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发展态势分析

来源 :生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是维持和提高人类福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梳理比较了2002—2019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国内外研究主题及其演变路径.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呈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两国发文量占比最高,各机构间合作度较高、跨国交流较活跃.国际上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生物多样性成为最大关键词网络节点,城市中的环境影响、景观视角下绿色空间、土地利用的保护与管理以及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影响亦是热点.国内研究则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的融合、城市化或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生态安全格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近20年来,国际上研究热点演化表现为:城市中的生态学—城市的管理—生物多样性与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与人类福祉;国内方面则经历从城市森林—生态用地与生态城市—城市或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演变过程,而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存在问题包括: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作用机理认知不足、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较低及其实际应用受限、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量化和不利服务的研究滞后;基于多学科整合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亟待突破.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深入探索的5大重点领域.
其他文献
港口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港口用海对所在海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有待剖析.为此,以南沙港海区为研究对象,对该海区的水质和浮游植物开展了为期3年的监测,分析了监测指标的关联.结果表明,南沙港海区水质受港口用海影响不显著,除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超过了港口航运区四类海水的水质标准外,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悬浮物、石油类、铜、铅、锌、镉、汞、砷、铬等指标均达标.各站位的浮游植物门类组成均是硅藻门和绿藻门种数最多,两者占了总种类数的76%以上.自2017年至2019年,各站位的种群由以硅藻门的
当前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已经大面积退化.由于该区域地势复杂,除滩地之外,不同坡度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研究亟待加强.针对退化草地恢复已有大量研究,然而对草地干扰相对较低的无纺布覆盖技术研究薄弱.基于以上,在三江源区不同坡度的高寒退化草甸通过铺设无纺布,来探讨无纺布对不同坡度退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缓坡地地上生物量、植被高度、土壤水分显著低于陡坡地;无纺布覆盖能显著提升植被地上生物量、 盖度、 物种分盖度和、含水量以及碳、氮积累;且对缓坡地植被地上生物量、 物种分盖度和
陕北榆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其沉积地层主要为细砂.基于该地区大量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本文共收集了83组砂样动三轴试验数据,并分类统计分析了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三种密实程度的砂土在8个典型剪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统计值.选取一个典型钻孔,建立土层地震反应模型,分别以本文“统计值”、“规范值”和“推荐值”作为模型参数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并对反应得到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与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对奎濉河典型小流域进行实地调研,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生活源污染负荷率最大,达到57.32%,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75874.04 kg,其中COD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39812.58 kg;养殖业污染负荷率为35.33%,达到18741.73 kg,种植业污染负荷率为7.35%.在3个评价因子COD,TN,TP中,以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达77.17%;其次为TN,污染负荷率为16.83%;TP的污染负荷率为6.00%.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小
皮质醇(Cortisol)是鱼类主要的糖皮质激素,其含量的高低变化会对鱼类性别分化与性激素合成产生关键影响.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是由人工合成的皮质醇衍生物,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水域中被频繁检测到,对鱼类的生殖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研究以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为实验对象,将获得的青鳉胚胎分别暴露于含20、200和2000 ng·L-1倍他米松或皮质醇的孵化液中,研究皮质醇及其衍生物-倍他米松对青鳉仔鱼阶段性激素合成酶与性腺分化的关键节点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其对性腺分化与
鸟类是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媒介,它们的形态和取食行为特征是影响种子传播的主要因素.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属樟科(Lauraceae)润楠属的常绿阔叶乔木,依赖鸟类取食传播种子.2019年6—8月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开展了鸟类对宜昌润楠果实的取食和传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共有14种鸟类取食宜昌润楠果实,乌鸫(Turdus mandarinus)和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是主要取食鸟类,两者取食频次分别占43.8%和17.9%;总取食量较高的鸟类依次为
土壤是草地植被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性能的影响,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度放牧、中度放牧、不放牧草地,对表层0—30 cm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19个指标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9个主要贡献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土壤健康状况。结果显示:(1)放牧强度的增加改变草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随放牧强度
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1991-2019年国内碳排放研究进行梳理,得到我国城市碳排放研究科学知识图谱.梳理国内“城市碳排放”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构建城市碳排放研究框架体系.研究发现:(1)近20年国内城市碳排放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以实证研究为主,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跨学科的研究也较少;(2)研究精度和深度不够:各行业部门碳排放研究主要是诊断性地对碳源及影响因素的梳理,缺乏具体因素作用过程和机制的探讨;(3)基于空间数据的碳排放研究缺乏,数据收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维护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保持生物多样性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增加或丧失对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传染病特点及其危害.重点对驱动生物多样性变化及传染病加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饲养业发展、野生动物贸易、外来入侵种、社会生态背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和应对传染病,营造人居健康环境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依据.
从多个视角探讨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生境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旨在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基于伏牛山地区森林类型分布图、土地覆被及DEM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和ArcGIS软件,从区域、森林类型和垂直带三个视角探讨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生境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79,整体处于较优等水平;②从不同森林类型来看,以人工林为主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以及林龄较小的栓皮栎(Quercus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