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县图书馆联系着广大城镇和农村,担负为本县工农业生产、为广大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的任务,它们要为农村种植专业户和养殖专业户服务,为他们发家致富提高实用性科技信息。可是,目前我省有部分图书馆并不能满足当地百姓的阅读需求,已制约了河北省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对县图书馆现状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县级公共图书馆 现状 思路
  
  2009年,我在鸡泽参加国庆安保期间,常到鸡泽县图书馆借书,并不时与该馆康馆长谈论一些图书馆问题,并对该馆情况做了一些了解。该馆2003年成立,2008年在现址盖的办公楼,占地1410平方米,馆藏12000册,员工11人,大部分员工都是来自教师队伍,且都是中青年,图书馆对他们来讲,并不是非常熟悉的行业,认识只限于借还图书。安保回来这一年多,我通过与邯郸地区其他县级图书馆人员的交流、走访,结合网站有关河北省的县级图书馆的情况了解以及电话交流等形式,发现河北省的县级图书馆的状况不容乐观,有些图书馆甚至根本不能完成联系广大城镇和农村,担负为本县工农业生产、为广大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的任务,图书馆专业人员人才严重匮乏,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在这里,我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出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普遍状况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使最为需要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知识信息的最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求知愿望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将其服务直接延伸辐射到乡镇、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以其服务面最广,服务对象最多而成为图书馆体系中最重要、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把县级公共图书馆搞好,对于提高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省县级公共图书馆状况如何呢?
  客观的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县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快速的发展,从数量上看,100多个县基本上达到了每个县都有图书馆的目标。但是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建馆时间短等原因,有的县级图书馆藏书较少,新书补充不足,设施设备落后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个别县只有馆员,简单的办公室,根本没有馆舍和藏书。
  1.普遍“空壳”化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消费型的公共事业,需要充足的经费才能维持和发展。近年来县级图书馆职工的工资财政基本能支付,可是购书费、业务费少的可怜,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买书的县图书馆不在少数,欠账多、问题多,名存实亡的多。在馆舍建方面虽然这些年来馆舍建设步伐加快,但还有许多县馆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许多县馆正在使用的设备还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为信息化重要结点的公共图书馆看不到丝毫信息化的文名成果。总之,没有经费,无法补充资源;没有资源,县馆就行不成服务能力;没有服务能力,就吸引不来读者;没有读者,县馆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发挥作用就是空谈。
  2.人气不旺
  正是以上原因造成了县馆人气渐淡,设施读书环境落后,藏书更新慢,这是制约图书馆人气不旺的主要“瓶颈”。在鸡泽时,我曾问过宾馆的一些员工,有的说去县图书馆一年没有几次,究其原因:一方面没时间;另一方面是图书馆书又老又旧,并且小说多,新技术类的图书太少。还有的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有图书馆,更别提如何办证借书。可见,图书馆在当地群众的头脑里地位是如何低微。县馆人气不旺加剧了当地政府对图书馆作用的轻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饥渴”的状况,使人们在头脑中建立起重要的认识,保障基层读者阅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据中国图书馆协会调研,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可称为“庞大”,我省部分县馆情况更为突出。工作人员来源参差不齐,构成杂乱,专业人员奇缺。长期以来,县图书馆在一些领导和部分人眼中是一个比较清闲舒适的单位,又因端着政府财政供给的“铁饭碗”,就成为照顾关系的首选单位,更有甚者把图书馆当成了老弱病残的养老院,因而专业人员难以调入图书馆自然在情理之中。由于体制原因图书馆没有用人的自主权,完全由上级部门决定人员的进出。于是出现了一方面超编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却是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奇缺。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对于一个县级图书馆来说有10名工作人员就够了,可现状却并非如此,个别馆通过关系挤进来的多达数十人。人员的庞杂和超编不仅加剧了经费的紧张,而且造成了人浮于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出路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体系当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公共图书馆水平和服务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没有丰富的资源,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县级图书馆,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的链条就会断裂,形不成对全体社会成员公平获得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因此,县馆应该看到自身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突出重围,寻找出路。
  1.争取县级政府及各方面的支持、投入
  一是積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改善图书馆硬件环境。二是把图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增加购书专项经费。三是尽快促成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摆脱困境的最好出路。如许多县馆参与的全国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较好的弥补了县内馆藏图书的不足,这无疑是对其他图书馆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再有争取地方企业的捐助,热爱乡土建设的有识之士的援助,通过社会赞助等多种形式,开辟新途径,改变目前县级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短缺的不利局面。
  2.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目前,大多数县馆的服务半径只有2─3公里,在此以外的群众利用图书馆就不太方便了。因此,县级图书馆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坚持走出去,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做好宣传,如可以要求每个干部职工走进各单位和读者开展信息咨询活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同时,巧借“三下乡工程”,力争图书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农村和进家庭,建立图书流动机制,使“死书”活起来。
  3.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业务素质
  人才是第一资源,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图书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来开展的,“以人为本”应该贯穿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始终。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逢进必考的政策不断地深入,在引进图书馆人才时,最好招入图书馆专业应届毕业生,因为一是使队伍年轻,二是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对于现有在岗人员,要提高他们三大素质:一要培养“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甘为人梯,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二要开展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专业文化素质。三要灵活运用所学及现代化工具,创造性的开展图书馆工作的技能素质。
  4.把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任务
  县级图书馆信息服务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只有当地的经济发展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才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图书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县图书馆要以一次文献为基础,二次文献为重点,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导形式的新信息服务模式,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县级图书馆要充分调整服务内容,开展多方位信息服务,力求增强信息服务的实用性与即时性,季节性服务是按农作物的季节要求提前为用户提供种植信息服务,如初春提供农作物的播种新技术,初秋提供各种农作物施肥技术等。即时性服务是根据用户生产项目,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生产当中了解情况,及时提供一些与该项目生产阶段有关的文献、信息和建议,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咨询问题。
  县级图书馆要依托现在正在兴建的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这个最佳平台,及时把信息辐射到乡、镇、村及村办企业和个体户。当然还要设立兼职人员,及时反馈基层信息应用所产生的成果等。不定期的开展培训班,辅导和普及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炎编 图书馆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版.
  [2]周朗,李晓清.人民日报,2006.1.13.
  [3]刘海根,罗小群.江西日报,2007.6.27.
  [4]王晓红.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问题的探讨,贵图学刊 2007(2).
其他文献
农村教师培训是新形势下践行农村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福建省6个县18所农村学校435名教师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教师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