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情感教育更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必须伴随着情感教育,引领学生挖掘深蕴其中的感情因子往往能使教学思路更开阔,教育基调更健康,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是不完善的,课堂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因此,激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成为弘扬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启动情感之门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入方式是一节课成功的第一步。语文教师在设计图片、音像等导入方式之外,应该具备以凝练的语言创设情景的功夫。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情景,可以奠定教学的感情基础,营造一种情感浓厚的教学氛围,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课文深入的感情体验,以情动情,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所以,导入方式至关重要,它将关系到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成功与否。
  二、情感切入,同化飞升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特殊时期,思想丰富,而价值观又未定型,情感胜于理智,对一些事物情感不稳定,既能很快激动,也容易冷漠下来。每一位学生心灵都是一方净土,教师播什么种,就会出什么苗,结什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殊性,找到渗透情感的切入点,架设学生对外情感交流的桥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唤起情感的投入,完成情感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比如《风筝》中“我”和弟弟间的冲突与误解,且不谈兄弟之间,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父代与子代之间这种误解又何尝少呢?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于“我”对弟弟这种理解与同情的基础上,会更好地体验与领会在误解与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亲情,也能很好地感受父母对自己寄寓的深情,就不至于在生活中难以理解父母爱的特殊。
  三、披文入情,激发引导
  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身份不同,语气有异,表达的效果可能截然相反。在讲解《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对“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如果我们仅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阿长”就是一个保姆,一个甚至只会带孩子,不会哄孩子开心,愚昧无知的保姆。而如果跨越时空去思考,在那个年代,那种景况之下,这个保姆合格吗?她对我的感情又如何呢?除了睡觉时“大”字的睡姿是无法选择的,难道她对“我”又有什么恶意吗?学生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下自然会想到,原来“阿长”像现在的父母一样,虽然爱唠叨,可那是一门心思想当好这个保姆,甚至想取代“我”亲娘在“我”心中的地位,她没有错呀!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同学把“长妈妈”作为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笑料保姆,更凸显了鲁迅对她情真意切的怀念。
  四、言传身教,以情激情
  教育界一直有这么两句话,一是“身教重于言教”,一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越来越困难,如何把学生教育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情感得到良好教育、熏陶,成为每一位家长、教师需要深思的话题,而教师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之外,言传身教是离不开的,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提升,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师的影响,所以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自然就提高了。语文教师尤其在情商上需要升华,更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感奋的素质及能力,从语言、语调到神情姿态都要表现出一种兴奋的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出师表》这样的古文时,很多学生可能无法领会诸葛亮当时的心境,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篇“表”来读,就失去了情感感染。所以,在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身处地去感受诸葛亮的处境,情真意切地进行范读、讲解课文,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会跃然而出,学生再辩证地去评价诸葛亮的“忠”,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联系生活,全面开花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的获得如果仅靠书本那几篇文章,显然是不足的,而且文学来源于生活,切不可脱离生活寻求无源之水。虽然如此,可是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为了完成教学、学习任务,只是就知识论知识,很少联系生活实际,以至于知识的获得过程索然无味,即使获得了知识,也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如果在获得知识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知识量会更大更广,情感熏陶会更深。《散步》实际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件小事,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可作者却能从生活的另一个视角出发,独出心裁地表现一家人浓浓的爱意,教师在此时要适时点拨学生,生活中的小事情难道只有“散步”?学生就会举出各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尤其是爱着自己而被自己忽略的小事,感受社会及家长赋予自己的爱。
  总之,情感教学要始终伴随语文教学,二者要成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朋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上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尽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课程改革如日中天,甚至有人主张把老师退到幕后。既使做幕后导演,教师的言传与身教仍然是多媒体大行其时的当下取代不了的。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言教与身教。身教具有榜样的力量,言教具有感人的魅力。且不说前者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仅是言教,无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学生成长中,都发挥着任何工具也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一名教师要在课堂上想开启学生的智
期刊
一、方法与过程  这种老师全批全改却吃力不讨好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培养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老师要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教给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的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提供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1、结对互评  这种活动是在学生写完作文后,交给学习对手(如同桌,也
期刊
阅读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能力提高了,也就说明他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对学生审好其它的题,答好其他的题目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作文方面,一个人阅读面的宽窄,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他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的探索尝试、反思、总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以下是我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古典诗词,是历经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浸润生发,凝聚而成的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包涵了形、音、义三个因子,每个字都是一个“文化信息库”、一本“文艺联想字典”。读诗赏诗,既要懂文化典故,也要懂历史环境,更要懂字音字义,要懂格律音节。  笔者在教学过程时,尝试通过对字音的分析来带领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声韵之美。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含情的声母  不同的声母包含不同的情
期刊
今天我接到一同学的电话,向我求救,絮絮叨叨说了她女儿的表现:  1、原本入学考试班级第一名、级段第7名,上学期综合级段第16名,到了本学期第1次模拟考试级段120名,期中考试级段153名。  2、脾气大的不得了,原本家长的跟屁虫变成家长的“太上皇”了。  3、早恋了。  ……  综上而言,由乖乖女变成了家长心中的“问题学生”,这显而易见已进入青春叛逆期,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增
期刊
《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一个封建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因此,“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每天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
期刊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造教育形成的优良氛围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到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技术外,还要学习到一定的做人处事的知识与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组织本班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做到让每一片绿叶都能沐浴在阳光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启发学生的内
期刊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语文教学,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具有艺术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经过科组的多次实践,我认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可作如下尝试:  (一)挖掘教材情感因素,确定教学情感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教材中所
期刊
我1999年参加工作,2001开始从事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12年有余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历过激情、迷惑、彷徨、消沉和执着的情感交织,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快乐,懂得了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需要的是艰辛,耐心和爱心的付出。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班规、按规执行  每学年新学期开学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源情况,先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条约,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倍受推崇。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创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图文并貌、声像俱佳的情境,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情感化,为新课程语文教学注入了不少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形象直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力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