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点上朝?怎么上朝?
午夜,满城沉睡,可宫外的大臣都早早起了床,精心穿好朝服,带好朝珠,穿越半个京城前往故宫。
凌晨3点,大臣们到达午门外,城楼上的鼓敲响时,他们排好队伍,耐心等候入宫。五更天,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调整队伍,正式准备进入三大殿。
到了乾清门,愈发森严,其他门都是由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把守,乾清门则用侍卫监察。等待时,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因此,自踏入宫门那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近前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想来古代的大臣是比较辛苦的,如果遇到一位勤政实干的皇帝就更辛苦。不过,史上也有偷懒到一定程度的皇上,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怎么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只是大臣们上朝的时间没那么严谨了。
想不到的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是亡国君崇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是很常见的,睡不多时,又要起来早朝。
上朝说什么话?
跪的时间长吗?
早朝开始,皇帝入座,最先召见的是军机大臣,官场说话,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召军机说话后,才召见其他的大臣。外省督抚或大将进京,先上折请安,皇帝即有上谕曰,某日预备召见,则于该日召见。
司员们无论京内京外,有事见皇帝,需由各有关系的部派部员带领引见。皇帝每天早晨都是办这些事,召见者可以自己上殿,引见者则必须有人带领。
在同皇帝说话的时候,多需要跪着。平常的官员,说话时短,还没什么要紧,若军机大臣奏对,往往一次就说上一个多钟头,膝盖当然是受不的,虽然殿中有厚的褥垫,也无济于事。
所以,军机大臣们都自备护膝,用丝绵做成,厚约一寸,每日上朝前,绑在膝上,就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跪的容易”那样,否则膝盖真的是要跪坏的。
午夜,满城沉睡,可宫外的大臣都早早起了床,精心穿好朝服,带好朝珠,穿越半个京城前往故宫。
凌晨3点,大臣们到达午门外,城楼上的鼓敲响时,他们排好队伍,耐心等候入宫。五更天,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调整队伍,正式准备进入三大殿。
到了乾清门,愈发森严,其他门都是由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把守,乾清门则用侍卫监察。等待时,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因此,自踏入宫门那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近前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想来古代的大臣是比较辛苦的,如果遇到一位勤政实干的皇帝就更辛苦。不过,史上也有偷懒到一定程度的皇上,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怎么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只是大臣们上朝的时间没那么严谨了。
想不到的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是亡国君崇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是很常见的,睡不多时,又要起来早朝。
上朝说什么话?
跪的时间长吗?
早朝开始,皇帝入座,最先召见的是军机大臣,官场说话,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召军机说话后,才召见其他的大臣。外省督抚或大将进京,先上折请安,皇帝即有上谕曰,某日预备召见,则于该日召见。
司员们无论京内京外,有事见皇帝,需由各有关系的部派部员带领引见。皇帝每天早晨都是办这些事,召见者可以自己上殿,引见者则必须有人带领。
在同皇帝说话的时候,多需要跪着。平常的官员,说话时短,还没什么要紧,若军机大臣奏对,往往一次就说上一个多钟头,膝盖当然是受不的,虽然殿中有厚的褥垫,也无济于事。
所以,军机大臣们都自备护膝,用丝绵做成,厚约一寸,每日上朝前,绑在膝上,就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跪的容易”那样,否则膝盖真的是要跪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