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级第一学期,班里转来一位叫小付的男生。他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沉默寡言。开学前两周表现还正常,可是好景不长,两周后他开始上学迟到,上课睡觉,谎话连篇。后来干脆不交作业,与同桌画“三八线”,泡网吧,碰到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打一架,成绩直线下降,再后来甚至离家出走……两年来,我千方百计地走进小付的内心世界,想方设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乐于接受我的教育,从而转变他的思想行为,树立他的学习自信心,对他的教育真正做到了无微不至。小付最终让我十分欣喜,他的思想转变极大,由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变成阳光向上的学生,毕业时考上了阳江一中。于是,“用爱心浇灌的花儿最灿烂”成了我的座右铭。
对后进生,我们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蹲下身來”积极主动与他们沟通,使学生消除畏惧和自卑,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如:一天下课后,班长气喘吁吁追上我,说小付又打架了。经细细询问,得知小付经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欠钱迟迟不还,这次一言不合便打了起来,而且是小付先动的手。 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只好耐住性子,再次心平气和地与他进行交流。小付是单亲孩子,他住姑姑家,表面看似平静却爱闹事,我以当时阳江黑社会案首要分子“锤头笠”的案例教育他。随后,我拿出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写下几句话:“遇事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要三思而后行,绝不能鲁莽行事,否则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后笑着逗他:“老师的书法还可以吧?你愿意收藏我的作品吗?”他“扑哧”一声笑了,说:“愿意!”并保证每天朗读一次,紧紧记住它。
这样语重心长的教育后,小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今后不再去网吧。此后,我经常主动找他谈心,了解到他会一点基本的电脑操作,便告诉他:“想上网吧时,就把精力集中到制作幻灯片中来,为班级做点事,同学们一定会很钦佩你的。”在我的指导下,小付每次的幻灯片制作虽简单,但都用得上,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可高兴了,整个人自信多了,在同学中有说有笑,也极少去网吧了。
“师生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轻描淡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过分的批评又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此时,有效的沟通便如一座桥梁,使师生到达心灵的彼岸。善于与学生沟通,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赏识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对学生的赏识,爱就是不完美的,唯有发自肺腑的赏识,才是真正的爱,它能使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一次大课间活动时,小付故伎重演说不舒服,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便回教室里看看是什么情况。一到教室门口,发现他正拿着麦克风,津津有味地唱着歌。我一下子气炸了,真想冲进去拽他出来。可转念一想,这样识破他一定会伤了他的自尊,适得其反。
课后,我又找他聊天。原来他非常喜欢唱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待在洗手间或书房关上门放声高歌,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歌星。我沉住气对他说:“老师觉得你确实有音乐天赋,但不能说谎,并且必须把学习成绩赶上去,否则你一唱成名了,人家采访你,你连几句获奖感言都说不好,像什么话呢?”后来学校“六一”、元旦等的表演活动,我都鼓励他大胆参加,他也多次获得“校园好声音”的称号。见老师这么赏识自己,小付乐开了花,整个人都精神了,作业按时交了,学习专注了,也乐意接受我的教育了。
的确,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有成效。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带上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有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
对于一而再、再而三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不能有任何歧视,要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那样真心呵护,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一天,小付被爸爸责骂后竟然要去贵州找妈妈。当我得知消息,赶到车站时,他先是一愣,然后飞也似地往大巴跑去。我连忙让检票员帮忙拉住,一把将他搂进怀里,轻轻地说:“我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如果想哭就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些。”他真的一下子哇哇大哭起来。我轻轻拍着他的背,偶尔抚摸一下他的头,任由他尽情地痛哭。待他哭累了,我关切地看着他说:“小付,你想去找妈妈,老师尊重你的选择,我甚至可以亲自送你到贵州。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走,你爸爸就一个人了,多么孤独啊。你是他儿子,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全部的希望,你忍心抛下他一个人在家吗?再说,你妈妈在贵州已经有了新家,有了弟弟妹妹,你对那里的学校、同学、一切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你确定在那里会生活得开心吗?”
经过一番知心朋友似的交流后,小付渐渐平静了下来。我连忙说:“你就留下来呗,我和同学们还想常常听你唱歌呢,你若去贵州了,我们会很难过的。回去吧,好吗?”边说边轻轻地拉他起身,他终于慢吞吞地移动步子上了我的车,我和他姑姑都长嘘了一口气。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教育的细微之处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只要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少些训斥,多点关怀,多点耐心,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人见人爱的花儿,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些头疼。但是,教师如果做好了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而且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指明正确的方向。
小付上六年级了,我依然带这班孩子。开学第一天,我照旧捧着书本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突然响起掌声,先是几声响亮的,继而是雷鸣般的“啪啪”声……原来,是小付带头鼓掌,我真的被震撼了。
教师节那天,小付制作了非常精美的幻灯片,用漂亮的美术字写着:“祝我们最爱的老师节日快乐!”“感恩一路有您!”这是我从教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感动。小付变了,变得阳光、积极、开朗了,也懂得感恩了,他再也不进网吧,也没跟同学打架了,他主动为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发奋学习,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小学毕业测试,小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阳江一中,他给自己、给老师、给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一种力量。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上,并坚持不懈地默默耕耘,让它开花结果,我们的学生才会德才兼备,健康成长。
两年来转化小付的历程让我更加坚信:“用爱心浇灌的花儿最灿烂。”师爱,不仅激励学生愉悦求知,而且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人们常把学生比作幼苗,把师爱比作阳光、雨露、春风,这些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师爱的潜在力量。教师只要对学生心中有爱,并持之以恒地用心浇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爱的阳光就会温暖学生的心灵,爱的雨露就会滋润学生的心田,祖国的幼苗便会茁壮成长,开出灿烂的花朵。
爱在沟通,树立自信
对后进生,我们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蹲下身來”积极主动与他们沟通,使学生消除畏惧和自卑,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如:一天下课后,班长气喘吁吁追上我,说小付又打架了。经细细询问,得知小付经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欠钱迟迟不还,这次一言不合便打了起来,而且是小付先动的手。 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只好耐住性子,再次心平气和地与他进行交流。小付是单亲孩子,他住姑姑家,表面看似平静却爱闹事,我以当时阳江黑社会案首要分子“锤头笠”的案例教育他。随后,我拿出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写下几句话:“遇事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要三思而后行,绝不能鲁莽行事,否则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后笑着逗他:“老师的书法还可以吧?你愿意收藏我的作品吗?”他“扑哧”一声笑了,说:“愿意!”并保证每天朗读一次,紧紧记住它。
这样语重心长的教育后,小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今后不再去网吧。此后,我经常主动找他谈心,了解到他会一点基本的电脑操作,便告诉他:“想上网吧时,就把精力集中到制作幻灯片中来,为班级做点事,同学们一定会很钦佩你的。”在我的指导下,小付每次的幻灯片制作虽简单,但都用得上,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可高兴了,整个人自信多了,在同学中有说有笑,也极少去网吧了。
“师生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轻描淡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过分的批评又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此时,有效的沟通便如一座桥梁,使师生到达心灵的彼岸。善于与学生沟通,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爱在赏识,发扬优点
赏识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对学生的赏识,爱就是不完美的,唯有发自肺腑的赏识,才是真正的爱,它能使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一次大课间活动时,小付故伎重演说不舒服,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便回教室里看看是什么情况。一到教室门口,发现他正拿着麦克风,津津有味地唱着歌。我一下子气炸了,真想冲进去拽他出来。可转念一想,这样识破他一定会伤了他的自尊,适得其反。
课后,我又找他聊天。原来他非常喜欢唱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待在洗手间或书房关上门放声高歌,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歌星。我沉住气对他说:“老师觉得你确实有音乐天赋,但不能说谎,并且必须把学习成绩赶上去,否则你一唱成名了,人家采访你,你连几句获奖感言都说不好,像什么话呢?”后来学校“六一”、元旦等的表演活动,我都鼓励他大胆参加,他也多次获得“校园好声音”的称号。见老师这么赏识自己,小付乐开了花,整个人都精神了,作业按时交了,学习专注了,也乐意接受我的教育了。
的确,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才会有成效。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带上放大镜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有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
爱在坚持,真情感化
对于一而再、再而三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不能有任何歧视,要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那样真心呵护,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一天,小付被爸爸责骂后竟然要去贵州找妈妈。当我得知消息,赶到车站时,他先是一愣,然后飞也似地往大巴跑去。我连忙让检票员帮忙拉住,一把将他搂进怀里,轻轻地说:“我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如果想哭就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些。”他真的一下子哇哇大哭起来。我轻轻拍着他的背,偶尔抚摸一下他的头,任由他尽情地痛哭。待他哭累了,我关切地看着他说:“小付,你想去找妈妈,老师尊重你的选择,我甚至可以亲自送你到贵州。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走,你爸爸就一个人了,多么孤独啊。你是他儿子,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全部的希望,你忍心抛下他一个人在家吗?再说,你妈妈在贵州已经有了新家,有了弟弟妹妹,你对那里的学校、同学、一切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你确定在那里会生活得开心吗?”
经过一番知心朋友似的交流后,小付渐渐平静了下来。我连忙说:“你就留下来呗,我和同学们还想常常听你唱歌呢,你若去贵州了,我们会很难过的。回去吧,好吗?”边说边轻轻地拉他起身,他终于慢吞吞地移动步子上了我的车,我和他姑姑都长嘘了一口气。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教育的细微之处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只要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少些训斥,多点关怀,多点耐心,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爱让花开,学会感恩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人见人爱的花儿,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些头疼。但是,教师如果做好了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而且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指明正确的方向。
小付上六年级了,我依然带这班孩子。开学第一天,我照旧捧着书本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突然响起掌声,先是几声响亮的,继而是雷鸣般的“啪啪”声……原来,是小付带头鼓掌,我真的被震撼了。
教师节那天,小付制作了非常精美的幻灯片,用漂亮的美术字写着:“祝我们最爱的老师节日快乐!”“感恩一路有您!”这是我从教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感动。小付变了,变得阳光、积极、开朗了,也懂得感恩了,他再也不进网吧,也没跟同学打架了,他主动为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发奋学习,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小学毕业测试,小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阳江一中,他给自己、给老师、给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一种力量。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上,并坚持不懈地默默耕耘,让它开花结果,我们的学生才会德才兼备,健康成长。
两年来转化小付的历程让我更加坚信:“用爱心浇灌的花儿最灿烂。”师爱,不仅激励学生愉悦求知,而且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人们常把学生比作幼苗,把师爱比作阳光、雨露、春风,这些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师爱的潜在力量。教师只要对学生心中有爱,并持之以恒地用心浇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爱的阳光就会温暖学生的心灵,爱的雨露就会滋润学生的心田,祖国的幼苗便会茁壮成长,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