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专家齐聚南昌共话特殊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记者 徐光明)4月14~15日,中国·南昌特殊教育學术研讨会在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
  台湾师范大学吴武典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名誉主任许家成教授,台湾东华大学林坤燦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向友余教授,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海涛副教授分别就“融合教育中课程融合的思维”“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学校本位班级融合教育实施指标评量系统之应用”“融合教育的2+1模式推动”以及“自闭症儿童多元干预的音乐治疗实践”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专家、学者开展“当前融合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确保融合教育的教育成效”专题学术交流。
其他文献
一哲学家带他的学生们游历,一天,他们在郊外休息,老师看着杂草丛生的旷野,问学生,如何除掉旷野中的杂草?学生们有的说用锄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洒上石灰也许更好。看学生议论纷纷,老师说:“这样吧,你们按自己想的方法去做,一年后,再来这里。”一年过去了,学生们如约前来,可等了好久,也没看到老师,却看到了他们去年坐着的地方,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学生们恍然大悟: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只有种上庄稼。要想让自
期刊
1950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西省第一份期刊——《江西教育》创刊。  2017年5月,在这个平凡年月的一个平凡日子里,江西省教育工作的指导刊物《江西教育》迎来了创刊1000期的历史性时刻。  本固枝荣,硕果满园。《江西教育》创刊以来,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传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  大风
期刊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1000期《江西教育》。1000期杂志,在这悠长的岁月里,流走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情怀。  67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西教育》的前身《教育工作》应运而生。这是我省最早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服务的教育刊物。上世纪50年代,由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题写刊名、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第一份期刊《江西教育》诞生了。从此,记录并推动江西教育发展成为这份期刊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一度停办,今年恢复招生,江西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用了三年时间,“向死而生”。  办学艰难,毕业生就业率低,2014年,江西启动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之初,该专业停止招生。  “谁知,师生的内生动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专业多方调研,调整培养方案;十几位教师,80%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生发奋学习,考研上线率由10%上升到55.5%,就业率也逐年上升,今年高达94.4%。”该校教务处处长张
期刊
教育界的人比较含蓄,哪怕从教几十年、当局长校长几十年,都不敢轻易说一句“我是教育家”。其实,我们可以向文艺界学习,文艺界的“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等,都明确昭示着他们敢于“成名成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大大方方地追求成为教育家,以成为教育家而自豪。  教育家成长,首先要有好的种子或苗子。如果是灌木,它就长不高,只有乔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
期刊
原来租用三中校园办学,低谷时仅200多学生的上犹县职业中专是2015年9月搬入新校园的。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依靠县财政资金全面装备了各种系统和实训基地,校建资金已投入6800万元,设备资金也投了1000多万。现在公寓楼、图书馆、农民培训大楼已规划到位,总投资将达到1.23亿元。  改善条件,瞄准就业,学校现在有1045名学生,“这两年好多用工单位来要人,只愁毕业生不够”。校长蔡云峰介绍,等学
期刊
喘着粗气,艰难地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攀登,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卢青萍老师拖着被病魔折磨已久的身子一步步走上讲台。  这是樟树市张家山学校师生常常能够看到的画面。师生们说,每当看着卢老师连走路都几乎耗尽力气的时候,心里非常难受。在一次全市片区校长会议上,校长陈金生说起卢青萍老师带病坚守工作岗位的事迹时,说着说着就“呜呜”地哭了起来,会场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位顽强的乡村女教师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
期刊
坐落在偏僻乡村的峡江县戈坪中心小学,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学校的建筑典雅精致,散发着浓郁的庐陵文化气息;学校的“文化运动广场”上画有一个大象棋盘,用水泥做成的棋子重达10多斤,老师经常会在“大象棋”上摆出残局,吸引着学生来破局;学校有两个灯光篮球场,教师在灯光下进行激烈的篮球比赛,激烈的厮杀声在寂静的乡村夜空回荡……从去年开始,该校成立17个学生兴趣小组,每个学生都参加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组,激活了教
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稀有稀散实验室”,20平方米,出奇安静,只有真空泵里发出微弱而有节奏的声响。在这摆满试管、试剂、量筒的操作台前,宋金如老师已经站了3个多小时了。  虽然前两天脚被磕了,行动不便,宋金如还是和往常一样,按时来到学校实验室,做了7个多小时的实验,从60岁退休开始,她已经坚持了30年。  退休前,宋金如是东华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系主任,忙于行政事务,只带过一个研究生。“退休后,我做
期刊
“太感谢史校长了,他真的为我们村解决了大问题。”说起史光荣,左畲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左畲村地处万年县最西边,是齐埠乡最偏远的自然村之一,村子地貌呈扁担形,狭长多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育龄人口的减少,农村小学出现了大量不足几十人的“袖珍”小学。左畲村同样如此,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乡中心小学、县城学校,甚至私立学校读书。由于学校偏僻,很多学生上下学不方便,家长也只能无奈地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