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效果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元月—2018年元月)收治的90例符合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指征的宫外孕患者,根據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β-HCG水平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β-HCG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β-HCG水平恢复时间和包块、腹痛、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β-HCG水平、PRG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93.33%、(16.33±3.49)d、(13.73±4.79)d、(8.23±0.99)d、(33.73±4.79)d、(100.96±20.41)U/L、8.89%均优于对照组73.33%、(27.43±5.09)d、(51.43±4.19)d、(19.83±1.85)d、(21.43±4.19)d、(347.34±136.34)U/L、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14.3977、12.0652、18.6574、37.0860、18.6574、11.9888、6.7637,P<0.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提高宫外孕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宫外孕
  宫外孕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地方着床,大多发生在输卵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希望治疗方法可保护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1]。目前临床的保守治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其中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通过抗孕酮作用来促进绒毛组织坏死、黄体萎缩[2]。氨蝶呤则是通过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DNA合成,对细胞的增生进行抑制,进而破坏胚胎组织[3]。但黄会红等人[4]研究显示,小量持久或单次使用甲氨蝶呤虽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就探讨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元月—2018年元月)收治的90例符合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指征的宫外孕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年龄22~38岁,平均(30.92±1.24)岁;停经时间30~48d,平均(40.25±6.14)d;包块直径2.8~4.9cm,平均(3.54±0.47)cm;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年龄23~38岁,平均(30.84±1.34)岁;停经时间30~49d,平均(40.32±6.04)d;包块直径2.8~4.8cm,平均(3.42±0.54)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符合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指征者:(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3)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者;(2)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3)重要脏器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90206,规格型号:2ml:50mg),5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再口服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规格型号:10mg*1片/盒),50mg/次,2次/d;用药过程中复查HCG下降情况及B超监测包块大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β-HCG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无效:治疗后患者包块、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β-HCG水平无改善;一般:治疗后患者包块、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β-HCG水平明显下降;有效:治疗后患者包块、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消失,β-HCG水平恢复正常[5]。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β-HCG水平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β-HCG水平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β-HCG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β-HCG水平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宫外孕为临床常见的妊娠疾病,统计显示,90%均为输卵管妊娠,究其原因,可能是输卵管出现了炎症,致使输卵管发生阻塞或功能异常,导致受孕卵子不能有效着床[7]。宫外孕需及时有效治疗,否则可能出现急性出血性休克,威胁患生命安全,β-HCG是一种特异性激素,由胎盘分泌,正常情况下,受精后β-HCG水平会持续上升,若每2dβ-HCG水平增加>66%,则为正常妊娠,反正则为宫内发育不良或宫外孕,因此检测β-HCG水平有重要意义[8]。甲氨蝶呤为临床常用的抗代谢药物,能有效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四氢叶酸形成和嘌呤核苷酸以及嘧啶核苷酸、蛋白质、DNA、RNA合成,最终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细胞死亡[9]。但研究显示[10],甲氨蝶呤虽然有治疗效果,但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米非司酮是受体水平的抗孕药物,能与机体孕酮竞争抑制出现拮抗作用,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可以抑制孕激素的活性和蜕膜的发育,当绒毛板与蜕膜分离后,就会逐渐死亡[11]。王莉萍等人[12]研究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可共同发挥效果,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β-HCG水平恢复时间和包块、腹痛、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β-HCG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可优秀奥提高宫外孕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楠.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分析[J/OL].当代医学,2018(33):133-135
  [2]张宏.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62-63.
  [3]吕小蓉.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0):50-51.
  [4]黄会红,晏香花.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29):58-60.
  [5]邢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宫外孕患者血β-HCG转阴及临床症状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1):28-29.
  [6]郝志峰,杜淑静,李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宮外孕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0):1812-1813.
  [7]李幸丽.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用对宫外孕的治疗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10):138-139.
  [8]赵梅.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9):60-61.
  [9]朱秀梅.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于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8):124-125.
  [10]毛芳.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8,15(10):123+122.
  [11]刘春.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疗效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8):111+131.
  [12]黄娟,何平.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7):106-107.
  [13]孙婧洁.宫外孕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09):88-89.
  [14]王莉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5):67-68.
其他文献
关键词:杀虫双中毒;多学科会诊;血液净化方式;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杀虫双中毒时有发生,但一起3人中毒致二死一危病例却十分罕见,应用MDT平台、血液净化方式、特效解毒剂等治疗,成功抢救一例危重患者,现将救治经验总结如下。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299-0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以“腹痛4小时伴呕吐1次,水泻1次”为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8年11月产科收治的产妇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0.1%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宫口开至4 cm 、6cm、8cm、10 cm时的镇痛效果、追加药物次数、PCA按压次数、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时间段VAS疼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阑尾炎应用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诊阑尾炎患者,根据不同诊断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5)采用彩超诊断,对照组(n=45)采用病理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疾病诊断符合率对比97.78%vs100.00%差异不明显(χ2=0.0986,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93.33%vs73.3
期刊
摘要: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有创诊疗技术的发展,致使血液感染发病率逐渐升高,菌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后所致的一种感染状态,而菌血症治疗时间长,费用多,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血培养是血液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即使阴性也不能除外感染,淋巴细胞亚群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原菌感染后,会发生一系列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本研究选择107例血培养患者,分析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找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在小儿急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腹泻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7个月-2岁组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1-6个月组、2岁1个月-6岁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的意义重大,可为临床治疗提
期刊
【摘要】目的:研讨精神科疾病应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择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并行对症治疗的精神科疾病病人78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的差异将这些病人列入联合组、参照组,各组39例,参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方法前提下加服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评定并对照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评分、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各项症状评分对照并无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恢复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门诊和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措施。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门诊和急诊中的预检分诊差错事件,共计40例,研究开始于2020年1月,结束于2021年1月,收集所有预见分诊差错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影响其准确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的预检分诊差错事件中,有17例预检分诊差错事件因护患沟通不畅所致,占比42.5%(17/40);有7例预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塞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3)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53)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d、5d、7d、14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自理能力都造成了重大影响。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神经介入手术的效果较好,但是对患者康复中需要卧床休息,为了保证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介入护理干预。本文通过实践案例对介入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介入护理;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