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分占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探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但它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有效化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机制。从劳动分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回顾农村经济的变革过程,能够客观地看到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能否从事有效劳动,或者说有效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农村劳动力。这就说明,向农村提供充足的有效劳动的机会,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
其他文献
自组织临界性为灾害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级配的散粒体沙堆实验,发现散粒体SOC与粒径的非均匀系数有关.实验表明随着非均匀系数的逐渐增大,散粒体呈现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根据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环境科技到2010年,通过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呈现粗放式特征,并出现逆转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宏观角度看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从微观角度看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作为微观经济
在西方思想中,他者由认同产生。跨文化传播在各种思潮和文化冲突的裹挟下,聚焦"他者的表征",发展了颇具反思性的"他者化"概念。但这种反思未能面对一个难题,即认同制造了他者
采用特尔菲法,选择4个一级因子和14个二级因子,建立洪灾风险评价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对同一层元素相对重要性比较,决定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福建省6
农业旱灾的形成是降水不足、不均与农业生产系统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脆弱性的高低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灾情的作用.本文以湖南鼎城区为例,通过分析该区旱灾致灾因子的特点,
近几年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当前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稳固,粮食市场基本上是由强大的国有粮食部门所垄断的市场结构,粮食直补未能协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技术、
自2008年起,以央广中国之声和央视新闻频道为代表的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台完成了新闻播出模式的轮盘式改革。作为一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播出方式,轮盘模式曾经对我国广电新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