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紊乱对心肌梗死后血小板生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血小板生成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MI组(n=5)、MI+昼夜节律紊乱组(n=5)、对照组(n=5).于术前及术后干预第3、5、7天测定大鼠全血中血小板、单核细胞数量;取右股骨骨髓行HE染色,统计骨髓巨核细胞个数,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组血小板水平于第5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而MI+昼夜节律紊乱组血小板水平第3、5、7天显著高于MI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第7天MI组和MI+昼夜节律紊乱组的巨核细胞、单核细胞均增加(P<0.05),且MI+昼夜节律紊乱组巨核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显著大于MI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I组和MI+昼夜节律紊乱组血浆NE浓度均显著升高,且MI+昼夜节律紊乱组NE浓度显著高于MI组(P<0.05).结论:昼夜节律紊乱可显著促进MI后血小板的生成,其潜在机制可能与进一步增强MI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导致骨髓中巨核细胞大量增殖相关.此外,MI后昼夜节律紊乱导致血小板、单核细胞的增加,可进一步恶化心脏炎症反应,促进心肌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非定点医院分娩期应对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1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非定点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
胃癌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胃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至中晚期,治疗效果差,预后差.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作用日益增加,促进晚期胃癌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51名,根据患者入院5周后的临床结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多柔比星(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和吡格列酮+抑制剂(腹腔注射LY294002)组,后3组采用一
目的:研究脂氧素A4对横纹肌溶解大鼠横纹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包括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肌注50%甘油10 mL/kg)、脂氧素A4组(模型组基础上
目的:拟证实隐匿性链球菌感染与儿童急性荨麻疹(AU)发病相关.方法:于2015至2018年招募湖北省中医院29例3~6岁和27例7~14岁儿童特发性荨麻疹患者(AU组)和两个年龄段各15例健康对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7年1月海口市第三人
目的:探究组蛋白修饰酶SETD8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和肿瘤
目的:研究β-乳球蛋白(β-Lg)过敏小鼠肠道组织miR-155对肠道屏障功能、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BALB/c雌鼠建立β-Lg过敏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增强miR-155
目的:探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屈螺酮炔雌醇序贯治疗对子宫腺肌瘤腹腔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