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65-01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达到促使人们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适用于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个人和全社会参与结核病控制,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对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作一综述。
  1 影响因素
  1.1 个人因素:①文化程度:徐彪等[1]对苏北农村地区的慢性咳嗽患者和结核病人进行了结核病知识的调查,162 名调查对象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47.5%,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13.6%,结核病的知晓率为49.1%。Cheng等人[2]对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病人文化程度越低,其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就越低,就诊延迟的时间也越长,以致延误就诊与治疗。②职业:有学者[3]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工人、大学生、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商贩等)进行了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知晓率最高(59.70%),而最低的是商贩(35.49%);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商贩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少数商贩甚至是文盲等原因。结果认为,公众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其自身的职业有一定关系。③性别:Nguyen等人[4]研究报道,女性和男性在对结核病的认识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性。女性普遍认为结核病是个很可怕的不治之症,对结核病非常恐惧,害怕得了结核病会被丈夫、家人抛弃。而男性则对结核病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像女性那样对结核病很恐惧。研究认为,不同性别对结核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结核病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结核病的健康教育中,应注意宣传对象的性别,尤其是女性。
  1.2 经济因素:加拿大的研究报道[5],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是结核病的一个比较独立的危险因素,认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和拥挤现象为结核病在当地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经济因素既影响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也影响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制约着患者的就医行为,往往等到病情较重才去看病,且接受规范治疗和管理较为困难,中断治疗,间断治疗,丢失的比例也较高。
  1.3 社会因素:结核病的社会歧视现象是影响病人就诊或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6]。美国研究发现[7],不同文化的人都认为结核病是一种受人歧视的疾病,人们害怕或者躲避结核病患者;结核感染者往往隐瞒诊断或把结核病的症状归因于肺病或哮喘等不太受人歧视的疾病;有些人患病后因惧怕失去工作和受到社会歧视, 有症状也不到医院就诊,即使被发现肺部有病变也不愿去结防专业机构确诊,因此转诊到位率均较常住人口低,造成诊断延误率高。
  1.4 结核病健康教育经费不到位: 结核病防控项目有全球基金的投入,也有地方配套资金的配合。一些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致使结核病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宣传档次低,规模小。
  1.5 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不足:按照我国结核病的形式和任务要求,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和有经验人员的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许多地方从事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或者干脆没有人员从事健康教育,特别是基层农村地区,更是缺乏从事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阻碍了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
  1.6 结核病健康教育的三级网运行不畅,知识普及率低: 结核病是一个贫困病, 越是贫困的地方,结核病发病人数越多。一些地方无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每年仅围绕“3·24”结核病宣传日,做一些表面宣传,宣传形式单一,不能深入基层做科普宣传, 健康教育效果也不明显,结核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低[8]。
  1.7 结核病归口管理和DOTS策略执行不力:结核病归口管理宣传不力,许多医务人员对结核病应报单位,定诊、转诊机构存在误区;或受经济利益驱动,结核病转诊率低,结核病归口管理难以落实。同时,DOTS策略实施质量不高,免费治疗传染性结核病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合理,致使耐药结核病产生。
  2 对策
  2.1 政策支持,全民参与,加大经费投入: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随着疫情的回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结核病DOTS策略的落实,需要健康教育做先导,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健康教育经费,以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9],教育和促进社会人群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就医行为,群防群治,促进DOTS策略的落实[10]。
  2.2 健全三级防痨网,层层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和结防机构应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多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三级防痨网的作用,各级医疗单位初诊发现可疑肺结核病患者一律及时转诊到结防所进行确诊、治疗和管理,大力宣传結核病归口管理,同时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2.3 大力发展结核病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培训: 健全国家、省、地市、县区、乡村的专职健康教育网络,建立一支既熟悉结核病防治,又精通健康教育工作的高素质队伍,以适用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需要,促使防保和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落实,有利于深入群众和农村,普及卫生知识[11-12]。
  2.4 建立结核病健康教育与促进的长效机制: 结核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中心的重点工作与平时工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3 小结
  结核病健康教育作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到某些因素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适当的、有效的宣传形式,将文化程度低的农民,特别是女性,作为重点人群[13]。充分利用人们常用的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等进行宣传,努力提高人们的防痨意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对结核病及病人的歧视现象,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14-15]。同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增加政府投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相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部门的紧密协作,有健全的防痨网络,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各种材料开展防治结核病方面的传播及培训活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声图并茂、通俗易懂的宜传内容,提高全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有效控制结核病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彪,修燕,黄琏章,等. 苏北农村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J].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688-691.
  [2] Cheng G, Tolhurst R, Li RZ,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delays i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in four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J]. Transactions Royal Society Tropical Edicine Hygiene,2005,99:355-362.
  [3] 俞明.南京市鼓楼区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1,12(3):49.
  [4] Nguyen HL,Johansson E,Vinod K, et al. Fear and social isolation as consequences of tuberculosis in VietNam: a gender analysis [J]. Health Policy,2001,58:6981.
  [5] Orr PH,Manfreda J,Hershfield ES.Tuber culosis Surveillance in Immigrants to Manitoba[J].CMAJ,1990,142:453- 4581.
  [6] Meulemans H, Mortelmans D. The limits to patient compliance with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for tuberculosis: a sociomedical study in Pakistan[J].Int J Health Plann Mgmt, 2002,17:249-267.
  [7] Jane E, Poss1 The Meaning of Tuberculosis for Mexican Migr ant Farmw 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Soc Sci Med,1998,47:195-202.
  [8] 吳艳梅,张同军,李颖林,等. 陕西省城乡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信念现状与分析[J] .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80-781.
  [9] 刘北斗,李群,徐旭卿,等.浙江省结核病特定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05,27(6):385-388.
  [10] 高晓凤,许平,贾显奉,等.南充巿贫困县肺结核病人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4):57-60.
  [11] 杨红,汪洋,王宏,等.重庆三峡库区居民结核病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656-659.
  [12] 杨建安,张敏,阚晓宏.安徽省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07, 28(4):314-315.
  [13] 宋明学,田本淳,窦相锋,等. 全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 (8):583-585.
  [14] 黄明豪,陈再芳,王湘苏,等.农村女性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32-4534.
  [15] 陈友兰,杨晓剑,陈秀珠,等. 厦门市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政策普及现状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提高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及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8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复发29例,腹腔、盆腔广泛种植复发29例,手术区域局部复发10例,腹壁切口复发8例,腹腔淋巴结复发2例,肝转移6例,肺转移3例,卵巢转移1例,骨转移1例。其中1处复发11例,2处及2处以上复发78例。非手术治疗
期刊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发病率、血象、遗传基因学、临床表现以及疗效与转归,为日后临床研究中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