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怎么睡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哇,哇,哇!”期盼已久的宝宝终于出生了,产妇们从手术室回到病房,第一件事就是被扶到床上休息。这个时候平时看似最普通的睡觉就要被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采做,卧姿也有了很多的讲究。新妈妈,你知道产后怎么睡最有利于自己身体的恢复吗?
  变换睡姿有好处
  产妇的卧姿不应有特别的规定,以经常地自由变换体位为佳。单纯的平卧易导致产妇腹腔内肠蠕动的减弱,从而导致肠粘连。单纯的左侧卧和右侧卧,会引起子宫回缩的不平衡而出现产后出血过多的可能,同时这还易导致双侧乳房发育及产乳的不平衡。经常变换卧姿有利于防止子宫后倾,使其恢复前倾位置。
  剖腹产:6小时前后不一样
  6小时前
  产妇术后回到病房,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个小时。原因在于大多数剖腹产选用硬脊膜外腔麻醉,头偏向一侧可以预防呕吐物的误吸,去枕平卧则可以预防头痛。6个小时以后,可以垫上枕头了,并应该鼓励产妇翻身,以变换不同的体位。
  6个小时后
  产妇平卧6小时以后,采取半卧位的姿势较平卧更有好处,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伤口的震动和牵拉痛,会觉得舒服一些。同时,半卧位还可使宫血流向后穹窿,以防止宫血渗入到腹腔内。对产妇而言,半卧位的程度,一般使身体和床成20—30°左右为宜,方法可用摇床,或者垫上被褥即可。
  顺产:左侧右侧有讲究
  自然生产的产妇在会阴部有切口,如果切口在左侧应当向右侧睡,如果切口在右侧就应向左侧睡,这是为了防止切口受到压迫。然而如果只用这一最佳卧姿,则最佳卧姿也就不是最佳的了。我们建议产妇可以以一种最佳卧姿为主,同时注意其他姿势的交替进行,这才是最佳卧姿。
  ●剖腹产剖腹产产妇在术后6—24小时内要请他人帮助进行“被动运动”,术后6小时就可试着翻身,早期活动有助血液循环,可以防止肠粘连和“股白症”(下肢深静脉栓塞)。
  等到24---36个小时肛门排气(也即放屁)后,产妇便可下床活动,如解大便、解小便等。总之,只要允许,就要鼓励产妇尽早起床活动。
  ●顺产顾产产妇产后24小时内要注意休息,但不是绝对卧床,建议进行一些适量的室内活动,2--3天后,可以在室内正常活动。
  由于产妇的卧姿以多种体位的交替为佳,因此每天清醒时最好还要进行2—3次的俯卧训练(每次时间可约20分钟),但要注意俯卧时不能使乳房受到挤压。
  产后两周还可进行膝胸卧位训练,具体做法即“两腿跪倒,胸部与床贴近,前臂向前趴在床面上,尽量抬高臀部”,开始每次2—3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这对产后恢复有很大的益处。
其他文献
基于贺兰山地区98棵油松树轮样本的宽度数据、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以及土地覆被数据,采用VS-oscilloscope模型模拟的油松径向生长过程,研究植被冠层与树干形成层物候之
建立现代植被与表土花粉的精确关系,是基于孢粉记录定量重建古植被与古气候的基础与关键.截止目前,植物群落样方记录较少参与到现代植被与花粉的统计分析中,限制了其精确关系
桫椤是极为珍贵的孑遗木本蕨类植物.本研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研究其全球潜在适生区及其变化,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了精度,以为其资源的保护、搜寻和引种栽培
在一个房产商津津乐道空中别墅和平层大宅的时代,老小区试点外装电梯的消息,或许不会受到商业社会的过多关注。但是,对一部分人而言,这却是个让他们激动难眠的信号。普通百姓
罗凛教授从事临床几十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及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并总结出了一套有确切疗效的罗氏踩跷十八法:即术者通过脚掌、脚趾、脚跟等部位在患者腰背及腿部劳损处施
会议
吴文豹教授作为中医推拿流派的代表人物吴教授是香港中医推拿教学史上,把这科古老的传统医术,推进大学学府典堂的创史人。这一举措揭开了香港中医推拿学科在大学里授课的历史新
会议
许多女人总爱问男人:“你到底爱不爱我?”但是女人却很少扪心自问:“我爱我自己吗?”一个女人爱不爱自己,决定着她是否健康和幸福。 Many women always like to ask men: “
天气有阴有晴,千变万化。明明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密布,顷刻后大雨倾盆,大多数的人也许认为不宜出行,便会放弃拍摄的计划。其实,你将会错过了拍摄美景的大好机会。一些摄影
宁波沿海平原第四纪沉积物属于海陆交互沉积,记录了良好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是研究古气候冷暖变化、沉积物沉积特征的良好载体.对位于宁波沿海平原东南部的Z02孔进行14C和古地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疾病,会引发多种相关症状.由于胸椎节段较长,临床中尤以中上胸段的椎体旋转多见.运用手法整复时,涉及到肌肉、肋椎关节、椎体间关节等因素,在临床常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