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地区基于生态网络理论的营城模式初探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岳麓科技产业新城项目,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构建了综合地质安全、雨洪调蓄、生物栖息等方面的生态安全网络,以这一网络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布局,最终成为丘陵地区的城市营造特色。该生态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保障了城市安全,也为栖息于此的居民和生物提供了服务,为丘陵地区的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丘陵城市;生态网络;安全格局;新城建设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和落实,近年来生态网络理论逐渐成为一种规划思潮,广泛的应用于新时期的规划设计等领域中。
  生态网络可以定义为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空间及其之间的廊道连接体所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具有连通性的网络结构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破碎化的自然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1]。在城市中的生态网络系统,包含了生态和人文的多方面因素,当优先考虑相关自然过程(生态敏感性、雨洪安全、生态服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1、规划区概况
  岳麓科技产业新城地处长沙市城西的坪埔片区, 北抵长沙绕城高速和长韶娄高速,东临靳江河和大王山,西南到自然丘陵田地,总规划面积约为23km2。从地形地貌来看,片区地处天马山脉东南边缘,区内以浅丘谷地为主,标高在50—220m之间。同时区内水系网络发达,靳江河、玉赤河、桐关桥水系纵横其中。
  2、规划理念与方法
  方案基于生态网络理念,探索在南方丘陵地区的生态营城模式。构建片区生态安全网络,通过对区域与场地的系统分析,对维护片区生态安全与稳定的自然过程(主要是生态敏感性和雨洪调蓄)和生物过程进行研究,确定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组成生态网络的基础骨架。再结合整体的连通性评价,对于连通性较低的节点进行廊道补充,通过补充进一步加强核心生态节点之间的连通性,提升生态服务效率,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安全网络。这一网络是整个城市的生态基础,为城市系统的运行提供具有支持功能的生态资源和服务[2]。在城市减灾、生物保护及休闲游憩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城市防灾体系、雨洪调蓄和开放空间的主要结构[3]。同时,它还连接了区域生态系统,将区域生态资源引入城市。
  3、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3.1地质灾害安全格局
  规划基于GIS空间分析对片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提取不利于开发的地质因素,为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划定地质敏感区域[4]。适宜建设区为地形较为平坦,坡度小于10%,10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地质为沙土,主要集中在沿靳江河、玉赤河、桐关桥水系等水系两侧的河谷地带。限制建设区主要为坡度在10%-20%,历史上有明显的积水洪涝问题,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和谷地区域。不适宜建设区主要为坡度大于20%,主要集中在北部较高丘陵山体分布区域。
  3.2雨洪调蓄生态廊道
  丘陵地区降水丰富,水系发达,雨洪调蓄一方面是这类地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水系廊道又是丘陵地区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通过水文分析,对片区内重要的雨水过程进行河网分级,为雨洪廊道的选择提供依据,划分雨洪调蓄分区及水系廊道等级。规划整体形成了四级雨洪廊道体系,一级雨洪廊道为片区内的靳江廊道,二级为玉赤河廊道,三级包括桐关桥河及靳江的支流水系,四级包括了其他潜在雨水通道。这四个级别的水系廊道即形成了片区内一江、两河、多触角的水系网络结构,是构建生态网络系统的骨架。
  3.3重要生态节点选择与保护
  生態节点是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片区内的市民和生物提供较大的休憩空间。规划通过对区内现状斑块(水体、丘陵)进行实地调研,对其植被和生境条件和面积大小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关建设经验,将整体生态环境较好、景观连接度较高、相对高差在30米以上的山体及面积大于1公顷的水塘进行保留,划定为需要保护的重要生态节点,这些斑块的保留和连通也将为生物提供更为有价值的栖息地。
  3.4生态网络的连接与补充
  从区域生态景观资源衔接角度,进一步强化大王山——靳江河与岳麓山——观音山两条区域生态廊道与基地的联系,修复了动物的迁徙通道,形成动物栖息地群落和迁徙跳板,减少生物生存空间的萎缩。
  从片区内部网络效能的角度,对网络的连通性进行评价分析,对于连通性较低及缺乏与周边生态板块联系的湿地、农田进行廊道补充,增加多处补充性廊道以提高生态网络结构的服务效能。通过这种生态廊道连接,加强核心生态节点之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也促进了物种迁徙与保护[5]。
  4、基于生态网络的城市整体布局
  基于上述对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和生态网络的构建,规划整体形成了岳麓科技产业新城“一心一带七廊多节点”的生态网络结构。
  “一心”为位于基地中部位置,以观音山为主的智慧科创绿心,是区域规模最大、生态价值最高的生态空间,既是片区的景观中心,也是维持片区物种生存栖息的核心。
  “一带”为靳江河生态景观带,东西贯穿了基地南部区域,是片区与区域生态空间主要的物质流、能量流的传递带。
  “七廊”为依托玉赤河、桐关桥河以及其他支流及农田组成的雨洪廊道,它基于丘陵地区的雨水过程,将科创绿心与山林水田等建立起联系,是生态网络的骨架结构。
  “多节点”为其他也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可作为生态过程跳板的一般生态节点空间,也可以是功能组团内部的组团中心绿地。
  结语:
  作为在南方丘陵地区营城模式探索,岳麓新城规划基于生态网络理论,强调了丘陵地区的自然过程重要性。依托这些自然过程所构建的生态网络系统,符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不仅提供了空间上的支持和生态服务功能,也维护了容易忽略的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由敏感性格局、雨水生态廊道、生物迁徙过程所组成的生态网络格局,共同构成了岳麓科技产业新城的城市基本骨架,是新城未来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些初步的探索,无论能否被采纳,都希望给南方丘陵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罗布.H.G.容曼,格洛里亚.蓬杰蒂.余青,陈海木,梁莺莺译.生态网络与绿道.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6-94.
  [2]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3]刘海龙,俞孔坚,詹雪梅,等.遵循自然过程的河流防洪规划以浙江台州永宁江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08,(4):29-33.
  [4]彭建,郭小楠,胡熠娜,刘焱序.基于地质灾害敏感性的山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7(02):627-635.
  [5]杨志广,蒋志云,郭程轩,等.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网络构建[J].应用生态学报.2018(10):3367-3376.
  作者简介:
  周洋(1988-),男,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其他文献
【摘要】公路桥梁长期以来始终属于市政工程建设中重要组成之一,设计则是桥梁建设的灵魂所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公路桥梁设计符合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方能保障公路桥梁的安全可靠。然而近年来,仍旧存在部分设计者在进行市政公路桥梁设计时考虑不够周全,过于重视对强度的设计,进而忽略了对桥梁耐久性、安全性方面的设计,长此以往,当设计投入施工后,会致使桥梁长期处于极限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产生严重后
期刊
【摘要】现阶段,智能工艺逐渐在建筑领域中获得利用,研究出功能更加全面,居住工作更加便捷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主要由科学的电气自动化工艺、通信自动化工艺以及网络自动化工艺等环节构成,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艺在现阶段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智能建筑施工和利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要想促使智能建筑的施工和大幅度的利用,就要精确地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艺,确保智能建筑的品质和使用时间
期刊
【摘要】建筑中采用的暖通空调不仅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且能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暖通空调系统在传统的建筑节能系统中应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仅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会加快能源消耗,所以,必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入分析建筑空调节能设计中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技术,确保建筑暖通节能系统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提高应用效果,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
期刊
【摘要】安全、经济、实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地下污水厂的功能性、安全性、稳定性,在设计工作中应不断创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实现污水处理厂结构的合理性设计。  【关键词】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结构设计;超长混凝土结构  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已经成为当前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趋势,具有节约土地资源,防止周边土地贬值等优点,这种污水处理厂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在确保各个专业设计合理的基础之上,主要從下面几个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与空气质量的维护,对于人民生活状态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园林建设工程和房地产项目绿化造景工程需要移植大量树木,这就涉及到了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应用反季节栽植树木,成活率是其重要的考核指标,若成活率过低,则会造成树木、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因此,科学利用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提升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益,是园林绿化施工人员和房地产开发人员必须面对的重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保护水资源和环境修建的工程,一般都在自然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水利工程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不同的现场施工环节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以高边坡施工为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边坡开挖与支护工作,并做好各种准备及后续收尾工作,从而保证高边坡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边坡开挖支护;边坡结构;支护体系  边坡开挖支护技术是水利水
期刊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是将自然和建筑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园林景观数量也呈现出指数增长。数量的增长必然会对其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质量包含施工质量和设计的创新性、巧妙性两个方面。文章针对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具体分析了施工的特点和施工管理的要求,提出一些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
期刊
【摘要】人们的日常活动空间已被缩小,逛街成为一种“度假、休闲”。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的本质也随之发生改变,体验式景观、自然绿化更受人欢迎,人们更重视五感来体验景观,从舌尖到指尖、从视觉到味觉,眼、耳、鼻、舌、身、意穿梭在景观空间中,购物体验感与身体五感的愉悦性紧密结合,达到从建筑、景观空间向商品的转化,本文以上海虹源盛世国际文化城景观设计为例,论述体验式景观设计在商业综合体景观中的应用要点,探讨如何
期刊
【摘要】本文以唐山地区为例,使用Weathertool软件模拟分析唐山市供暖期前后气候特点。选取典型既有居住建筑为测试对象进行热环境测试。对供暖期前后的室内四种热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现场实测,总结该时间内唐山市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特点与不足,计算室内PMV值,提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改善建议,为建筑优化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寒冷地区;供暖期前后;室内热环境;热舒适;现场测试  1、研究背景  居住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工业区的改造和旧城更新等问题。本文从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规划中提出问题着手,通过对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这—现象的分析,研究和探索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城市模糊地段的改造手段。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结构,为工业废弃地改造思路、方法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更新;工业废弃地;用地兼容性  1、模糊地段的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