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不等式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教学中的广泛开展,引发了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的载体从传统单一的书本形式转变为多媒体知识包,知识的组织形式从以往的线性排列转向超文本结构;知识的传授方式从“填鸭式”教学转向反思性教学、合作交流性教学;知识的传递从平面方式过渡到立体方式。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和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地区、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依然存在以
  下不等式。
  
  一、使用课件≠学科整合
  
  CAI课件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但有些课件的使用和制作技术值得商榷。从课件的制作质量上来看,由于学科教师对计算机软件不精通,再加上没有宽松的环境、充足的时间来精制课件,课件的内容只是纯粹的文字、图形的组合,缺乏新意。文字信息呈现成了书本和黑板的翻版,图片取代了学生的浮想联翩,还有的课件呈现信息太多、太快,颜色使用过多且色彩搭配眼花缭乱、音乐效果怪异刺耳、动画图像不协调,甚至还出现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在课堂中使用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学生易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以至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难以在课件中体现,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很多课件基本上是围绕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它的内容和程序就被固定下来,课堂上教师只能按部就班进行演示,教师在课堂中大多扮演“放映者”或“解说员”的角色,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上课时只能按课件流程和教师的思路学习。这显然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缺少双边情感交流,缺少思维想象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查找、搜索资料≠学科整合
  
  笔者在参加几个县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发现,有10位教师在网络教室进行语文、历史授课时,教学方法雷同:新课导入——教师操作计算机——学生网上搜集、整理信息。用在学生搜集资料上的时间达到了20分钟以上,本来是语文、历史等文科教学,教师套用这种模式授课,既不像本学科课又不像信息技术课,既没有突出各科学科目标,又没有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形式本身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课后,大多数听课教师都有不便说出来的困惑。这是语文、历史课吗?这种形式成了“四不像”的表演课。姑且不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至少缺少针对性。如果生搬硬套,只会束缚授课教师的手脚,对教学的效果极为不利。这种形式决非个别。相当一部分执教者追求教学时髦化,导致教学策略和目标倒置,不是围绕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而是把差别甚大的课程“整合”到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看上去似乎很美,其实是追求形式,追求表面热闹,是教师最容易犯的“形象工程表演课”。尽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但也决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例如:教学《谁不说俺家乡好》一课时,有一位教师用了大约20分钟,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描写家乡的“自然景观”、“乡间小路”、“农家小院”的资料。学生通过不同的网站,查找了大量描写家乡的文章,却感触不大。大多数听课者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不用网络,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体验和感触,通过小组讨论来描写家乡的优美,因为每一位同学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带着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会自然地把家乡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这种触景生情的教学方式授课课堂氛围会更佳,学生收益会更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构建两种学习环境:一是课堂演示环境,主要将教学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形式(如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呈现,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的知识,以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搜索资料,帮助理解。由于阅读理解课文需要一定的辅助资料,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相关评论、科学知识等,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为学生获取信息、拓宽理解知识、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使用高、精、尖的媒体≠学科整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媒体大量涌现,学校的教育装备得到了迅速的改善,不仅数量、品种繁多,而且质量等级也逐步提高,媒体在教育环节中被选用的频度越来越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唯现代化媒体观念盛行,过于崇拜技术,不分课型,不分环节,机械使用,认为运用计算机才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忽视教学规律,片面追求高、精、尖、全,认为媒体万能,而把媒体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学科整合,恨不能将所有的媒体全副武装到教室,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却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公开课尤为明显),过多媒体的展示,反而弄巧成拙,削弱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位物理教师在上课时,用计算机动画模拟天平的使用方法,本可以用天平直接演示天平的使用步骤,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演示,造成学生思想的迷航,学生难以感受到实际操作过程。这种追求新颖,将信息技术神化的现象,僵硬的移植现象,完全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过于注重形式而不顾教学效果,严重影响教学媒体的有效发挥与学科整合的效益。就教学媒体而言,无论高、精、尖的媒体,还是普通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各种媒体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各种媒体在色彩、立体感、表现情景,表达音频、视频的可控性及反馈机制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媒体,使得每一个媒体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媒体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我们要想真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必须找到各种教学媒体利用的最佳结合点、效益点,立足经济、实用、方便、增效,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魅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深入总结学科整合面临的误区并认真研究反思,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关键是让教师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界定、内涵及方式。整合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绝非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简单相加,更不是技术与学科的混合,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是课程,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标,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充分接触、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1)任务驱动、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建构知识;(2)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认知工具;(3)课堂教学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巧用网络、灵活多变、协商对话、合作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让广大教师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融入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去。
  5.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建立符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6.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强化培训过程,注重实效,学用结合,增加NTET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佟元之.科学选用教育媒体 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2.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家在全国试点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辽宁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已经完成了农远工程中设备的安装和验收,下一步将进行全省农村教师农远资源应用培训。为切实了解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提高辽宁农村广大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们对辽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展开了一次调查。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沈
为了满足用户对双向业务的需求,张家港有线电视传输中心采用EPON+有源EOC(速比特芯片,HomePlug BPL技术)对接入网进行了双向改造,在改造网络和发展用户的时候,碰到了一些故障,现介绍
1引言PTR3202型光接收机是深圳飞通公司推出的一款2端口双向高电平输出产品,是根据目前大中型城市HFC网络而开发的高可靠性高电平输出的多功能2端口光工作站,该产品采用铝镁合
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工作实践,阐述在光纤光缆网的建设中需要注意考虑的影响工程建设的一些因素,介绍工程管理的细节方面及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思路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实施中还面临很多障碍,要使双向转诊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文章通过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角度、患者角
在拍摄朝霞的时候,为使画面加重暖色更显橙红,在没有滤光镜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摄像师对着偏蓝的物体调摄像机白平衡,这样拍摄出的画面也能达到需要的效果,很多初学者学到了使用方法
工信部相关部门开始发放首批CMMB制式TD手机入网证,海信、宇龙酷派两家手机企业率先获得CMMB制式TD手机牌照。
[目的]了解禄劝县近年肺结核疫情趋势。[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对2006~2011年的网络直报肺结核传报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6年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2011年达到高峰(8
就SBS的产生、物理现象、对光纤长距离传输的影响做了系统的介绍,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提高SBS阈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目的]了解宁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洱县198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4年共报告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