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及BRAF、粘蛋白15(MUC15)及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PTC组织标本56例作为研究组(A组),另选滤泡状癌组织标本18例(B组)、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13例(C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7例(D组)作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PCR产物测序检测上述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和R×C表有序资料的线性趋势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A组56例PTC组织中检测到24例BRAF 15外显子有T1799A杂合突变(BRAFV600E突变),突变率42.86%;在BRAF 11外显子上未检测到突变病例;B、C、D组患者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TC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率逐步升高(7.14%→8.33%→61.11%→91.67%,χ2=27.255,P=0.000)。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BRAF 15外显子基因突变率(57.58%)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1.73%)显著增加(χ2=7.108,P=0.008)。A组患者组织中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76.79%、12.50%。BRAF、MUC15、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均<0.01),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PTC组织中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逐步升高(χ2=12.658,P=0.005;χ2=20.047,P=0.000);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的降低则与临床分期的增高无相关性(χ2=6.005,P=0.111)。BRAF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有关(χ2=14.439,P=0.000);而MUC15和RKIP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BRAF基因在PTC中易发生V600E型突变,其突变可能通过上调BRAF蛋白表达,参与PTC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PTC组织中MUC15蛋白表达的上调及RKIP蛋白表达的下调也参与PTC淋巴结转移过程。
其他文献
企业从初创到IPO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近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断被刷新:陌陌用了3年零4个月,映客用了3年零1个月,拼多多用了2年零10个月,趣头条用了2年零3个月……而时至2019年,新
以绿茶、黄瓜、全脂奶粉、蔗糖为主要原料,通过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绿茶黄瓜酸乳。确定了黄瓜护色的最佳条件为Zn(COOH)2浓度0.2g/L,护色温度
商务部部长钟山2018年3月11日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下一步,将推动打造“丝路明珠”、发展“丝路电商”等重点工作。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根肿病在我国发展很快,给十字花科蔬菜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选育抗病品种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从设计和施工方面进行探讨。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政治、经济方面的来往更加密切,教育文化领域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而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