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不止一次闻过周围的人,其中有公务员,也有教师,也有普通居民,我很严肃地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你主要和老师们交流些什么?他们都是最多的还是学习上的问题,上课专不专心?平时学习中的习惯等等。我又问,那你们就不关心孩子的德育?都说几乎不问,最多问问和同学的相处,尊不尊敬老师之类的。稍微有点学历的朋友我还会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德育,说法都千篇一律,不是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就是助人为乐,这让我很郁闷,看来德育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我甚至很想问问我们老师,天天喊德育,你们知道什么是德育?有哪些主要内容?
  德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今天我也仅仅从狭义上说说对于学校德育的再认识。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强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了大篇幅的解说.从报告来看,我们学校德育做得实在太少,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德育,甚至德育主要管理者也未必知道什么叫德育,该做些什么。而平时的工作限于皮毛,只是开展一些象征性的活动,主题不明确亦不落实,学科的德育渗透几乎限于课程目标,其实根本就没有针对性,也不去关心它的实效。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学校、社会以及孩子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意义,智育教育的功利强化,因而导致了德育的教育功能丧失,导致我们整个学校教育的失衡。
  我们很多德育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思维还停留在“五讲四美、三热爱上”,诚然,这些是德育教育的灵魂,但是我觉得在新的形势下,德育教育应该具有更多的个人心理内容与社会内容,如果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时连最起码的德育内容都不知道,又没有注重实效性,那么如何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与发展德育工作昵。
  如今的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严重高于德育教育,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消化和体会人世间的爱与被爱以及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一年到头让知识与分数占据他们绝大多数思考时间,这也是一代代人晚熟的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正确导向,在新的时代,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把德育放在首位,用德育的内容与目标去指导开展工作的形式,而不是简单地用形式去完成德育工作。
  1.懂得爱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比较抽象,由于小孩子理解能力的不足,他们无法真正理解爱的涵义,但这恰恰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切精神、意识与良好品质的落脚点。爱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我们在讲台上几句就可以培养出来了。曾经有人说过,在谩骂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学会仇恨,在体罚中长大的孩子会充斥暴力。教育的方式决定我们孩子对于爱的领悟能力,恰到好处的批评绝对比谩骂效果好,但是我们一些教师就是做不到,对于经常谩骂孩子的老师,这也绝不是性格问题,应该是人品问题。一种情感的培养,需要的是耐心、具有长期性,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如何对待一棵树、一株草、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这些教育原则的把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逐步没有了,德育教育也越来越少。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个别孩子去踩草皮,在处理上我也看到经常看到两种方式,一种是置之不理,这显然是是不正确的,这会让孩子认识不到错误。另一种就是把孩子抓过来一顿臭骂,有的孩子可能会改正,但我估计她也不会认识到自己错误。我在上体育课时会遇到这种现象,特别是刚一年级的班,我采用的办法就是课前不处理,到了上课时随便抓住一两个踩草皮的孩子,我就叫他们站在我的傍边,用我的脚踩一下他们的脚,问他们疼不疼,他们就咧嘴,点头说疼。然后我就说,当你们跑过草坪,踩下面的小革她们疼不疼昵?孩子们大多不会说话,其实在眼神中他们已经告诉我了。然后我再简单点说几句教育的话,主题就是让她们要像爱自己小脚一样爱护小草。这种效果非常好,即使是打球的时候,球飞过草皮的隔离带他们也会自觉绕一大圈去捡,绝不穿过去。如果以后发现这种错误,就变化方式教育,坚持不懈,几年下来这种现像就完全杜绝了。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人虽然长大了,但由于在某些问题上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人情味却变得淡漠了,不从身边爱起,怎么要求他们爱集体、爱国家呢?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好好反思一下。
  2.责任意识
  这种意识在如今的孩子们中缺失得很严重,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什么而做。比如每日的打扫自己的卫生区,总有几个人不打扫,站在那里说笑、甚至不来做。我们的老师也不来监督,下来也不过问,久而久之,往往打扫卫生的孩子就越来越少。我想这个问题不怪孩子们,主要责任在于老师,在于老师的教育不到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荣誉上,我们老师没有让孩子明白与理解,对于这种比较难子理解的辩证问题,没有老师的引导我们孩子的思维是达不到的,当然孩子们就会由于你的不闻不问变得毫无责任心,他也就不会关心身边的与他无关的事,这样的教育方式更本就带不好一个班,更不要说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了,试想长大以后他还会去对社会与国家承担何种责任。
  3.民主意识
  所谓民主就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事物。民主思想观念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特征,它需要互相尊重、积极参与、独立见解。这种意识的培养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比较滞后,这也是在中国很难培养的一种公民意识。作为基础教育最好的培养途径就是班级管理,这需要我们班级管理者首先就应当具有这种民主意识。但现实却不是这样,我曾经听闻过班级中队干部就占全班人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去世班主任任命,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这种一言堂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试想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想,如果是出于鼓励孩子,就太过牵强了。作为班级的一员,孩子根本享受不到参与的快乐,反倒心生怨言,自然就会对整个班级缺乏信任,就不会主动去参与班级的其他活动,反正有老师安排。这种恶性循环随着孩子的成长终究会形成一种对集体事物的漠视与冷淡,而没有民主的社会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创造力。我们从小对班级实行民主管理就是对孩子民主意识培养的最有效、最实在的办法。这点需要我们班主任认真总结与反思。   4.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好说却不好做,而规则恰恰是建立一种良好秩序的前提。首先要让孩子懂规则,然后有意愿去遵守,最后变成自觉习惯,这不是说教出来的,是在学校随时随地,在不同场合坚持不懈培养的结果,这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每次升旗仪式孩子们都知道队列整齐,各占各位,可是在其他场合就不一定了。比如上计算机课,如果我们老师不加以规范,孩子们肯定会在教窒外抢占位置,毫无先来后到的概念,就会你推我、我推你,凌乱不堪。而我们如果只是片面的呵斥,不加以教育、引导,这种情况还会重演,所以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就要遵循习惯养成的原则-步一步做好,或是严格按老师安排的顺序站位,这样才会让孩子知道遵守规则的好处,并自愿遵守,从而提高作为一个公民的规则意识,长大后成为自己的一个公民道德标准。
  5.奉献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话方思想的糟粕却大行其事,个人的得失变得极重,毫无为集体出力的观念。这是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而奉献精神就要求我们不要只为自己考虑,在特定时候宁愿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集体利益。说到底在今天这个特定的时代,奉献精神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现在甚至在一些高段学生中出现了不愿意当班干部的现象,因为班干部意味着要牺牲个人学习时间为大家服务,而这些一方面由于我们老师引导也不够,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的功利教育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愿意,他们明确要求孩子不许当班干部。
  6.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是一个人为着集体目标,同其他成员协同一致、密切配合,最后促成目标的达成。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下,确实很难培养出,这必须由教师有意识的通过活动对孩子进行培养,这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团队这个概念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提出,在我们老师的潜意识中就不具备这种概念,因而只有新对我们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促成对我们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团结不等于团队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件事情的完成不是机械的人数重复与工作量的累计,丽是要求不同的分工,相互协同配合才能达到目标。比如一场球赛'他不是简单的几个队员的事情,要求后勤保障,如饮水、毛巾、医疗等;拉拉队;宣传队等等,在学校活动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强调这种团队意 避免我们孩子长大后再去补这一堂课。
  7.理想教育
  我平时不止一次问过自己的孩子,你有什么理想?儿子说没想过,我只管读书,这让我很揪心。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对于小孩子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但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喜好,产生对于未来的想象,这也是树立理想的基础。孩子成长期间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直接形成对于世界的看法,做为社会的人,周围人的言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对于树立仟么样的理想起者决定作佣。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正面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的个性品质、人品素养、每次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往往一个很自然的习惯性动作,一句有意无意的话就会让孩子记住,并逐步改变孩子的一些看法。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树立起与之相匹配的理想。我们有时候自认为不用功、不听话的孩子实际上就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相异而发生的冲突,我们去了解学生,实际上就是去了解孩子的价值观的过程,因而教师的包容心很重要,面对不同的孩子都要用理性去对待与教育,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形成自己正确的、合理的三观。
  孩子的理想往往是模糊的,但是我们引导他们树立一个初级的理想,比如职业理想,理想的树立可以让孩子对于学习、生活产生动力,有努力的方向。理想不是说出来的,是教育与社会实践之后的产物,我们教师若是不抓住理想的本质,就很难实现理想教育的目的。
  8.创新精神
  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就需要创新人才。中国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国家,几千年的这种传统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入。新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基础教育只有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入手,才能有以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需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冲破固有观念的羁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少这些,孩子们在学习期间,都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这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记忆过程,却鲜有对于如识的再实践活动'加上老师设置地的传统育入环境,在成人后由于基础教育的缺失,工作中没有创新动力与勇气,所以很多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一直没有活力、没有突破,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的事情中生活,没有大的突破。一个民族老是继承先人的东西,跟在别人后面学习,就会永远在别人后面跑落后于别人,这个民族永远也就强大不起来。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才能转变观念、改善教育方式,国家、民族才能从思想上与技术上破旧立新走向强盛。
  我们教育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今天的教育本末倒置,且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才导致今天中国某些领域的种种乱象。在未来的教育中,我的只有重心转移,找到学校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切合点,这才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良策,也就是学校教育的本质。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作为现代植物学教学的有效手段,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提出多媒体在植物学教学中要注意不能过分依靠多媒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结合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多媒体在中职学校,植物学是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以后的专业
期刊
众所周知,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在这里介绍几种批改作业的策略。  1分项评价  新课标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个教学班都可以按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优秀生、中等生、暂后生三类,这三类学生我除了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在批改作业时我也进行分类批改。  优秀生批改法:对这
期刊
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可以这样说,中考英语就是竞争英语写作,谁的写作水平高,他的英语分数自然遥遥领先,胜人一筹。英语写作也是一大难点。然而,学生具有畏难情绪。面对作文,许多学生往往望而却步,一脸茫然。如何辅导学生书面表达,写出优秀作文呢?首先、作文辅导的过程应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其实,作文辅导的过程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作文训练的过程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刚开始通常要求学生写简单的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让学生提高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我们应大力倡导。怎样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识;2、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3、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初中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是初中生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运用“五元”教学模式,创新方法,优化设计,拓展巩固知识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五元;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五元”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流程的五大环节,即:“疑、探、展、评、用”。“疑”是指师生设疑,“探”是指学生自探、师生合探、生生合探。”展”是指学
期刊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这是时代的新产物并很快地发展壮大,成为历
期刊
【摘要】农村寄宿制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学校校舍配备不足,卫生状况较差;缺乏专职卫生、安保、生活管理人员,后勤工作难以保障。使学校安全管理工面临极大的困难,学校必须强化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精心构筑寄宿制小学校园安全的坚固堡垒,确保校园平安。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安全;教育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经常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但我们的学生一到写作往往是语言缺乏,唉声叹气,无从下手,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来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1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由于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地域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书籍少,阅读时间少,阅读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购买课外书的习惯,有也是买习题集,参考书之类的,古人说得好:“读书
期刊
【摘要】认真落实国家、市、区政府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推进我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建用并重的原则,充分有效规范地使用好教育信息化资源设备,重点以校园网站建设为抓手,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信息技术整合的效果,为加快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 信息资源库;图书馆 ;校园网站为认真贯
期刊
虚实结合就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它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清朝学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