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金属钛夹与喷洒药物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30)。当中,A组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B组接受内镜下喷洒药物。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比B组的80.0%高,P<0.05。结论:于上消化道出血中运用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金属钛夹;临床疗效;喷洒药物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56-02
在消化内科疾病当中,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是一种急症,具有病情危急等特点,若病情较为严重,亦可导致休克与死亡的严重后果’1]。故,迅速、有效的止血对于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病患的死亡率来说尤为重要。此研究,笔者将以6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接诊于2017年3月-2019年2月)为对象,着重分析内镜下金属钛夹与喷洒药物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当中,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49.31 6.89)岁;消化溃疡病史为0.5-4年,平均( 2.41±0.87)年。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 49.05±6.72)岁;消化溃疡病史为0.5-4年,平均(2.89±0.94)年。患者經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呕血与黑便等症状。患者对研究知情,病历信息完整,治疗依从性良好。研究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及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进行,比较两组的消化溃疡病史与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凝血功能障碍者。(2)过敏体质者。(3)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4)中途退出治疗者。(5)恶性肿瘤所致出血者。(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8)严重心脏疾病者。
1.3 方法
A组实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详细如下:按好钛夹后,将钛夹收回到鞘中备用。找到出血部位,并利用肾上腺素盐水对其进行局部冲洗治疗,20-50ml/次,注意确保视野的清晰。连接好金属钛夹和持放器,经钳道缓慢插入到钛夹放置器中,在距离病灶约3cm的部位将金属架张开,并对准出血血管的两侧,按照垂直方向缓慢靠近,并对周围组织钳夹病灶及其邻近组织进行深压,将操作杆迅速收紧,对钛夹进行闭锁,对血流进行截断。根据病灶大小和性质,明确钛夹的使用数量,并继续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止血后,于内镜下观察约5min,待明确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后,将内镜缓慢拔出。
B组实行内镜下喷洒药物治疗,详细如下:于内镜直视下仔细观察消化道出血的性质与部位,待发现出血病灶后,利用肾上腺素盐水进行局部冲洗,20-50ml/次。于出血点1-3mm分点处,利用黏膜注射针将0.6ml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缓慢注入,需控制各点的注射量为1.5ml。待黏膜肿胀与发白亦或者是紫红色时,停止注射。止血完毕后,于内镜下仔细观察5min左右,若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出镜。
1.4疗效判定[3]
根据如下标准评估两组的疗效。(1)显效,24h内胃管引流液清,黑便与呕血等症状彻底消失,血压、肠鸣音与脉搏均恢复正常。(2)有效,72h内胃管引流液变清,黑便与呕血导尿管症状明显缓解,血压、肠鸣音与脉搏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72h后经胃镜检查提示依旧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亦或者是出血加重,黑便与呕血等症状无变化。计算总有效率利用如下公式:[(显效 有效)/例数*100%J。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X 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比B组的80.0%高,P<0.05。如表1。
3 讨论
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系统急症,主要包括胃息肉、消化性溃疡、肿瘤与急性胃黏膜病变等所致的出血,当中,尤以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出血最为常见[4]。内镜下喷洒药物具有简单易行与治疗费用低等特点,能够通过注射适量肾上腺激素的方式,加快血小板凝聚的速度,以有效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并能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但有报道称,此法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并不具备较好的疗效。而内镜下金属钛则是一种比较机械性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和作用直接等特点,能够经钳道将金属钛夹缓慢置入,以对出血部位及其周边黏膜进行有效的夹住,并由此起到截断血液流动、收缩血管与促进血栓形成等作用,进而实现止血的效果。此研究中,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B组高,P<0.05。提示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总体疗效具有显著作用。为此,临床医师可将内镜下金属钛夹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止血效果,促进病情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于上消化道出血中运用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可取得比内镜下喷洒药物疗法更为显著的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延庆内镜下金属钛夹和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10): 67-70
[2]喻德林,胡希亚内镜下金属铁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 (6): 673-675.
[3]刘双高,柳东东内镜下金属钛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 (10):1277-1278.
[4]王见文,谢娜娜,叶佳彬等内镜下金属铁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5):55-57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金属钛夹;临床疗效;喷洒药物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056-02
在消化内科疾病当中,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是一种急症,具有病情危急等特点,若病情较为严重,亦可导致休克与死亡的严重后果’1]。故,迅速、有效的止血对于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病患的死亡率来说尤为重要。此研究,笔者将以6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接诊于2017年3月-2019年2月)为对象,着重分析内镜下金属钛夹与喷洒药物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当中,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49.31 6.89)岁;消化溃疡病史为0.5-4年,平均( 2.41±0.87)年。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 49.05±6.72)岁;消化溃疡病史为0.5-4年,平均(2.89±0.94)年。患者經检查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呕血与黑便等症状。患者对研究知情,病历信息完整,治疗依从性良好。研究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及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进行,比较两组的消化溃疡病史与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凝血功能障碍者。(2)过敏体质者。(3)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4)中途退出治疗者。(5)恶性肿瘤所致出血者。(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8)严重心脏疾病者。
1.3 方法
A组实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详细如下:按好钛夹后,将钛夹收回到鞘中备用。找到出血部位,并利用肾上腺素盐水对其进行局部冲洗治疗,20-50ml/次,注意确保视野的清晰。连接好金属钛夹和持放器,经钳道缓慢插入到钛夹放置器中,在距离病灶约3cm的部位将金属架张开,并对准出血血管的两侧,按照垂直方向缓慢靠近,并对周围组织钳夹病灶及其邻近组织进行深压,将操作杆迅速收紧,对钛夹进行闭锁,对血流进行截断。根据病灶大小和性质,明确钛夹的使用数量,并继续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止血后,于内镜下观察约5min,待明确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后,将内镜缓慢拔出。
B组实行内镜下喷洒药物治疗,详细如下:于内镜直视下仔细观察消化道出血的性质与部位,待发现出血病灶后,利用肾上腺素盐水进行局部冲洗,20-50ml/次。于出血点1-3mm分点处,利用黏膜注射针将0.6ml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缓慢注入,需控制各点的注射量为1.5ml。待黏膜肿胀与发白亦或者是紫红色时,停止注射。止血完毕后,于内镜下仔细观察5min左右,若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出镜。
1.4疗效判定[3]
根据如下标准评估两组的疗效。(1)显效,24h内胃管引流液清,黑便与呕血等症状彻底消失,血压、肠鸣音与脉搏均恢复正常。(2)有效,72h内胃管引流液变清,黑便与呕血导尿管症状明显缓解,血压、肠鸣音与脉搏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72h后经胃镜检查提示依旧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亦或者是出血加重,黑便与呕血等症状无变化。计算总有效率利用如下公式:[(显效 有效)/例数*100%J。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X 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比B组的80.0%高,P<0.05。如表1。
3 讨论
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系统急症,主要包括胃息肉、消化性溃疡、肿瘤与急性胃黏膜病变等所致的出血,当中,尤以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出血最为常见[4]。内镜下喷洒药物具有简单易行与治疗费用低等特点,能够通过注射适量肾上腺激素的方式,加快血小板凝聚的速度,以有效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并能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但有报道称,此法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并不具备较好的疗效。而内镜下金属钛则是一种比较机械性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和作用直接等特点,能够经钳道将金属钛夹缓慢置入,以对出血部位及其周边黏膜进行有效的夹住,并由此起到截断血液流动、收缩血管与促进血栓形成等作用,进而实现止血的效果。此研究中,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B组高,P<0.05。提示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总体疗效具有显著作用。为此,临床医师可将内镜下金属钛夹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止血效果,促进病情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于上消化道出血中运用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可取得比内镜下喷洒药物疗法更为显著的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延庆内镜下金属钛夹和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10): 67-70
[2]喻德林,胡希亚内镜下金属铁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 (6): 673-675.
[3]刘双高,柳东东内镜下金属钛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 (10):1277-1278.
[4]王见文,谢娜娜,叶佳彬等内镜下金属铁夹与喷洒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