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分销商:自营物流是对是错?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得已而为之的自营物流
  
  卖一台笔记本能赚1000块,10块钱的物流费用自然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几年前的IT分销商。他们拿着高额差价,把物流甩给货运公司,自己只做最擅长的贸易,好个高速发展。而货运公司提货、送货,拿到合理的费用,大家活得都很滋润。然而,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变了,要求IT分销商开始自营物流。
  
  1.速度就是生命,拖沓的物流公司满足不了竞争的需要。
  城市竞争不断激化,战火已经蔓延到三、四级市场,厂家的广告已经打到周边小镇,分销商的触角也必须伸进县乡村。对城市消费者而言,戴尔也好,联想也罢,质量其实也就那么回事,选择谁,往往取决于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最新产品摆到中关村的IT柜台上;对三、四级市场而言,能否抢在对手前面将产品送到终端客户手里,决定了终端在面对顾客时卖谁的产品。
  因此,哪个分销商的产品送得更快更及时,覆盖更广泛更彻底,服务更周到更快捷,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厂家和终端商也更青睐这样的分销商。市场竞争已经变成一场比谁送货快的速度赛跑了。
  而当前的物流商既不能有效地将商品运抵三、四级市场,慢吞吞的运作方式也无法满足分销商对送货速度的要求,物流自营成了IT分销商不得已的选择。
  与传统的IT分销商相比,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分销商对速度的要求更是苛刻。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终端,而是消费者。没人愿意订购后等上多天才收到东西,因此,除了价格,效率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竞争武器。
  但物流商的响应速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小批量、多类别的业务类型也让物流商望而却步,传统的装车配货、达到规模效应才产生利润的模式也用不上。同时,在代收货款这项服务上,虽然大部分物流商都能做到,但电子商务公司对资金流转速度要求太高,物流商的动作仍然显得太迟缓。
  因此,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都选择自建物流网络:从厂家那里采购来商品放在自己的仓库里;专业的仓库管理人员随时待命;基层员工则是满街的自行车送货员。电子商务公司在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下,能够迅速分拣、出库、上路送货。除非是在力不能及的地区选择快递外,大部分商品都是由自己的员工亲自送货上门。
  
  2.微利时代,厂家需要“一站式分销商”。
  建库势在必行。
  大众消费品已经不存在暴利的可能,厂家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物流成本和销售支持费用一样,现在也都被列入经常性削减的项目内。厂家已经不要库存了,利润驱使下他们一边不断压缩和精简渠道,一边把生产线之外能外包的东西全都外包了,自己的库存也尽量压给分销商。而下游消费者永远只买马上就用的商品。
  于是分销商的库存压力巨大。与其租用物流公司的仓库,不如自己建库来得划算。他们都学会了精打细算,再不会出那么高的费用,把物流配送全外包给物流公司。
  厂家需要一站式分销商。
  传统的层级分销体系中,商品要经过多层批发商,数次倒货。倒货次数越多,货损越大。商品包装日益精美,不能再经受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非必要磨损,厂家越来越需要一站式的分销商,即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商品,通过尽可能少的环节,送到终端客户手里。分销商只有自营物流,才能有效避免多次倒货,延长外包装使用寿命,降低越来越高的相对包装成本。
  配送时间的压缩,上下游近乎苛刻的要求,物流商同质化的服务不能有力地支持销售,在效率和效益双重压力下,很多分销商选择了物流自营之路。
  
  物流自营,是赔还是赚?
  
  租仓库、建配送中心、建区域配送中心、招聘专业人员管理仓库、雇佣工人分拣操作、买厢式货车市内配送、组建自行车送货队伍,只要物流公司不能达到要求的项目,都得自己来做。分销商的自营物流体系看起来已经五脏俱全,像模像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跟磨合,体系完善了,各种绩效大幅提升。用自己人做事,就是比以前方便:销售人员能从全国任何一个分仓中调出单个商品的详细状态,有多少件,在什么位置,哪个送货员来送,什么时候能送到客户手里,一切都一目了然,轻而易举。
  分销商的本质就是服务,与物流公司相比,其对环节和流程的控制更为得力,加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自然能使物流支持部门全心全意为销售部门服务。对仓库等设施的投入,使分销商自营的物流系统和网络支持等硬件指标普遍优于物流公司。软硬件双管齐下,措施得力,上游厂家和终端客户的满意度都节节上升,分销商开始觉得物流没什么难的,自建自管,好用,方便,实惠。
  但核算成本时,很多分销商都会吓一跳:提升响应速度居然要付出这么多?自营成本比外包给物流公司还要高?精打细算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算不过物流公司?
  自营与外包谁更节省的争论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最简单明了的解释是:你的人员薪资水平比物流公司高,你的单位成本比物流公司集约化服务下的单位成本高(物流行业待遇偏低,而企业自营物流部门的待遇是参照其他岗位待遇而定的。企业内部差别不能太大,否则被“严重亏待”的部门肯定会降低效率)。
  物流公司毕竟是专业从事连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单位,在资源的采集和利用上相对成熟和规范。大规模使用资源,单位成本的下降是必然的。比如管理仓库,租10000平方米仓库跟租1000平方米仓库的单价是不一样的。他们能让一台叉车最大负荷运转以节约成本,而分销商的叉车往往干了两小时活后就没活歇着了。
  成本和效率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在分销商那里,效率比成本更重要。效率下降会导致失去市场或经销权,而物流费用上升造成的损失总是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的。但辛辛苦苦自营物流,赚得未必比原来多,自营物流自然成了鸡肋。
  对待鸡肋,国人的习惯做法是加点汤,放些料,变成一锅美味的鸡肋煲汤。于是分销商选择更多的增值服务,赚点外快,如加工、分拣、包装,把厂家不想干、物流公司干不了的项目拿过来做,用创造的效益贴补高企的物流运营成本。
  
  物流商没饭吃?
  
  说到这里,分销商们似乎可以完全抛开物流公司,独立经营着他们庞大的销售和物流系统了。但没有一家分销商会自己买车跑长途,更不会干起配货的物流生意。他们不会也不能把业务范围扩展到非暴利的衍生行业,所以干线运输这些物流基础项目仍然要外包给物流公司。
  物流公司也有他们的优势。任何一家上规模的物流公司都有相当的资源优势,他们有庞大的货源。大量货源保证了旗下众多承运商和个体司机的运营,也是物流公司的利润源泉。他们比分销商在货运市场更有发言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能够用特殊渠道保证货畅其流,用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好的服务。
  因此,分销商与物流商合作,能获得优质的干线运输服务。这是双方合作的前提,让优势的更优势,服务也会做得更好,最终达到双赢局面。
  说到底,商贸领域和物流领域本是一家,在供应链各个节点结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分销商和物流商的公司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小。分销商将会慢慢涵盖原先不具备的物流功能,加强对渠道的管理与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而物流商从代收货款的那天起,就扮演了基础分销商的角色,在做好基础业务外,不妨发挥更多的分销商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顾客。
其他文献
综合竞争力时代的来临  王晨晖 谭晨辉    欧洲与南美对决的世界杯  自从世界杯足球赛创办以来,冠军之争始终是欧洲与南美的对决。已经进行的18届世界杯赛中,南美与欧洲分庭抗礼,各获得九次冠军,巴西队与意大利队各有一次卫冕成功。自从1962年以来,欧洲和南美一直在世界冠军的宝座上轮流坐庄,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够卫冕成功。除了1958年巴西队在瑞典夺冠之外,世界杯每逢在欧洲举办,冠军奖杯肯定留在欧洲,
期刊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满腹经纶;司马懿文武双全,才高八斗。他们都以专业的知识攀登到了类似现在CEO这样的位置,而从董事会的角度看,他们依然属于知识型员工,并集中反映了知识型员工的面貌。  实际上,通过成功地管理这样的员工,刘备和曹操都取得了辉煌的事业。  刘备在员工招聘上,不拘一格,唯才是用,于是有了“三顾茅庐”。刘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并充分给予知识型员工施展的舞台。他
期刊
在今年第2期的《系统地防止赊销坏账》一文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竞争态势和企业发展阶段,战略而系统地进行事前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坏账。  但无论怎样未雨绸缪,经销商欠款总是难以避免的,事后处理几乎是每个销售经理必做的功课。  经销商欠款,内因大致有三:产品压库、货款遭截、三角货款。拖欠成因不同,对策也不一样。    产品压库    厂家的货没销出去,还压在经销商的仓库里,经销,商不愿给钱
期刊
80/20原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先提出,他在研究了19世纪欧洲各国财富分配后发现:这些国家80%的财富由20%的人占有。他的这一发现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帕累托原则或80/20原则。  此原则在营销上同样适用:20%的产品带来80%的销售额,剩下80%的产品只能带来20%的销售额;20%的客户带来80%的销售额,剩下80%的客户只带来20%的销售额。后来人们发现80/20原则不仅仅适用于经济管理领
期刊
手机厂家缘何拜在宝洁门下    在展开整个专题之前,请允许我引用4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一则题为“诺基亚高管跳槽明基一西门子,引入宝洁模式”的新闻:  4月21日,来自德国慕尼黑明基手机总部的消息称,曾任诺基亚Vertu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的Philip Robert Mulholland,近日已正式执掌明基一西门子手机全球销售体系,成为明基一西门子品类管理 (CategoryManagem
期刊
如果把市场比做战场,营销人就是战士,那么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就应该手握精确详细的“军用地图”。你有吗?经销商说,我有客户资料。但是你能了解战场全貌吗?不可否认,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品牌,手中的网络王牌就是一张张详尽的“扫街图表”。区域经销商靠网络优势取胜,“军用地图”对他们的价值不言而喻。  G公司是中原某大省的手机经销商,拥有17个地市、108个县及400多个乡镇的2250多个手机零售店。管理这个庞大
期刊
■本刊组织策划  ■主 持:蓝 地 金焕民  ■本期论坛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 陈春花  北京迈普生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白 刚  某大型咨询公司董事合伙人、项目群总监 石章强  辽宁工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志明  《数学商业时代》主笔 金错刀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茁  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 曾文祺    1产品的生命内涵    从亚当、夏娃的生命意识觉醒,到牛
期刊
目前的冲印店市场正处于一种纷乱的环境中,让人看不清将来的发展方向。  数码相机价格下降,已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传统胶卷冲印店几年前就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赢利。  幸好,中国多级的市场格局,给传统冲印店还留下了广阔的三、四级市场空间。但一、二级市场的冲印店该何去何从?  面对富士的数码冲印店冲击,柯达已经有相应的业态与之对应;面对惠普将在各种零售店里发展的自助式、快速型数码照片打印终端机,柯达也有了相
期刊
主顾客群对涨价敏感吗    狗年春节之前,著名特许企业M拉面开始涨价,其主力产品牛肉拉面的新定价为8元。而以往大碗拉面5元,小碗拉面4元。这种变化对客流有什么影响?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腊月28日,正是M拉面涨价的日子。在城西一家M分店里,我们观察到以下情景:  一名青年男顾客进来,点了一碗小碗拉面和一份凉菜,并习惯性地拿出10元结账。这时收银员告诉他:现在面条统一价8元,不分大小,但面和配
期刊
建材厂家的尴尬    很多建材行业的厂家经常面临这样的两难抉择:不大力投入宣传费用,就建立不起品牌形象,经销商埋怨厂家没支持,产品的溢价能力有限s痛下决心投入了几千万宣传费用之后,突然发现效果很不明显,销量提升得没有想象中的大,经销商还是埋怨:支持的力度太小,对销售作用不大。  面对经销商无休止的抱怨,厂家很恼火:拿出几千万的真金白银砸广告,经销商还不领情,肯定是你们没有用心经营,要不然就是“包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