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楚汉相争时代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澎湃新闻:劳幹先生说,在战国七雄中,楚国和其他六国不同,它曾长期独立于周天子之外。楚国的这种独立性,跟后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李开元:我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关联。相反,从所谓中原华夏正统的各国来看,秦是西戎,楚是南蛮。秦昭王以来,楚国外戚集团更长期掌控秦国政权。秦楚两国之间复杂而密切的关系,远远超出我们固有的认识。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楚怀王才会轻信而进入秦国被拘留,昌平君才会活跃于秦楚两国政权的中枢,先做秦的丞相,后来反秦成为末代楚王。想来,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会有“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澎湃新闻:那么,秦朝为什么会灭亡?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实行完全的郡县制,可能是一种急政,超越了时代。这是秦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李开元:封建制和郡县制的问题,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君主独裁和贵族共政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两千年中华帝国历史和制度的一个死结,始终没有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领袖个人和领导体制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点,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两千年来的中国政治思想,也始終没有明确地将这些问题提出来研讨。这种状况,反映了传统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局限,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秦始皇彻底废除封建制实行完全的郡县制,既是急政,也是致乱之政。这个政策,不但超越了时代,加剧了帝国内秦本土和六国旧地之间的紧张,而且破坏了秦国奉行多年且行之有效的“亲贤并用”(亲族和贤人并用)传统,将稳定国政的基本力量——秦国贵族驱逐出政治舞台,种下了内部崩溃的祸根。这个政策,李斯要负很大的责任,他是政策的提出者、鼓吹者和执行者,是毁灭秦帝国的祸首之一。
  无视历史传统和地域差异,废除封建制,破坏“亲贤并用”的政治传统,激进而强硬地全面推行郡县制,肯定是秦二世而亡的最重大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秦崩》中提供了两个观察点:一、秦末之乱的本质是战国复国,以六国复国为基本动力,以秦国、秦人与六国、六国人的对立为基本特点。二、在秦国政权内部,以李斯、赵高为代表的“贤人”主政破坏了内部的稳定,惨烈的内斗使秦国军民无法如同战国时代一样,在危机时刻团结一致,依据本土做长久而有效的防卫,结果是章邯所统领的秦军主力内外交困,投降联军,导致秦二世而亡。
  澎湃新闻:秦亡之后,项羽分封。面对西楚霸王体制,齐国田荣反叛,汉王刘邦进攻关中,成为两大忧患。刘邦早就被视为争夺天下的最有力竞争者,为什么项羽不先对付西边的汉国,或者说,项羽为什么会觉得齐国比汉国的威胁更大?
  李开元: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打开地图,从战略地理的角度看。西楚的首都在彭城(今徐州),离齐国非常近。从齐国的城阳郡边境(今山东临沂一带)到彭城,直线距离不过两百多里。田荣攻占齐国以后,马上对彭城构成直接的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田荣称齐王后,指使彭越主动对楚国展开了进攻。根据我最新的研究,汉元年七月,彭越攻入楚国的东郡,一直打到距离彭城不过一百多里的萧县附近,田荣也亲自统领齐军主力进入东郡城阳(今山东菏泽)一带。在这种情况下,敌对的齐国势力已经成为楚国的心腹之患,首先解决齐国的问题,对楚国来说,既是被动的,也是迫在眉睫,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相对于此,汉国远在蜀汉地区,与楚国之间的直线距离在两千里以上,中间隔了三秦、韩国、殷国。刘邦的问题,对项羽来说,是手足之患,是远忧,可以放在第二步解决,所以采取了依靠盟国层层加以堵截和防御的策略。
  其次,田荣与项羽长期对立,首先起兵反楚,挑战楚国主导的天下秩序。在楚国看来,田荣有三个不可饶恕之处:一、攻灭了项羽所分封的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胶东王田市,私自称齐王,大乱齐国。二、攻占齐国后,支援陈余攻占了赵国地区,驱逐了项羽所分封的常山王张耳,迎回赵王赵歇,大乱天下。三、以彭越为先锋,以齐军主力为后援,率先攻入楚国,逼近首都彭城,直接威胁到楚国的安危。
  在这种形势下,对楚国来说,田荣不但是宿敌(拒绝与项梁、项羽合作,不参加楚国主导的合纵攻秦),而且是眼下最危险的敌人。平定齐国,消灭田荣,不但是维持楚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安定天下的大事,也是解除外敌侵入楚国,威胁首都安全的大事。相对于此,刘邦反攻三秦,并未公开打出反楚的旗号,而是通过张良带信给项羽,声称刘邦只是想取得关中,按照怀王之约做秦王,没有更大的野心。也就是说,在楚国看来,此时的刘邦,从行动上看,没有直接威胁到楚国本土,从公开的言论上看,也没有直接挑战楚国。在这种形势下,楚国将解决刘邦的问题放在第二步,应当是正确的决策。
  澎湃新闻:刘邦进入汉中建立汉王国后,为什么要废除自己熟悉的楚制,改用秦制?您说汉承秦制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和制度保证,那么秦制在哪些方面比楚制强?毕竟,刘邦和项羽就是用楚制打败强大的秦国的啊。
  李开元: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楚制的详情,至今是不清楚的。秦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随着占领地的扩大,一步一步地推行秦制,相当彻底,也比较清楚。秦的郡县制和军功爵制,是最有效的军事动员体制,是秦军战胜六国军,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先进制度。秦末之乱爆发时,秦帝国已经建立了十二年,各地起兵,都是在秦的郡县制体制下发生的,其军事组织和制度,已经脱离不开秦制。另一方面,各地起兵,纷纷打出六国的旗号,政治理念是推翻统一的秦帝国,恢复六国并立的战国时代。这就造成了一个我们曾经总结过的矛盾现象,理念上想要回到战国,现实上绕不开秦帝国,于是出现了一个混合战国和秦帝国历史特点的新时代——后战国时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秦末之乱中,各地的武装集团,虽然在名义上打着六国的旗号,恢复了一些六国时期的制度名号,但秦制所决定的基本框架,是脱离不了的。
  我在对早期刘邦集团的研究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秦制和楚制混合在一起,不能做制度上的明确划分。统一为秦制,是刘邦到汉中建立汉国以后,我们称之为汉中改制。改制的理由,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是重申怀王之约的有效,依据怀王之约,刘邦应当据有旧秦国做秦王,这是刘邦反攻关中的法理依据。二是通过改制,向旧秦国地区的军民发出明确的信号,汉就是秦,外来的刘邦集团将与本土的秦人融为一体,共建新的国家。第三点,汉中改制的主要推动者有两个人,一个是韩信,从军制上着手,另一个人是萧何,从法制上着手。萧何和韩信,是汉朝基本制度的奠基者。身处困境中的刘邦,完全接受了他们所建议的改制主张,由此奠定了刘邦战胜项羽、汉战胜楚的制度基础。
  澎湃新闻: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功劳极大,原本可能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最终却是汉王统一天下,除了韩信本人的原因外,还有什么因素造成这种结果?
  李开元:韩信东征,部下两员大将,曹参是步兵将领,灌婴是骑兵将领,都是刘邦最信任的老部下,丰沛砀泗集团的核心成员。垓下之战,韩信亲自统领由齐国南下的三十万大军参战,其左军将领是孔聚,右军将领是陈贺,也都是砀泗楚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以上这些人,在刘邦集团中的资历都比韩信老,对刘邦的忠诚高过对韩信的服从。韩信想要与刘邦翻脸,这些人怕是不会跟从。曹参、灌婴、孔聚、陈贺这些人,都是我所说的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核心成员,这个社会阶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汉统一天下和稳定天下的决定性因素和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何政治上的举动,都必须考虑这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意愿和动向。
  (摘自澎湃新闻)
其他文献
胡泳  2013年的时候我写了两句话:一句是“凡是能够数字化的一定会被数字化”,比如教室、诊室这些以前难以被数字化的地方,现在都越来越被数字化影响。第二句是“凡是能够智能化的一定会被智能化”,大量事物都可以装上芯片变得智能并且联上网,比如智能手机、传感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今天我想加一句,第三波到来的将会是自动化,凡是能够自动化的一定会被自动化。  数字化是经济威胁,智能化是产业威胁,而自动
期刊
“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概念是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在抗战胜利前后,为谋求新的合作方式而逐步提出的。抗戰后期,为力阻国民党召开一党专政的“国民大会”,中共积极联合民盟等第三方力量,同国民党进行了艰难的斗争,要求召集各党派代表参加的大会,推动成立联合政府。在此期间,曾先后出现“各党派代表会议”“国是会议”“国事会议”“国事会议的预备会议”“党派会议”等提法,最终达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识。  中共和民盟倡
期刊
汉末以来,天下大乱,王室衰微,天子之身价已经暴跌。但是毕竟还是一国之主的象征。因此奉戴天子以讨伐群雄尚不失为一个争夺天下霸权的良策。谁先拥戴了天子,谁就会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但像董卓之流专横暴戾,虽有此机遇,但却不具备此能力。董卓之后,袁绍和曹操集团也都有智士献“奉戴天子”之策,但只有曹操在倾听了臣下的不同意见后,能够当机立断,立即着手奉迎天子——汉献帝的行动,取得了争霸大业的有利的政治优势。  
期刊
《就是这样!》是以色列电视台1978年推出的一档节目,一经播出就火遍以色列的大街小巷.rn雅茨克是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他留着奇怪又夸张的八字胡,头戴一顶渔夫帽,披着以色列国旗,身上还总是挂着一把手风琴.他的任务就是在以色列各地旅行.每期节目的末尾,雅茨克可能会从树上掉进河里,从马背上摔下来,甚至掉到牛粪里头.不过,他总会马上站起来,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道:“用不着担心,孩子们!雅茨克摔倒了马上就能站起来!”
期刊
宁波油气产业条件优越,但对标新加坡等国际油气能源贸易中心,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宁波能源贸易所涉及的基础设施、贸易交易、综合服务等方面数字化程度亟待提升,通过建设数字化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集聚国内外产业资源,打造形成高效、便捷、开放的数字化国际油气产业生态体系.
春秋时代的范蠡眼毒。称眼毒,是言其眼中有水,能把人看透、看漏、看得入骨三分,使人原形毕露;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让人觉其目力可怖,竟能看清人的生前身后事,故言之曰:“毒。”究其汉字中的毒字,皆贬义,只与眼相配,形容眼,才有了褒义。  勾践,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历史人物,其完成复国复仇称霸大业靠的是范蠡、文种两位旧臣。他们与勾践风雨20余年,吃苦20余年,深谋20余年,卧薪尝胆20余年。终于苦尽甘来,灭吴
期刊
电影《星际迷航》这样描述星际航行原理:飞船加速飞离地球后,就不再依靠自身的燃料,而是依靠星球间的引力在飞行,利用星系间的“引力弹弓”,把自己发射到一个又一个新方向。这种情况下,自身燃料只用来调整自身角度,这样飞得最快,最远,也最省力。在某些时刻,甚至可以利用“虫洞”来穿越空间。  个人发展也是一样的,个人的命运并不是一条孤独的航线,而是与整个社会缠绕在一起。一开始你应该通过努力和精进达到“逃逸速度
期刊
巴黎屋顶和法棍面包,谁能代表法国申请2022年聯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会与法国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呢?  如今人们口中的 “巴黎屋顶”始建于19世纪中叶。当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掀起“让巴黎换颜”的城市改造运动,总设计师奥斯曼男爵推动的“奥斯曼式公寓楼”在巴黎像蘑菇一般四处萌芽。奥斯曼下令,这种公寓楼的屋顶采用锌板,因为与当时常见的板岩、瓦片、石材等相比,这是一种廉价、防水且
期刊
顺治十二年(1655年),汤斌出任陕西潼关道员,为不扰地方百姓,他仅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主仆各骑一头,另一头驮着两条破旧的被褥和一个书箱。那模样根本不像新官赴任,倒像穷书生赶考。  到了潼关,道台衙门的把总一见这人畜俱瘦的场面,连连摇头,说:“把你们丢进锅里也煮不出个官味儿!”然而,就是这个“煮不出官味儿”的四品道员,上任不到三个月就令潼关各州县的土豪劣绅闻风丧胆,再也不敢作恶,地痞流氓更是纷纷收
期刊
君子小人之辨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国士”“士大夫”,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子”。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君子對比小人的说法在各界各地各群体中,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君子小人,基本上不是一个阶级官职与经济地位的说法,而是一个对于教育教养、文明程度、品质内涵、精神素质的高低、文野阔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