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搬来这里大概有一年了吧,这是个什么地方?小海不知道,老何应该也不知道,他没听老何说过。老何性格木讷,很少说话,掉了颗门牙的嘴巴像城里的防盗门一样,常年紧闭着。老何也不笑,是啊,这荒郊野岭的,对谁笑呢?对小海,他笑不出来。瘦瘦弱弱的小海,站在这片山坳里,就像是掉到坑底的一颗弹珠子,渺小得让人心疼。小海自己也不笑,那张小小的、透着铁青色的脸,整日里低着头,在林丛草窠里寻找一种草药,一种用来治疗他体内毒气的草药。
  小海体内的毒气是天生的,有的医生说是湿气,有的说是寒气,还有的说是内热。大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老何弄不明白,就自己起了个“毒气”的名字,一言以蔽之。
  小海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皮肤,天生铁青色,极度敏感,脆得像一张纸,空气稍一干燥,就会裂开一道道血口子。还特别怕雨,一到雨天,立刻就会变红、发痒,老树根一样,一抓就烂,流血流脓,这让他越来越无法适应家乡四季分明的天气。从小到大,老何恨不能把他装在真空瓶子里。去了无数次医院,验血、做活检,甚至汗液都查过,翻来覆去,可终是没查出个子丑寅卯来。医生说,去海南吧,那里四季如春,天气变化不大,也许会好点。去海南?哪能去得起,想都不敢想。最后,老何听从了一位老中医的建议,既然医院都治不了,那就试试民间草药吧。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老中医查遍了古书,说是在祁连山脚下,就是古代叫做西凉的那个地方,那里有两座山,因山体酷似太极图,阴阳相融,冷热互补,故天气跟海南极其相似,重要的是那里有一种草药,叫墨莲,形状酷似莲花,黑得像团墨,长在水边,阳光下是墨色,月光下是接近墨色的幽蓝,这种药可以治疗小海的病。他说得很神奇,还画了一张图。老何对此将信将疑,倒是小海,冷静坚决地同意了。老何是泥瓦匠,当过民工,盖了十几年房子,他不愁没地方住。老中医还说,那地方说不定早就有人了,现在有钱人都好往山里跑,空气好,水土好,延年益寿。
  老何没办法,既然去不了海南,那就去个假海南试试吧,人总是要为自己找条出路的,对吧?临走前,老中医还送了他们一本《本草纲目》,厚厚的,像块砖。
  那天,从老中医家回去的路上,小海抱着厚厚的《本草纲目》问老何,那地方远吗?
  老何也不知道。他顿了下,想了想说,回去查查地图吧。
  天已经很晚了,他们住在银城最西边,公交车只到丹峰广场就不走了,剩下的路只能由他们自己走。路灯老远才有一个,昏暗中,小海低着头,边走边踢着路边的饮料瓶,又问,那地方真有墨莲吗?声音很轻,却落地生根一样让人无法忽视。
  老何说,或许有吧。说完,又很抱歉地点点头,应该有。
  小海站住了,小身子挺了挺,抬头仰望着老何,那墨莲真能治好我的病吗?
  老何肚子早就饿了,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他茫然地看着小海,说,大概会吧。
  小海听了,有些失望,他不说话了。
  路灯没有了,黑暗连成了片,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包围了起来。
  过了没多久,他们就起身了,一路上受了不小的波折。来到后发现这里原来是有人的,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原始,还有一家面馆、一家客栈,他们很高兴,不愁没有吃的了。店主是一对夫妻,老板是黑龙江人。老何问他一年能来几个客人,老板很准确地回答,去年五十九个,前年三十五个,今年已经八十一个了。老何说,那你不是赔惨了?老板说,赔什么呀,本来就是来疗养的。过了很久,小海才知道,来这里疗养的不是老板,而是老板的老婆,那个整天坐在门口竹凳上、病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女人。
  据说,这里四季无雨,天空澄澈清朗,每颗灰尘都闪烁着光芒,空气永远是不骄不躁的。偶有阴天,刮着低低的风,像风笛的絮语,苍凉而伤感。也下雪,雪花大而羸弱,像走在生与死的边缘。老板曾对老何说过,这里不是景区,但保不准不久后,就会像其他景区那样,会有旅游车,会有盘山公路,会有外国人,会有一切的一切。小海不喜欢那样,小海喜欢现在的这里,他觉得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
  小海也是有梦想的,他的梦想源自一把剑,一把青铜剑。
  这是一把商代的剑。剑长三十三厘米,剑身刻着“天忍”两个字,字是甲骨文,风尘而霸气。小海总是在月光下拿出剑,拿出的时候,顺便也把温暖和忧伤拿了出来。温暖和忧伤本来都是淡淡的,可在月光下,就都凝聚成了团,有了形状,有了味道,似乎还有了重量。小海喜欢这种有重量的温暖,这总能让他想起一个人,一个有形状、有重量的人,这个人离他很远很远。
  每到夜晚,万籁俱寂,能听见风从树叶间滑落的声响。老何早早地睡下了,也不知为什么,老何越来越贪睡了,他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以前的老何,总是在干完一天的体力活后,还能打半夜的牌。老何其实也不算老,才四十多岁,可自从那个人离开后,他的生活就只剩下了睡眠,似乎只有睡着了,才能让他逢凶化吉,事事如意,把日子过得平稳安顺些。老何睡下后,小海就悄悄取下墙上的剑,走出屋子,站在月光下,右手握紧剑柄,左手托住剑身,对着天空仔细地看。月光下,剑刃青紫,凛凛寒光水波一样荡出,能清晰地听到从剑尖传来轻微的声响。有时,声响会变大,剑身会幻化出无数的剑影,弥漫起一片紫雾。待声响停止后,剑影又都暮色般无声合拢,归于剑刃。如果月光暗淡,剑身就会发出一种很不自然的光,像有了重重的心事。
  小海想,这一定是一把有思想、有灵魂的剑。
  他说得没错,正是这把剑,帮小海找到了老中医说的那种草药,那种叫做墨莲的草药。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天地又浑然一体了,四周静得托不住一声叹息。小海这天有些闷闷不乐,原因是因为老何。时令已到深秋,老何说,都快冬天了,怎么这里还这么暖和?不该这样啊。他长长地叹着气,看着小海,感觉好点了吗?最近,老何总爱问这个问题,有时一天能问上好几遍。小海感觉他已经在这里住烦了,他想走了。是啊,来了已经快半年了,《本草纲目》被小海翻得都快散架了,可還是没能找到那种叫做墨莲的草药。这大山里面,草药多得数不清,凡是能找到的,小海都吃过,似乎作用都不大,他没感觉身体有什么变化,这让老何很失望。当老何又问小海同样的问题时,小海第一次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他垂下眼皮,一个人走了出去。   老何睡下后,小海又拿出那把剑。黑暗中,天忍剑像有了灵魂,光华绽放,宛如出水芙蓉,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突然,这把剑挣脱开小海的手,在黑暗中无声地疾行,小海跟着剑影向前跑去,渐渐地,他听到了水声,曲折蜿蜒的水声。刚来的时候,老板就说过,这山里边有很多条小溪,它们像大山的血管,密密麻麻,溪边长满了他从没见过的花花草草,非常漂亮。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老板发自肺腑地赞叹,住在这里,简直不是活在世上,倒像是活在书里。在这里住上几年,再回到城里,都不知道该咋活了。
  老何说,那我们就都不回去了,在这住上一辈子。
  小海以为老板会很乐意地表示赞同,可他想了半天,又坚定地摇了摇头,用很悲伤的语气说,不一样的。
  小海从没见过小溪,这个问题谜一样无法解释。小海跟着剑影,循着水声,终于见到了小溪。小溪真小,小海想,它应该是大山的毛细血管吧?他曾听人说过毛细血管,他想应该是的。在小溪旁,小海看到了墨莲,数不清的墨莲。花型很小,状似莲花,和老中医画的一模一样。幽深剑影下,花瓣黑得像场迷雾重重的梦,只有花蕊有点点淡黄,刻骨铭心一样醒目。小海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小心地摘下一朵,捧在手心里,整个花便发出幽幽的蓝光,接近墨色的幽蓝,诡异得让人心动。小海脱下上衣,采了满满一大兜墨莲,抱着往家跑去。小小的身影,像头偷偷溜出来的小鹿,天忍剑在前面引路,无声无息,不疾不徐。
  一天,老何从老板家回来很兴奋,他对小海说,你有事可干了,田晓禾要教你读书,她以前是小学老师。小海这才知道,老板的老婆,那个病恹恹的女人叫田晓禾。他对她没什么印象,每次看见她,她都在门口的竹凳上坐着,连姿势都一样,上身斜靠在墙上,腿盖着条乳白色的毛毯,手臂规规矩矩地叠在一起放在左腿上,瘦瘦小小的,像橱窗里整天陈列着的一只大玩具。她整日地坐着,等日出,等晚霞,等风过,等雪降,也等小海和老何——这对目前大山里唯一的同类路过。每次她看见他们,目光都会骤然亮一下,将身子坐直些,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待他们走过她家门口时,她的目光就会自动地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追着他们,直到看不见。一路继续黯然神伤,直到滚下泪来。这都是小海的想象,事实上,他从没见女人笑过,更没见她哭过,她的脸一成不变,平静得万事俱备。有时,她也会扶着墙站上一小会儿,纤细的四肢,总让小海想起目不识丁的小蚂蚁。
  田晓禾给小海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化了个淡妆,她描了眉,涂了口红,脸颊扑了层淡淡的粉,这让她那张蜡黄的脸生动了许多。小海来到这里之前,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田晓禾就从三年级给他讲起。她每天给他上两节语文,两节数学,一节美术。田老师的课讲得真好,语文课上,她不用看课本,就能一字不错地讲下来。每次讲完,休息的时候,田晓禾就问小海,听懂了吗?小海就用他那纺锤形的小脑袋,装作不懂地摇摇头。田晓禾就笑笑,她笑的时候,眉毛和眼睛都是弯的,特像微信里那个表情符号笑脸。当然,这里基本上没什么网络,但微信里那个表情符号笑脸小海是早就见过的。小海不喜欢说话,这点和老何很像,他走路总是低着头,明明是站在大太阳下,给人的感觉却是站在一片阴影里,但他喜欢听田老师讲话,田老师的话像借宿的晚风,静谧轻柔,小海喜欢这种感觉。田老师就再讲一遍,完了又问他,听懂了吗?小海这次只能点点头。田老师又问,还想听吗?小海就又点点头,用的劲有点大,他感觉自己的脖子都有些疼了。
  每次田老师给小海上完课,总要再给他讲点别的,有时是背首小诗,有时是讲点国学。她讲孔子、孟子、老庄,也讲《三字经》。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小海听得流下了眼泪,田老师这才想起小海是没有妈妈的,她把小海搂在怀里,说,好好读书,读好书才能有好出路。
  有一次,也是在课堂上,小海问田老师,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田老师听了,神情突然变得异常伤感,她失神地看了会儿小海,又看了眼窗外辽阔的天空,声音空空地说,就叫异乡吧。对,异乡,我们都是异乡人。
  异乡?好听。小海喜欢这个名字。
  这天,小海離开田老师家的时候,晚霞正浓,在两座山的缝隙里,落日红得像要重生。一群不知名的灰色大鸟,呼啦飞起,又呼啦降落,羽翼丰满,叫声嘹亮,听起来荡气回肠。
  回到家,小海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躺在被子里,直直地盯着墙上的天忍剑。剑就挂在他的头顶,静静地,追本溯源一样地静,总是让他浮想联翩。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战场,远古的战场。他觉得这把剑就该在战场上,而不是挂在墙上。说来奇怪,透过这把剑和剑后面的墙,小海感觉自己真的看到了战场,战马、将士、硝烟,还听到了厮杀声、马蹄声、风声、冰刃的撞击声。士兵尘烟一样滚滚而来,战马雕塑一样俊逸出尘,马上的士兵也个个英勇伟岸。有一次,他想得入了迷,竟然看见了田老师要找的那种草药,田老师其实也没患什么大病,只是气血两虚,时间久了,竟发展到了无法走路的地步。草药长在一处断崖旁,他和老何不久前曾到过那里,那里的草药叶片肥厚,疗效也最好。可当时,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发现这种草药呢?这又是一个大而无形的谜。
  小海想了会儿,就睡着了。梦里,他看见一个将士向他走来。
  小海在没有找到墨莲之前,曾和老何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把附近的大山都转了一遍,他感觉他们住的这个山坳像只大篮子,而他和老板的家就是篮子底的两颗鸡蛋,这两颗鸡蛋还离得挺远。这么一想,他就感到有些孤独了。他很高兴自己会用“孤独”两个字,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孤独是田老师教的。田老师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连地上的灯、天上的星、悬崖边的树、暗夜里的花,也都是孤独的。小海问,老师,你孤独吗?
  田老师想了想,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闲的时候,田老师也跟小海讲一些从前的事情。她讲得很慢、很仔细。她说她没生病以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山区当老师,像江一燕那样,守护着山里的孩子们。可是现在,什么都做不成了,她觉得她的病永远都好不了了。说完,她摸了摸小海的头,伤感地说,谢谢你,你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田老师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有时课上到一半,她就趴到桌子上,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她说,小海,你来把课文读一遍,老师听。于是,小海就读了起来,他的声音开始总是像初来乍到一样胆怯,读着读着,就变得饱满丰盈起来。他总是在快读到一半的时候,抬头看一眼田老师,闭目的田老师一脸倦容,眼窝深陷,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小海心里突然难过起来,他站直身子,摆正课本,又开始大声往下读,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坠落的珠子。读完,小海抬起头,田老师已经坐了起来,正目光如水地看着他,她的眼神多像一个人,小海想不起那个人究竟是谁,但她似乎总是在他的记忆里,不慌不忙,不惊不扰。田老师的目光被黄昏拉得又远又长,小海的眼里突然有了泪,这像是记忆里的一个片断,那么熟悉,那么渴望,又那么遥远。田老师说,读得真好。
  然后,田老师就收拾起课本说,天快黑了,今天就上到这里吧。
  小海想起他的剑,心里一阵激动,说,又到晚上了。
  是啊,又到晚上了。田老师说。说完,轻叹一声,问,你见过夜晚吗?
  小海愣了下,谁没见过夜晚啊?他不明白田老师今天是怎么了,但他依然很高兴地说,夜晚很美,有星星,有月亮,还有剑。
  田老师是不知道他有剑的,但她似乎并没注意他的话,又轻叹一声,转向窗外。初冬的黄昏,树上的叶子已经凋零殆尽,西北风在枝桠间收尾一样迫不及待地吹着,声音听起来步步紧逼又遥不可及。老中医说得也不太对,这里虽然温度变化不大,但四季还是很明显的。田老师看了会儿,收回目光,转向小海,淡淡地说,冬天来了,天黑得真快。小海说,老师,我帮你点支蜡烛吧。小海知道田老师喜欢蜡烛,她说摇曳的烛火能让她感到温暖。田老师说,好啊。小海就找出一截蜡烛,用打火机点上,放到田老师面前的桌子上。这是小海第一次为田老师做事,他嘴角带着笑,心里很紧张。小海说,老师,我回家了。田老师拉过他的手,他感觉田老师的手湿湿的、暖暖的。烛光下,田老师的脸有了些红晕,她说,你慢些走,天快黑了。小海点点头,他感觉今天的田老师和平时有些不大一样。他说,我不怕,老何会来接我,他每次都来。我们总是在半路上碰见,我就装作没看见他,飞快地跑过去,老何就在后面大叫着追上来。是吗?田老师笑了起来,她的眼神亮晶晶的。真的是那样吗?她天真地问,太好玩了。小海看见田老师笑了,高兴极了,他又用力地点了下头,真的,每次都这样。那多好啊。田老师放开小海的手,推了他一把,快走吧,你爸爸都等不及了。嗯。小海像做保证一样挥了下手,一溜烟地跑掉了。小海这次跑得比平时都快,他不时用手捂一下自己的脸,他闻到一股护手霜的香气,淡淡的,是茉莉花的味道。
  老何果然在等他。这次,小海没有跑掉,他跟在老何身后,一路上,他们谁也没说一句话。
  又过了半个月,异乡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小海有半个月没去上课了。田老师走了,像雪花一样飘走了。她回家了。小海又感到了孤独,他整天不说一句话,老何问他什么,他就用点头或摇头来对付。有时,他喜欢白天拿出剑来看,“天忍”两个字像离愁一样让人坐立不安。小海想起了田老师,就是他给田老师点蜡烛的那个晚上。田老师的病突然加重了,第二天,小海见到她的时候,她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她脸色枯黄,嘴唇苍白,老板抱着她,就像抱着个大婴儿。他把她放进车里,用那条乳白色的毛毯给她盖在身上。小海问老板,你要把田老师带到哪里去?老板没理他,继续干自己的活,好半天才说,回家。风吹得像失去了分寸,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这里不是家吗?小海问。这是异乡。他的声音沙哑、沉重。小海的泪又流了下来。田老师半闭着眼睛,拉过小海的手,声音像沉在黑漆漆的水底,说,等你好了,就回去,好好读书。小海说,老师,我帮你找草药,找到了就去找你。田老师笑了,她努力地抓紧小海的手,目光涣散地转向远处,一只大鸟从头顶飞过,遗落一支白羽。
  小海也转向远处,远处是绵延的群山,阳光下,山崇高而巍峨。
  小海感觉天忍剑的剑气越来越重了,无处不在,夜深人静时,还伴有轻微的震动,像生命正在慢慢地复活。一天夜里,小海又被一阵轻微的震动惊醒,他睁开眼睛,看见天忍剑,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握着,缓缓地离开了墙壁,浮在了半空中,墙上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剑痕。接着,一股冷酷的紫光,水流一样从剑尖泻出,寒气凛凛。剑身在半空中盘旋出一个完美的弧度后,剑尖转向窗外,穿过窗棂上的一块木板,魂魄一样飞了出去。小海惊得坐了起来,老何在隔壁发出均匀的鼾声,窗外的风声突然变大,似乎是擦着地面在吹,能清楚地听见山石杂乱无章地滚动,风中一个声音由远及近,跟我来。声音像是在召唤,渴望已久的召唤。小海兴奋得浑身战栗,他忘记了一切,迅速穿好衣服,跑了出去。跑得太急,差点被门口的一只小竹凳绊倒。小海看见那束紫光还在前面,走走停停,若隐若现,似乎是故意在等他。小海对这片土地太熟悉了,每天都跟着老何到处找草药,哪里有坑洼都一清二楚。他跑了会儿,又听见了那个清晰、浑厚的声音,停下来吧。他停了下来。一阵追命一样呼啸的风声过后,一个熟悉的画面出现了。这不是梦里的战场吗?小海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看着战场和战场上的一切,在他眼前起死回生一样,慢慢地都有了生命。
  小海看到了梦里的军队,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身影是一名将士,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常年的征战使他的脸布满了沙尘,厚厚的、黑黑的。将士目光粗厉地看着小海,那匹战马似乎很不情愿地停下来,它仰天悲鸣一声,前蹄腾空,几乎直立了起来。在马蹄落下的一刹那,小海看到了一大簇一大簇菱形的灰草,灰得举足轻重。那不是给田老师治病的草药吗?就是它们。田老师上美术课的时候,用木炭在石头上画了无数次,小海深深地记着它们的样子,三片菱形的叶子,叶子上有细小的刺,灰色,有些像仙人掌。將士盯着小海的眼睛,小海看见了自己,长大了的自己。宽阔的额头,刚毅的眼神,头盔和铠甲银光闪闪,和梦里的将士一模一样。
  四周突然暗了下去,将士下了马,如一棵栽于黑山白水间的大树,周身流动着琉璃般的光彩。你是谁?小海问。将士没有回答,他直起身,看着远处,好半天才用他那沧桑又好听的声音说,我就是我。小海笑了,你从哪里来?将士又看了看远处,远处幽幽的紫光像场正在漂泊的梦,月光冷冷的,将士对着远处,冷静地说,异乡。
  将士的背后,千军万马正在厮杀,战旗猎猎,烟尘滚滚,无数战马倒地又站起,站起又倒地,兵刃利落地折断,箭镞暗夜一样飞行,大地摇晃,一片向死而生的悲壮。突然,一匹战马冲到小海跟前,它看着小海,眼神像岁月一样深情。那是一匹老马,纯白色,老去的皮毛稀疏灰暗,还有淡淡的血迹。它慈悲地凝视着小海,小海在它的眼睛里看到了生命将逝的淡然,看到了风尘仆仆的往事,看到了岁月一去不返的无奈。一支利箭擦着它的耳朵飞了过去,老马愤怒地回头哀鸣一声,老去的四蹄踏出一阵烟尘,甩甩尾巴,绝尘而去,留下一串无畏的啼声。接着,无数匹战马紧随其后,快得像飘在半空中的团团幻影。将士从幻影中浮出,一脸沧桑,他跨上战马,在马背上弯下腰,对小海伸出手,跟我走吧。他的声音和他的脸一样让人过目不忘。小海激动极了,他看了眼那把剑,剑还飘在半空中,紫色的光依依不舍地萦绕着它,小海又听见那个声音幽幽地传来,带着远古青铜的阴冷味道,去吧,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你们是同一个人。小海的心雀跃起来,呼朋引伴一样狂跳,他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他离不开老何,他还要给田老师找草药,他不能离开这里。将士叹了口气,眼里的失望花瓣般落下来,他语气凝重地说,记住,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说完,双腿一夹,黑战马凌空而起,如一股黑烟,眨眼就不见了。紫光迅速聚拢,幽幽归于剑刃,一切又都陷入夜半的黑暗中,只剩下忧郁的风声和落子无悔的寂寞。
  在紫光消失的一刹那,小海又看到了田老师需要的那种草药,他顾不上还未散尽的灰尘,跑了过去,蹲下身,迫不及待地拔了一棵,习惯性地晃了晃,想抖落根部的泥土,却发现这种草药居然是没有根的。他觉得很奇怪,又接二连三地拔了好几棵,每棵都一样,无根,拔掉后,三片叶子立刻就分散开了。
  黑暗中,小海想起田老师的话——
  异乡,异乡都是无根的。
其他文献
几年前,某个春天的晚上,我正在吃晚饭,接到她的电话。那是一个令人精神错乱的电话……她情绪激动地告诉我她要去北京了,她要跟一个老科学家一起去拯救地球……她还说你是不是我朋友?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哈哈哈哈……  我毛骨悚然地听着她的狂笑,在自己马上要崩溃的当口果断地挂了电话。那一夜,我被这个诡异的电话折磨得失眠。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症状被称作“妄想症”,抑郁症的一种。而且,春天是抑郁症的发病期。  我以
期刊
路途尽管迢迢,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回家过年,这是中国游子的一大心头事。无论天涯异乡,无论富贵贫穷,每逢岁末年尾,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家过年。十八年前,我辞别家乡父老来到海南,平时难得回家,但每到过年是必须回去的。  我的家乡是浙北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真的很小,二十来户人家,分布在一个狭长的小冈上,犹如摆着一字长蛇阵。从前一条柏油公路爬过小冈,坡度很陡,我们小时候学雷锋,常在这条路上帮助拉车的
期刊
她记得她第一次透过车窗看这个岛时的模样,窗外的风景幕幕闪过,似一帧帧的动画,但在一个孩子眼里,除了新鲜感,什么也没有。  墨蓝色的天幕缀着几颗零落的星星,如同大海上洒落的夜明珠。一株株椰子树笔直的腰身向内侧微屈,仿佛是头顶硕大枝叶上挂着的椰子太重使它们不堪重负所致,宛若一排排微微鞠躬表示欢迎的绅士们。它们是这个城市最好的迎宾者。透过枝叶的缝隙,便能窥得不远处的大海,也是墨蓝深幽,不过似乎比夜色更要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對于新事物的出现和接受变得越来越滞后。真正接触“断舍离”这个词几乎要到它完全流行起来的三四年后,那是在研一的冬天。又是一年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室友跑来说今年的题目偏得厉害,考了一个“二次元”一个“断舍离”,不知道这届考生会怎样。那时我们刚刚从考研的海水里爬上来,很容易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室友回来的时候我正在打2K,游戏暂停的功夫我还抽空想了想如果我好死不死地晚了一年考研,名词解释遇到
期刊
作者简介:三色堇,本名郑萍,山东人,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获得“散文诗天马奖”“中国当代诗歌诗集奖”“杰出诗人奖”“《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等多项。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等多种刊物。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有诗集《南方的痕迹》《三色堇诗选》《背光而坐》、散文诗诗集《悸动》等。  亚龙湾之夜  很难想
期刊
海口火山口  用了上万年  她才淡忘了那场天灾  那天,老虎与豹子联姻  天庭震怒  狮子扯着土地公向玉帝求情  大象吟诵经卷传播福音  唯有一只小鸟看到  海浪白光急骋  月亮充血  地壳瞬间被撕裂,火龙冲天  那一夜  她失去了远亲和近邻  身上有40个伤口  最大的一个在心脏上,日夜张着巨大的口  向岁月抗议  今天,我看到千疮百孔的石块垒起房子  她的儿子已长成海口的制高点  前庭后院种满
期刊
作者简介:夏跃锦,1996年出生,云南曲靖人,现就读于昭通学院。有作品入选《中国大学生诗歌年选2018》《中国诗歌年选2018》等,曾获野草文学奖,参加2018两岸青年文学营。  等 待  渝昆高速上,一辆接着一辆车从身后消失  我从滇东北到昆明,你从故乡到来  我们都在关注车速,关注流淌的时间  ——那么慢,那么慢,还是那么慢  干冷的季节,大雾弥漫山川  这一路走来,某一刻的加速度都是如此美好
期刊
作者简介:曾翔,海南东方人。2008年7月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1996年在《海南语文报》发表处女作。2007年12月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12年9月加入中国诗歌学会。作品散见于 《椰城》 《散文诗》 《星星》 《百草园》 《中国诗歌十年(1993~2002)》 等杂志及选本。现任教于乡村小学。  在一条通往山顶的  曲折蜿蜒的小路上  横卧着一棵奇丑无比的大树——  它的枝桠肆无忌惮地旁逸斜出 
期刊
作者简介:谢贯洁,1981年生,广东省普宁人,现居深圳,有作品发表于《岁月》《作品》《椰城》《大鹏文学》《宝安日报》《打工诗人》等杂志报刊,入选《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中国诗苑诗歌选粹》《粤东诗歌光年2015》等书籍。  今夜我哪儿也不去  哪儿也不去,等  一条河流经过窗口  只带月光和星辉  把弯腰的垂柳扶起  钟声就从水西楼的波光  穿过耳膜  哪儿也不去,与微风相约  把未读的书页
期刊
张着嘴的事物  把钓线抛向苍茫的夜色  银色的钓钩  扎进肉体般的水里  没有发声的水面微颤抖  多像闪光的星星穿透我的身体  所有的声音都是属于我的  但我沉默不语  与夜端坐在河边等待鱼儿上钩  其实鱼儿悄悄咬走诱饵  那也没关系  请把空空的鱼钩还给我  我会再别上活的蚯蚓  如果它在入水后挣扎着遁逃了  那也没关系  趁着夜色顺着水流  绕过那些张着嘴的事物  抵达未知的地方  再活一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