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恐慌——兼谈太平军恐怖形象之成因

来源 :安徽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天国时期,一场遍及江南、造成大量人口损失的社会恐慌风潮迅猛蔓延。民众迁徙避乱和自杀殉难是战时社会恐怖的两个重要表征,而战争、灾荒瘟疫和生产破坏等所致物价飞涨是社会恐慌的共同诱因。究其根源,还在于民众对太平军恐怖形象的巨大恐慌。民众对太平军的恐惧,既有先天立场和观念的排拒,也有在政治宣传、时人传述、匪盗栽赃、谶语谣言和太平天国社会战略弊端等多项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后天观念和利益对立,同时也存在求生求安和从众的心态。需要强调的是,既然社会恐慌和太平军恐怖形象的形成并非只是太平军主观作为所致,那么在区分咸同兵燹之责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太平军一身,除战争、灾疫等客观环境外,还应看到交战主体的其他方面,如清军、团练、外国雇佣军和土匪等的害民之举,这一点在评判太平天国功过是非时自须正视。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危及众多国家,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一些国家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掀起了排华运动,大批华侨遭受迫害,被驱逐回国成为难侨.南京国民
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图书馆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弘扬,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和馆藏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理
536年前后,地中海周边地区出现一次重大气候灾难。长期以来,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收集困难、成因及影响难以确定、不同学科问缺乏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尘幕事件”一直未能引起学界
明清之际,江南地方社会发生较大变动。较之明代,清代文人的活动空间日渐收缩,重心由城郊转移至城内。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相对于明代游狎之风盛行,雅集和结社成为清
本文模拟铜导线在火灾前发生过负荷,制备出不同电流条件下的过负荷样品和过负荷后火烧样品,以及单纯火烧样品,然后通过肉眼观察铜导线残留物的宏观形貌特征,用扫描电镜观察线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