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杆菌染色时脱色剂种类及其浓度的选择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iehl-Neelsen染色法包括用石炭酸复红染色,然后脱色,再用甲基蓝复染。如果脱色过度,细菌可能看不见。该研究的目的旨在发现:不同脱色剂及同种脱色剂不同浓度对皮肤涂片细菌指数(BI)是否有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目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光疗和系统治疗方法,指出应用这些疗法时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而受到的限制.水杨酸为银屑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安全而有效,通过对其结构特性、作用机理及在皮肤病应用有关研究的分析,提出水杨酸与皮质类固醇的联合外用是治疗银屑病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开放性观察了特比萘芬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454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患者,口服特比萘芬每日250mg,体癣和足癣患者服药2周,头癣服4周,股癣和皮肤念珠菌感染服2~4周。
皮肤平滑度评价已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在美容研究领域。目前在评价皮肤平滑度方面已建立了一些方法,但最近推出的新方法反映出要更精确和实用的需求。在角质层表面超微结构的基础研究中扫描电镜是一种适用方法。一种直接的方法是活体皮肤表面评价。与之相似的间接法则是应用皮肤复制品作光学面形测量。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为透光度面形测量皮肤影像仪,用于显示皮肤病的皮肤显微立体特征,或者在应用化妆品或药品后对皮肤表面
许多研究均显示皮肤病的某些治疗方式会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如对重症银屑病患者进行的光化疗法,可能会造成非黑素瘤性皮肤癌(NMSC)。该项研究是随访1977~1987年从丹麦Danish医院出院的6905例银屑病患者中发生肿瘤的情况。
为了确定婴幼儿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病因、预后及规范其最佳治疗,作者以法国的一座拥有60万居民的Bordeaux市仅有的一所儿童医院的急诊室为研究地点,对1992年4月1日至1994年3月31日收住院的年龄为1~36个月,病期<6周的57例急性荨麻疹患儿(男31,女26)进行研究。
期刊
遗传因素是银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至今为止已发现,17号、4号染色体长臂及6号染色体短臂上存在着与本病相关的位点。该文在大样本银屑病家族中,进行了连锁分析,研究了在不同人群中上述3个位点与银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银屑病早现遗传和亲代性别影响的遗传模式。
有许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的观察表明除患者外,环境因素在麻风菌感染和麻风病传播上可能起重要作用.为此作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印度尼西亚一麻风流行区日常用水中的麻风杆菌DNA,研究其作为麻风传染源的意义.印度尼西亚北Maluku地区Halmahera岛的6个村庄是麻风高流行区.根据大规模临床调查,这些村庄的麻风患病率为32%~94%.除1个村庄在1年前安装自来水外,其余5个村庄均以井水、河水或
期刊
为确定寻常痤疮患者皮脂腺(SG)内是否因雄激素产生增多而导致皮脂分泌增加,作者测定了不同性别的痤疮和非痤疮患者SG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和5α-还原酶(5α-R)的活性、血清雄激素水平,并比较血清雄激素与组织中以上酶类的活性关系。34例18~34岁的研究对象中,男女痤疮患者各8例,无痤疮者中,男8例,女10例。
性伴通知是一项控制性病流行的策略,在西方国家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是控制性病流行的基石,在控制梅毒、淋病及艾滋病传播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对其历史发展、具体操作方法、要求、合理性及控制性病流行的效果作一综述。
斑块型银屑病皮损早期真皮乳头毛细血管的静脉枝过度扩张、迂回、通透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刺激血管生成因子(ESAF)能特异性地刺激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的增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具有血管生成作用。作者检测了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和血清中的ESAF和VEGF的产生及分布,同时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探讨银屑病皮损中这两种血管生成因子的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