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语文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语法是语言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对语法教育不知怎样教,如何教,语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语法素质不高,语文综合素质下降。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加强。我们应该明确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教学,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病句修改
  一、高中语法教学是必要的
  語法体现的是语言符号和符号组之间的关系。语法是语言得以正常发挥交际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语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语法教学的作用也是无可置疑的。原因有三:
  原因一: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理解”第三点是这样描述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一规定明确地告诉考生,古诗文是要考语法的。
  原因二:关于《考试说明》“语言文字运用”表达运用七个考点:
  【考点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考点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点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考点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七个考点都要用到语法知识。
  原因三:作文更需要语法知识。2011年福建省高考其中一篇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引起人们争议,甚至怀疑作文可能是语文试卷中最缺乏信度与效度,也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起着很负面作用的一个板块。争议原因很多,其中被诟病是语言表达不合语法,经不起推敲。如题目就是一个歧义句,可从三个角度理解
  歧义: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因热爱而创造
  不仅如此,作为满分作文,该文正文的“……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也是一句歧义句。一种理解是“谎言”,另一种理解是“揭破一切的谎言”,其中的“的”字造成了两可。
  虽然满分作文天生的使命之一就是用来被挑剔的,而且是在放大镜下。但也暴露了高中学生语法知识的淡薄。
  所以为学生补上语法知识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中学生了解自己母语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母语的最基本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确实很有必要。
  在母语自然习得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语法教学是完全必要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网络语言流行的今天,非典型语感将会严重危害学生们的语言习惯,语法知识将会约束乃至纠正不科学不正确的语感,保证语言的健康发展。
  因此,高中必须对语法知识进行补救,给初中忽略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补课,让高一学生有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词类的概念,句子成分和句子主干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古汉语知识是有帮助的。
  二、高中教师有意识比较系统地讲语法知识。
  中学语法教学的效果长期以来一直不如人意。近年来语法学界的不少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都很关心。高中教材没有语法知识的内容,只少量地散见在一些练习中,学生遗忘现象严重;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把语法知识列为教学内容,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样就造成语法教学方向不明,随意性大,而且难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就要高中语文老师发挥自己的专长,语文组集体备课的力量,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张志公先生指出:“他教的可以是少而浅的,然而他钻研的,掌握的,应该是多而深的。”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语法,要有自觉的体系感,要知道得更多一些,了解得更透一些,考虑得更深一些,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把简要的教材处理得更恰当,讲得更清楚,更好懂,才能自如地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只有全面透彻地掌握了教学语法,才有可能研究教法,抓住关键,深入浅出,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学生清楚把握汉语中词语的分类,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解释和用法。其它像实词活用、省略成分、倒装句式、虚词用法等,离开语法分析则更是寸步难行了。所以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授课之时我就先介绍词类的划分、短语类型和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第一遍时学生似懂非懂。讲解课文分析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时遇到这些知识点我就不断复习,不断加深这些语法知识,虽然枯燥,但在不断反复之后,我发现学生印象就加深了,因为回答得上来的声音越来越多。如文言词类活用就涉及词性“沛公军霸上”“军”名词当动词用,驻扎;解释题目就涉及到短语类型,如“烛之武退秦师”是主谓短语(烛之武使秦军退兵)”,“鸿门宴”是偏正短语。
  三、用语法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语法教学同读、写教学现在普遍呈现分离的状况,一般是讲语法时只讲知识,读写教学中很少涉及语法,二者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这就要求必须弄清语法教学同读、写教学的关系。
  如诗歌难以理解在于经常用到倒装句式,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教学《沁园春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可让学生进行调换句式训练,改为“我在寒秋,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学生既了解诗词知识又容易理解多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个长句:“至于这一回在风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很难懂,但只要进行语法分析,就一目了然了。其主干是:“事实---为---明证”。也就是这次事件能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高中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外國作品,翻译成汉语时长句很多。如果不作句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云。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近200字,其实只是一个单句,找出主干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作语法分析学生就很难抓住要点。对一些复杂的复句和句群更要进行语法分析了。
  张寿康先生指出:“语法知识短文的教学,要跟讲读教学、作业、作文教学、听、说、读、写的教学结合起来,结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是无处不在的。”在读、写教学中贯穿语法教学不应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点缀,必须抓住语法能力同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使语法能力的培养真正能够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要注意迁移的问题,使语法学习同课文学习,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形成合理的自然的迁移,使语法知识与技能能够合理类推,恰当运用。
  四、运用语法知识可巧解语文语言类试题
  语言运用题,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学生比较讨厌,压力较大的题目。考试时语言运用也是得分较难的题目。在周考、月考有意识把语法知识纳入考查,由易到难,以引起学生重视。
  解决语文语言类试题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在练习中巩固语法知识。
  病句辨析题大多也应进行语法分析。近几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检测范围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几种病句类型。其中大多属于语法毛病,必须进行语法分析才能解决。
  如:(2011·北京卷)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解析 状语语序不当,把“最初”移到“因五十年前”之后。
  (2011·大纲全国卷)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解析 主宾搭配不当,“失眠是……感觉”改为“失眠是……现象”。
  再如:“两个学校的校长”这是个歧义句,只需对划线短语进行层次分析,就可得出两种结果:“两个/学校的校长”、“两个学校的/校长”。层次不同,意义也不同。
  对句子扩展、压缩、变换等都和语法有关,如2004年浙江卷第22题把一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仿句造句和对对联等类型试题,都必须对所提供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才能抓准题干,应对无误。
  句式变换更要用到语法知识。“常式句”与“变式句”变换。要用到句子成分,单复句知识等。
  单句:
  (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主谓倒装句
  (2)他离去了,在依依不舍之中。状语后置句
  (3)大家都注视着这位新同学,高高的,瘦瘦的。定语后置句,复句
  (4)这果子吃不了,太硬了。因果变式句
  长短句变换要用到句子成分提取主干,分析枝叶,合理排序
  如:(2011·新课标全国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1.找取主干: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2.梳理枝叶
  找出长句中的修饰成分,依次组成短句,有几层意思就组成几个短句:
  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
  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
  3.合理排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虽然现行新教材已不再开设语法专题,但语法的作用不言而喻,希望广大师生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思维发散,对于外界事物兴趣浓厚,好奇心强,动手能力也强,不得不承认小学生的思维要比成年人的活跃的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定式还没有形成。他们想解决问题,也愿意解决问题,为了实现目标,小学生更愿意付出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学生的天性特点,让他们“动起手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思考习惯、实践习惯和创新习惯。  关键词:动手;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有
摘 要:在现代高校,部分大学生自律精神缺乏,面对这样的校园现象,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自律意识,并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校大学生自律机制,探究应用双惟模式解决该问题,构建大学生自律机制。  关键词:双惟模式;大学生;自律  自律是一种高效的自我道德修养的方式。运用内在的道德素养对自身表现在外的行为方式进行自我约束,要求自己不论是有无人监督都能按照自己内心的道德,严格的自我约束,既自律精神。自律,集中
摘 要:小学教育是日后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时刻,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日后成长与学习都有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知道之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渐渐走入佳境,然而面对不断进步与革新的科 学技术水平,小学语文教育怎样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在当代教育领域构建一个属于新时代新环境的小学语文 教育体系已然成为当代不少学者教育家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理念;传统教
摘 要:法制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大学生掌握多少法律名词、了解多少法律条文,而是培养大学生对法的信念,养成一种法律思维的习惯。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必要性,及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思维;必要性;途径  对于一位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了法律知识,掌握了法律条文,未必就能够运用法律,还需要养成一定的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它以合法性为向导,要求在面对有关事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与走马楼西汉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均出自井窖中且都为官府文书档案.相对于传世碑刻来说,简牍最能反映书体演变的轨迹.本文着重通过笔画、部件、用笔对
期刊
众所周知,偿债能力是评估一个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计算并分析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药股份)的股东权益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等财务指标并通过
在世界上众多的超级富豪中,澳大利亚新闻公司总裁鲁伯特·默多克无疑是其中具有最大影响的一个人物。作为全球性传媒帝国的“帝王”,他的影响力遍及除非洲一些最偏远的部落之外的整个世界。中国的观众只要对香港的凤凰电视台不陌生的话,就一定知道它也是默多克在亚洲的一项“杰作”。在澳大利亚,默多克早已被视为“纪念碑式”的人物。1964年他创办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的大报《澳大利亚报》,使这个历史不长、地域辽阔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