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UTO~(TM)自养脱氮工艺接种启动及稳定运行控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ahhs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MBBR开发了一种新型全程自养脱氮工艺——NAUTO~(TM),采用其处理污泥厌氧消化脱水液,考察了启动和稳定运行效果。通过接种CANON悬浮载体来缩短NAUTO~(TM)工艺的启动时间。在接种率为10%的情况下,运行84 d后对NH_4~+ -N的去除率即可达83. 40%,总氮去除负荷超过0. 90 kg/(m~3·d)。系统稳定运行超过300 d,出水NH_4~+ -N浓度低于30 mg/L,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5. 06%和89. 71%,TN去除负荷最高可达1. 21 kg/(m
其他文献
台州市黄岩江口污水处理厂原处理规模为8×10~4m~3/d,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针对其出水标准由二级标准提高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提标工程对其中2×10~4m~3/d工业废水增设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并将氧化沟工艺改造为MBBR与氧化沟组合工艺。针对处理规模增加,扩建工程新建4×10~4m~3/d改良型AAO生化处理系统。提标工程与扩建工程出水一并进入新增设的12×10~4m~3/d深度处理单元,
期刊
国家对于水环境的要求日益严格,污水处理标准不断提升,现阶段的新(改、扩)建污水厂均需达到一级A标准(GB 18918—2002),部分地区需要达到准Ⅳ类标准,MBR工艺因此得以广泛应用,但存在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对MBR路线、MBBR+磁混凝路线的比较,认为两种路线均能实现生物处理能力翻倍,且与水厂现况工艺契合度高,均属占地集约型工艺;针对一级A出水水质要求,对于升级改造项目和扩容项目,
期刊
上海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四期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水质由上海市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二级提高到一级排放标准。生化线改造规模为3. 25×10~4m~3/d,原采用混合均化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气浮池+臭氧接触氧化池工艺,改造后深度处理工艺采用V型滤池+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与H_2O_2结合)+FLOPAC生物滤池;另外,用于处理高盐低有机污染废水的活性炭
期刊
采用组合式生物除臭工艺处理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排放的恶臭气体,处理规模为5 000 m~3/h。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式生物除臭工艺对恶臭气体的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稳定运行对硫化氢、氨和臭气浓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99%和93%以上,出气浓度分别稳定在0. 02 mg/m~3、0. 5 mg/m~3和4,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的一级标准。除臭工程运行成本为
期刊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的技术模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三种,选择技术模式时,需综合考虑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条件、现有治理设施等。选择处理工艺时,需综合考虑工艺技术水平、地形地貌、居住特点、动力费及电费支出、技术管理人才等。S镇18个自然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的技术模式选取以村组为单位,通过小型管网收集并处理的方式(简称村组处理),处理工艺采用生态沟+厌氧+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
期刊
以镇江市玉带河黑臭水体治理为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基于全流域治理思路,对流域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源头LID—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综合技术手段,提出系统性工程包,实施后最终实现流域内黑臭水体的消除、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和水景观提升。
期刊
某化工企业生产废水COD达10 000 mg/L以上,难以直接采用常规、简单生化方法进行处理。采用Fenton+生化法+物化法组合工艺处理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原水COD高达12 400mg/L,出水满足COD≤500 mg/L的接管标准,增加的直接处理成本为2. 26元/m~3。
期刊
利用实际城市污水在SBR中试系统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考察AGS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同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成熟的AGS和絮体污泥中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污泥好氧颗粒化原因,以期为AGS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逐渐缩短沉淀时间的方式能够在30 d内培养出粒径在220μm以上的AGS;并且在180 d时系统内颗粒化趋于成熟,AGS占比达95%
期刊
为了系统掌握同种污泥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磷释放过程及伴生有机物的变化情况,采用厌氧、EDTA-厌氧、超声以及厌氧-超声4种预处理方式,探究处理前后TP、PO_4~(3-) -P、SCOD、蛋白质、多糖及DNA浓度变化特性,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组分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预处理方式下污泥释磷效果及各类有机物产生量存在差异,联合处理的释磷效果优于单一处理方式;经EDTA-厌氧、厌氧-超声处理后污泥释放的PO_
期刊
模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模式识别技术,本文主要就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模式识别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