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产妇分娩镇痛的疗效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产妇分娩镇痛的疗效分析。

方法

研究纳入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6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组(实验组)与单一规律性硬膜外注射组(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子宫口开到3 cm以上后进行镇痛,给予产妇复方乳酸钠,左侧卧位,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实验组产妇硬膜外给药与分娩镇痛方法同对照组,出现麻醉平面后,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在宫口开至10 cm时停止。

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后0.5、1、2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后0.5 h与2 h,实验组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药物用量与第二产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镇痛后1 h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镇痛后1 h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断硬膜外注射与右美托咪定联合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Th1/Th2平衡失调及机体自身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68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3(IL-
目的探讨电切镜鞘辅助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膀胱结石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59例给予电切镜鞘辅助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成功率为100%(59/59),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观察组结石直径>25 mm者手术时间为(31.3±7.6)min、成功率为100%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IA)与阿柔比星+阿糖胞苷(AA)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50例,其中20例采用IA方案治疗,30例采用A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0%、73.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髓抑制
目的观察盆底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生物反馈对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行子宫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病理结果证实的3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5例,术后给予盆底低频电刺激治疗加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5例,除常规护理外无特殊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这种治疗对患者血清中血浆内皮素-1(ET-1)和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9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及中ET-1和NPY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短期限制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脂肪分泌激素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糖尿病患者72例,对其进行短期限制饮食,比较限制饮食前后患者一般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及脂肪分泌激素、胃肠激素变化。结果限制饮食后,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脂肪含量及脂肪百分比低于限制饮食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饮食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HO
目的了解晋城地区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为选择更为有效、科学、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患者行痰培养和比例法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χ2检验对所得比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合格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162株,总耐药率为20.99%(34株),低于2010年全国第五次流调结果(36.8%)。单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诱发肌阵挛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急性脑血管病诱发肌阵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治疗前后肌阵挛发作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P<0.05)。地西泮和奥卡西平治疗肌阵挛疗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诱发肌阵挛针对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后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6例。单一组予以磷酸肌酸钠治疗,联合组予以舒血宁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 d。对比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1(cTn1)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的96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肌松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且不使用肌松药维持麻醉,而对照组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下间断追加苯磺顺阿曲库铵,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