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到21世纪以后,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数学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人人具有创造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以“数学”自身特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浅谈一些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41-0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我们要明白,人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多种智力因素契合、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有时显得那么“随意”自然。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这是一门艺术,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它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好的氛围。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是:高智有高创,高智也有低创。低智有低创,低智也有高创,即人人具有创造力,关键取决于后天教育和个人的努力。例如:曾经被人认为反应迟钝的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所以,我们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课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能够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我们首先要优化创新心理 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3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新能力的火花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需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通过这个有趣例子,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单项思维,激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敢于创造的精神。
  同时,要注重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新教材中的创新素材。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方式,从数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参与性、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包括:强调师生共同构建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在活动中探索研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直接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间。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传统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研究表明: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4 运用习题课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激励創新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即人们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事物的想象,经过重新组织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概念、方法。因此,发展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保证。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景,精心组织材料,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空间,从而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习题教学中,根据习题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同时指导学生一些想象的内容及方法。这样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一种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观察、画图、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有关知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同时,注重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实践证明,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一题多解时,注重交流学习。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突破难点时,注重动手、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我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33-02    在2010年高考中,我所带的0716班(音乐班)的学生发挥出色,喜获丰收:全班35位学生中考入本一院校11人、本二院校20人、本三院校4人;本一录取率达31.4%,本二以上录取率达88.6%,本科录取率达100%。下面就当班主任两年来具体的工作谈一些想法和做法及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诚望
期刊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能否优化配置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一个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均衡:教育投入不均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资源不均衡;生师比例不均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政府层面要建设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从学校层面要加强校本教研,提升办学水平;从学生生源层面要严格执行划片招生;
期刊
【项目编号】南开大学第八届“百项工程”BX8-274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的外国留学生群体的壮大,留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以及其职业和人生规划,成为国内高校及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这将长远影响到外国留学生群体的未来整体发展。  【关键词】留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海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20-02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日益发
期刊
【摘要】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目前的口语教学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作者从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出发,从输出假设的三个功能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输出的功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07-02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学校班级管理有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社会上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场所的逐渐增加和个别家长对子女缺少管教甚至放纵,潜在地使“释负”后的中小学生日益难以管教。再加上有的学校步入了“减负”的误区,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无章可循,无制可依,对此,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向制度索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科任教师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然而在农村学校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常常遭遇尴尬,出现不肯交际、游离目标的情况。改变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要开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励交际信心。  【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问题;对策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关于语言的模糊性,国内外众多学者著述较多,研究颇深。本文首先综述了语言模糊性的产生,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语言模糊性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索,阐述了语言模糊性在交际中的积极应用和消极应用。此外本文还提出话语意义的模糊性在交际中的应用,同时提出语言模糊性的应用是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积极应用;消极应用;话语模糊性    【Abstract】Scho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43-01    1 实验创新的意义与功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实验创新,实验创新除了实验本身的价值以外,教师在实验创新活动中体现的创造思想和行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
期刊
【摘要】学校以班级为基本组合单位,班级管理的优劣关乎到学校办学的水平高低。班主任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集体工作的效果也起到不容質疑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30-01    学校以班级为基本组合单位,班级管理的优劣关乎到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