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氧饱和度与单肺通气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65dg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组织氧饱和度变化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PND将患者分为PND组(n=34)和非PND组(n=94)。采用组织氧饱和度仪监测双侧前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2)、前臂肱桡肌和股四头肌的肌肉组织氧饱和度(SmtO2)。术前及术后3 d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若患者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即被认为发生了PND。观察指标为PND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PND发生率为26.6%(34/128)。2组患者在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深静脉血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6.0,8.5)d,较非PND组的6.0(5.0,8.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4,P=0.017)。上肢SmtO2最低值(OR=0.988,95%CI:0.954~1.024,P=0.519)、降幅(OR=1.010,95%CI:0.979~1.042,P=0.514)和下肢SmtO2最低值(OR=0.996,95%CI:0.961~1.032,P=0.832)、降幅(OR=0.997,95%CI:0.971~1.025,P=0.851)均与PND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OR=2.617,95%CI:1.112~6.157,P=0.029)和单肺通气期间SctO2最低值(OR=0.931,95%CI:0.880~0.986,P=0.014)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

结论

SctO2降低是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SmtO2变化与PND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在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SE)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随着NOACs处方量的递增,规范NOACs在NVAF抗凝中的剂量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当处方不正确时,NOACs会增加缺血事件和卒中风险。因此,需要为合适的患者开出正确的剂量,以便在真实世界中,患者能够取得在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证实的NOACs益处。
期刊
目的通过观测桡动脉压力、流速、直径等指标,分析抬高上肢导致桡动脉有创血压改变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期间入住清华长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胆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26例。分别在抬高上肢前和抬高上肢时,记录有创血压数值,并以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置管处的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
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病变是颅内动静脉间存在异常直接连接的一类疾病,颅内动静脉分流可使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引发颅内出血而致残致死。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技术,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获取脑血流信息,在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随访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ASL技术、ASL在颅内动静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识别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皮质静脉引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能否安全、有效地减少Grace评分为中低危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数量,提高ICA阳性率。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NSTEMI患者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38~80(58±12)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患者根据
目的评价术中脑氧饱和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21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质指数(BMI) 19.5~3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并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术前1 d 、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
期刊
本文对9例累及椎体的SAPHO综合征患者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了病例研究,分析其误诊原因。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椎体角病变、非特异性椎间盘炎、骨侵蚀、骨硬化、椎旁骨化、骶髂关节炎。
期刊
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肾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合并肾动脉夹层。患者左肾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左肾动脉内可见真假两腔及附壁血栓形成。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行左肾上级背侧肿物切除术和肾动脉夹层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内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并发肾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脉管内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