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

来源 :中国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饱受争议的产业莫过于房地产.改善生活条件需要宽敞的房子,从农村进入城市改变命运需要城里的房子,居民、企业和政府的钱包变大离不开房地产相关贷款创造出来的存款增长,地方政府支持工业部门发展和城市建设离不开土地财政,房地产带动着最长的产业链和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房地产是决定宏观经济起伏最有分量的行业.对房地产的忧虑和质疑也从未停息.房地产价格泡沫、高房价挤占实体经济部门发展空间、高房价挤占消费、房地产投资率过高等说法一直广为流传,也困扰着决策部门.
其他文献
继2020年12月浙江、湖南等南方区域发生近年来较为少见的限电现象后,2021年,中国又出现了更大范围的限电现象.第一轮限电自5月开始,出现在云南、广东等部分南方省份,引发工业企业限产;第二轮限电于9月开始,波及全国大量省市,规模更大、影响更严重.南方的浙江、江苏等制造业大省纷纷针对高耗能企业乃至于普通企业实施限电、限产,而北方的山东、吉林、辽宁等省份的限电情况更为突出.尤其是东北多地从9月23日开始,出现了用电高峰时段突然拉闸限电的情况,不光限制了工业生产,还影响到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转,乃至于引发安全生产
期刊
2021年三季度,随着恒大等多家房企现金流危机及违约风险陆续暴露,房地产行业进入多事之秋.新房、二手房以及土地市场明显转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学区房整顿、融资收紧等政策悉数推出,众多房地产企业濒临流动性危机,房地产行业硬着陆风险已现端倪.rn中国最饱受争议的产业莫过于房地产,没有哪个行业对国民经济运行起伏的影响,能和房地产业相比.为了呼应市场关于楼市宏观调控以及金融货币政策是否会走向放松的关切,本期杂志封面主题聚焦房地产行业.
期刊
复杂的房地产局面正考验着各方智慧.它既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又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颇为严峻的形势,等待慢慢化解,无疑需要定力和耐心,更需要智慧.rn部分城市高企的房价,已经显现出各种弊病,无论是对消费的挤压,还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城市竞争力的弱化.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则颓势渐露,随着人口外流以及经济的不景气,甚至可能滑入下行通道.
期刊
构建更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运行实践,从收入、管理和支出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缓解我国社会养老保障负担压力的对策,提出在收入层面着力提升社会养老保障费实际征收能力和征收努力,在管理层面加强盈余管理以“开源”,在支出层面适当增强养老金待遇累进性以“节流”和“提效”的多重举措,以助力我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其引发的社会养老保障压力.
2021年10月11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戴维·卡德(David Card),与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Joshua D.Angrist)和吉多·W.因本斯(Guido W.Imbens)分享了这一奖项.在颁奖词中,对卡德教授主要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的经验性贡献”,而对于安格里斯特教授和因本斯教授,则是“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学贡献”.
期刊
苏伊士运河连续阻塞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中欧班列各平台公司和相关货代收到的货主对于中欧班列的咨询量激增至以往3倍,推动相应线路中欧班列的价格比此前上涨10%-20%.“黑天鹅”事件下,中欧班列在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其时效快、全天候、分段运输的优势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中欧班列成为“黄金通道”的潜力凸显,不仅是我国物资运送战略安全的“大后方”,也有望做好扭亏为盈的“经济账”.应抓住历史性机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运贸产投融”一体化、创新供应
社区生活圈建设是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抓手之一.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下社区生活圈的发展要求,分析宁波市三江片社区生活圈建设现状情况,剖析存在问题,立足国家要求、结合宁波实际,提出分级配置、按需谋划、特色营造、公众参与等发展对策,为促进全域城乡高质量发展、宁波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参考.
面对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的社会事实,2021年5月31日,中国政府宣布推出“三孩”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近十年“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新调整.rn“三孩”政策实施后,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国不断下滑的生育率,依然是尚存争论的话题.但惟一能确定的是:无论生育政策如何调整,生育政策所对应的生育服务配套措施如果不能及时跟上,不仅无法缓解生育率下滑,而且很难得到中国职业女性及其家庭的普遍欢迎.
期刊
引言rn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实现碳达峰,137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rn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以来,中国正逐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实现目标.
期刊
在202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中国未来40年设下开创性的愿景.这一用温度、脱碳率或百分比表示的气候目标,可以通过无数种方式转化为经济和金融路径,具体因技术发展、政策和生活方式偏好而异.在国家层面,规划此类路径最有效的方式是制定具体的短期脱碳路径和战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