志介绍说,当地村民的精神面貌改变也很大,现在一到晚上,农村大妈们便陆续聚集到村文化广场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其他文献
11月20日至21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梅州调研并检查“三大抓手”推进情况,强调梅州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苏区老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扭住“三大抓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胡春华深入嘉应新区、梅畲快速干道改建工程、锦绣家居博览中心项目、梅县外国语学校、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蕉岭县桂岭新区、上合自然村、长潭水库
期刊
广东三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即将收尾,为了总结扶贫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日前,源流杂志社派出记者组来到梅州市丰顺县,对县长曾永祥进行了专访。  《源流》:与第一轮扶贫“双到”相比,您觉得丰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有哪些特色?  曾永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一是领导特别重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来帮扶。各级帮扶单位,包括中直省直、广州市、黄埔区、海珠区、梅州市都高度重视,从党政一把手到部门负责同志
期刊
扶贫开发与培育产业支撑相结合  各级帮扶单位充分发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扶持重点帮扶村大力发展茶叶、红薯、橄榄、名优水果、仙草、优质稻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响龙岗马山绿茶、八乡山绿茶、留隍青榄、潭江单丛茶等特色农业品牌,确保每个重点帮扶村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有增收项目。  至2015年9月底,扶持贫困户种植“丰顺三宝(即红薯、茶叶
期刊
丰顺八乡山鸿图绿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八乡山镇一级水库旁,于2010年建成投产。  为积极响应梅州市委、市政府“扶贫”的号召,更好地辐射带动八乡山镇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该公司充分利用八乡山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悠久的种茶历史,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农户有序进入市场,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每年向种植农户收购茶青30多万斤,带动种植农户60
期刊
丰顺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重点帮扶村共70个、贫困户4626户、贫困人口16579人,其中,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帮扶15 个村,广州市单位帮扶25个村,梅州市直单位帮扶13个村,丰顺县直单位帮扶17个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注重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2013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丰顺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抢抓穗梅两市对口帮扶的重大
期刊
扶贫开发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  丰顺县积极引导帮扶单位加大力度筹集资金,针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条件的重点帮扶村,以帮扶村为单位,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或其他企业,采取“企业运作、政府监督、村委入股、保本分红”的方式,保障帮扶村集体经济零风险增收。  至目前,已有67个帮扶单位(村)筹资3933万元,以帮扶村的名义按10万至110万元不等的额度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每年可获得占投资额10%的分红受益
期刊
11月中旬阳光明媚的一天,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八乡山镇苏坪村。走近苏坪村,满山连片的茶园,绿意盎然,尽收眼底。  苏坪村地处八乡山镇西南边,紧邻揭西,总人口846人。该村几乎全是山地,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种植茶叶。当地出产的茶叶和红薯在八乡山镇和丰顺县也是比较出名的。  2013年,广州越秀集团对口帮扶苏坪村,突出产业帮扶,实施集体经济帮扶项目与贫困户帮扶项目相结合。三年来共筹
期刊
“过去这里都是泥砖房,泥巴路,周围杂草丛生,你看,现在建成了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楼房,生活在这里,我们很开心,很满意。”67岁的张阿婆是土生土长的埔西人,采访中,她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埔西村被帮扶后发生的变化。  埔西村因位于丰顺埔寨镇的西边而得名,总人口1628人,以水稻、潮州柑、橄榄等传统种植业和养鸡、鱼、猪等养殖业为主,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饮水难、行路难、生活环境脏乱差、村民无公开活动场
期刊
丰顺是著名的“温泉名城,长寿圣地”,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是客潮文化水乳交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养生圣地。  ○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丰顺毗邻汕潮揭,距离揭阳潮汕机场、厦深高铁潮州中心站仅40分钟左右的车程,是梅州通往潮汕平原的“南大门”,也是潮汕平原通往赣南、闽西腹地的“桥头堡”。随着梅汕高铁、大丰华高速公路动工或即将动工建设,将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融入汕潮揭、借力海西区、对接珠三
期刊
“从第一轮扶贫到现在第二轮扶贫已经历经6年的时间了,作为扶贫工作组的组长,我感触很深。想起当时报名参加扶贫的时候,我正在办案。第二天上级就让我递交资料过去,然后就正式加入了扶贫这个队伍。扶贫扶出真感情,是我这几年来对扶贫最深切的体会。”广州市黄埔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驻丰顺县工作组组长林卫忠说道。  2010年,林卫忠作为黄埔区选派到丰顺县汤坑镇后安村的驻村扶贫干部,第一次来到了丰顺县。在为期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