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SD幼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幼年大鼠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氯胺酮组经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连续注射6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两组幼鼠学习记忆能认知能力;采用尼氏染色测定海马神经元数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Caveolin-1、生长相关蛋白-43(GA
【机 构】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一医学部 450003,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一医学部 45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SD幼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60只SD幼年大鼠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氯胺酮组经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连续注射6 d。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两组幼鼠学习记忆能认知能力;采用尼氏染色测定海马神经元数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Caveolin-1、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两组幼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比例;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对照组幼鼠第1天逃避潜伏期[(49.82±5.67) s]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幼鼠第1天逃避潜伏期[(71.45±8.0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2,P<0.05)。对照组幼鼠第2天逃避潜伏期[(40.33±4.98) s]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幼鼠第2天逃避潜伏期[(68.91±7.8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9,P<0.05)。对照组幼鼠第3天逃避潜伏期[(35.21±4.38) s]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幼鼠第3天逃避潜伏期[(69.44±7.8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5,P<0.05)。对照组幼鼠第4天逃避潜伏期[(26.81±4.32) s]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幼鼠第4天逃避潜伏期[(66.96±6.3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0,P<0.05)。对照组幼鼠穿台次数[(19.54±4.99)次]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幼鼠第4天逃避潜伏期[(9.20±3.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9,P<0.05)。对照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数量[(34.25±6.21)个/视野]明显高于氯胺酮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数量[(17.58±5.12)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2,P<0.05)。对照组幼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比例[(2.01±0.91)%]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幼鼠海马神经元凋亡[(14.89±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5)。对照组幼鼠海马组织Caveolin-1、GAP-43和NCAM蛋白表达水平(1.28±0.17、0.98±0.11、1.15±0.13)明显高于氯胺酮组大鼠海马组织(0.69±0.09、0.43±0.10、0.6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8、3.311、3.091,P<0.05)。
结论氯胺酮可引起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引起神经元细胞减少,改变突触可塑性,进而影响幼鼠学习记忆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一种用改良方法建立的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4只;腹腔感染组24只;模型组24只。首先建立腹腔感染模型,腹腔感染建立6 h后行剖腹手术,轻轻取出全部小肠置于两层湿纱布之间,用带有滑石粉的手套进行手术操作,用盐水棉签从小肠末端自下而上到幽门环擦拭小肠浆膜层,反复6次,共1
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经膀胱外途径规范化直视下(P.R.E.S.S.)膀胱袖套状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为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30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1例,烟台毓璜顶医院20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例,东部战区总医院3例。男57例,女38例。平均年龄(67.7±10.0)岁。中位肿瘤最
目的系统回顾已发表的关于希氏束起搏(HBP)用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文献,并评价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12月,以确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植入成功率、QRS时限、起搏阈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数据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神经反射性晕厥中的一类,在各类晕厥中发病率最高,具有十分复杂的神经反射机制,而防止晕厥的再发的方式是限制该反射的各个环节。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口服药物治疗,亦或是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等,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仅对心脏抑制型患者有效,且年轻患者接受程度低。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尝试消融自主神经节去迷走神经化,阻断迷走神经的信号传出,从而治疗血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C-007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和U118MG,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FC-007(0、0.1、0.5、1、5、10、50、100 μmol/L)处理胶质瘤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FC-007(0、10、20 μmol/L)对U87MG和U118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评估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评分和分组(评分≤3分者为低危组,评分>3分者为中高危组)。比较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患者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差别。结果入选的66例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并发症是目前全球发病和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脂质和炎性物质的沉积与流出为动态的过程。淋巴管作为胆固醇逆向转运、炎症因子及坏死物质排出和组织液引流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淋巴循环、淋巴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展及消退中发挥的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隐匿,可表现为心脏性猝死,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该文报道1例表现为心脏骤停的ALCAPA患者,经心脑肺复苏后,未出现并发症,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术后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无不良事件。
肺栓塞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随之继发并持续进展的肺动脉高压。该文回顾了一例骨肉瘤患者肺动脉瘤栓的诊断、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笔者认为对于非高危肺栓塞人群,应充分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密切监测肺动脉压力等指标,采取更为精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早期明确诊断、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