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朱萍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嘻嘻,孙校长您好,我有事和您商量,您有空吗?”朱萍老师满面笑容地站在我的面前,她一手拿着语文书,一手拿着笔记本和钢笔,脸颊通红,两眼笑成弯月,嘴里正气喘吁吁呢。我知道她一下课就急急忙忙从教室赶到我的办公室,和我商量她公开教学的教案。
  不管什么时间,我总看到笑眯眯的朱萍,她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快乐、满足、从容。她脸庞微红,架着一副眼镜,杏眼,很有神采,棕褐色头发微烫,披在脑后,清纯、自然、大方。
  朱萍老师是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作文教学上颇有研究,在南京小学语文界有较高的知名度。说实话,我也比较欣赏朱萍老师,为什么?我以为朱老师身上有中国古代文人“温、良、恭”的遗传基因。她温文尔雅,温柔敦厚;她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她谦虚有礼,为人谦逊。
  我曾问过学校年轻的女教师:你们比较欣赏学校哪位女教师?
  不少人跟我说:“我欣赏朱萍老师。”
  “为什么呢?”我追问。
  “她不仅工作出色,课上得好,而且生活也有品位,化妆得体,衣着典雅,是一位懂得工作和生活情趣的人,会享受生活。”
  好一个“懂得工作,享受生活”。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怎么可能热爱工作、热爱儿童、热爱教育呢?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的一句名言:尽力工作,尽情享受,以儒家的入世情怀工作,以道家的出世情怀享受。只有真心懂得生活真谛的人才会艺术地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朱萍老师是否在探寻生活的真谛呢?我不得而知了。但孙敏老师的一句话又回响在我耳畔:“朱萍啊,你为你女儿多存点钱,不要把钱全贴到身上去了!”朱萍闻之,又是哈哈一笑。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苛求自己呢,况且朱萍女儿才刚刚出生不久呢。
  说了这么些,有读者会误解,朱萍是否是追求生活上的享乐,而工作上却不求上进呢?非也。且听我讲两个小故事,您恐怕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2009年《江苏教育》杂志决定做比较大的创新,其中一项就是设栏目主持人。承蒙主编看得起我,让我做语文栏目主持人,主持一期话题。我确定的话题是:文本解读的“度”在哪里?编辑把我这档话题定在2009年第3期,按发稿进度必须在1月底之前全部交稿。2008年12月15日,我约请成尚荣、周益民、林春曹等专家、特级教师到我校开约稿会。我们作了分工,每人写一个话题,其中:文本细读的“细”度在哪里?由我再约请一位特级教师撰写。可能是我在电话中没有说清楚的缘故吧,另请的特级教师在手术后给我写了一篇稿子,但因要求有误,不符合编辑要求。此时日历已翻至2009年1月20日了,到交稿日子剩下10天左右时间了。让这位特级教师重写吧,人家刚刚手术不久,太不人道了!况且,恐怕是我在电话中没有说得特别清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了。可是短短10天时间叫谁来写这篇稿子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哎,请朱萍写一篇怎么样呢?我突然有了主意。
  我立马打电话给朱萍,当我把意思表达完之后,听到了朱萍老师温婉的声音:“孙校长,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我一定尽全力写好这篇文章。”当天我请朱萍到学校(当时已放寒假),当面讲清文章的要求,并把我的一篇文章和周益民的文章给她参考。
  到了24日下午(腊月二十九),我也顾不得新年将近了,又打电话问朱萍稿子进展情况,朱老师在电话中回复我:“初稿已写好了,但还需要修改。今天下午刚好带女儿回娘家,晚上赶回南京,再迟也会把修改好的稿子发到您邮箱里。”第二天一早我打开邮箱,朱老师的邮件是晚上23:45发给我的。我内心一阵感动:朱老师辛苦了!我打开文章仔细阅读,看完全文我再次感动了。朱老师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参阅了多篇文章,文章的质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朱萍在《于细微处见精神——也谈“文本细读”》一文中提出四个观点:“细读”课文需先“粗读”全文,把握整体,捕捉应该“细读”之处;“细读”课文应扣词析句,由表及里,“悉心”感受形象,体悟意义;“细读”课文需放飞想象,瞻前顾后,努力丰富形象,升华认识;“细读”课文还需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着力丰富语言素养。从这四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朱老师把粗读和细读的关系,细读的方法,细读重在关注语言,感受形象阐述得十分精辟到位。我深切地感到:朱萍是有爆发力的,是有潜质的,是有吃苦精神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上半年,江苏省名校名师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朱老师身负重任:要上一堂有质量的作文展示课,要参加“情智语文”高层论坛。朱老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第一次试教不成功,全部推翻重来。我记得非常清楚,听完朱老师的试教课,我和语文组骨干教师就坐在六年级语文办公室讨论朱老师的作文课。
  “一定要让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写作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要让孩子有话写,有情吐”。我首先表达我的主张。
  “我有一次上课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盯着我的头发,我问他们为什么,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起来,老师的新发型真好看!”一位老师不经意地说起孩子们的兴奋点。
  “哎,那就让孩子们写写发型如何?”朱萍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眼镜后的眼光炯炯有神,光亮夺目。
  “好,就写老师的发型!”我一拍巴掌,“就这么定了!”
  哎呀,下面的讨论可热闹了:有的说,小朱,你去搞个爆炸头,让孩子们眼前一亮;有的说,小朱,你去买个假发戴上,让孩子们认不出来;有的说,小朱,你去剃个小平头,让孩子们大吃一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朱老师献计献策。那一次的讨论会呀,直到今天都有人津津乐道呢!你看朱萍,不时哈哈大笑,笑得连嘴巴都合不上了。
  其实,上过公开课的人都知道,别人的点子再好,主意再多,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呈现在课堂上的必然是一锅大杂烩。我知道,这一周,朱萍回去有事做了,日子“不好过了”!
  一周之后,朱萍第二次上试教课,我校“情智语文组”的骨干教师全部到场。“叮铃铃——”铃声刚落,朱萍上场了,我和全体教师眼前一亮,朱萍变了:甜甜的笑脸,头上顶着一头西瓜直发,垂下的直发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朱老师笑嘻嘻地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朱老师今天有什么变化么?”“有!朱老师变年轻了!朱老师变漂亮了!朱老师的发型改变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了。“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发型。”说完,朱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了“聊聊发型”四个大字。一堂作文课就在这样充满惊奇、充满发现、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朱老师的课设计新颖,由教师发型为观察之点,激发情趣,教给方法;然后拓展开去观察身边人的发型,举一隅而反三,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最后再由聊发型提升到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朱老师的设计是何其得巧也、何其得妙也、何其得具有深度也,让我们观摩教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神情一振。
  记得6月12日江苏省名师名校公开课后,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陈萍在点评时是这样评价朱老师的作文课的:“请问在座听课的各位老师,你们有谁在上小学时摸过自己老师的头发?可是,今天朱老师的学生却很幸福,他们自始至终都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观察、思考、倾吐……我很敬佩朱老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精神以及她的教育智慧。朱萍就是语文!”
  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富有情趣,追求品位,温良恭让,清纯可爱,这就是新时代的学科带头人——朱萍老师。
  (孙双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朱萍老师的签约导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形势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的腐败问题,廉政体系的建设成了经济建设中重中之重的任务。会计监督是新
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重温经典铭训,感沐思想信仰,体悟道德精神,不仅有助于广大党员领导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建筑企业尤其是路桥项目的的管理要求也不断增高,抓好相关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现代路桥项
今年一季度,北京房价涨幅究竟是7.6%还是14.8%,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业内人士对房地产价格统计的方法论的一些思考。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is year,
由于政府对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公立医院开始从政府一手掌控的局面向自力更生、自负盈亏的开放多元化市场形态转变。加强和完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能够
六、七十年代,教育杂志所登载的文章,徐州一带的作者极少。八十年代初,在翻阅报刊时,署名“张庆”的文章逐渐增多。那时,正值拨乱反正的年代,他的文章,富有新意,切中时弊,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颇受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当时,我是铜山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刚刚步入“不惑”之年,多么想求教于张庆先生,力争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以弥补“而立”之年文革带来的惨痛损失!怎奈,徐州市和徐州地区是两家,铜山县
难以忘怀,2004年9月10日,恢宏的南京市人民大会堂内,华灯耀眼,笑声融融,全区中小学教师欢聚一堂,庆祝第十一个教师节。那天,我获得了南京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从局领导手中接过光华璀璨的金质奖章,掌声海潮般地从台下涌来,一股暖流顿时浸漫我全身,热泪盈眶!我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14年了,春去秋来,在我钟爱的岗位上,有成功,有挫折,有甜蜜,有苦恼,但我始终感到,我很幸福,因
当前,我国交通建设迅猛发展,道路与桥梁的施工质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道路与桥梁的过渡段会对其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产生影响.怎样对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进行合
如果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形成竞争状态,保持生机和活力,那么课堂节律就会波澜起伏,充满吸引力,学生听课就会兴奋而专注,课堂沉闷的现象就会得到改变。    一、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问在重点处,问得有价值。所设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出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深入地去读书,去思考,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教学《将相和》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