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采用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成像技术,无创、活体评估X射线引起大鼠皮肤放射性损伤发展和修复过程。方法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5Gy组、35Gy组和45Gy组,每组6只。照射后不同时间评估皮肤损伤程度,通过TPEF成像技术在体检测表皮细胞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和真皮胶原纤维荧光信号的病理改变。结果第10天,各辐射组大鼠出现红斑和脱皮;第15~20天,随着辐射剂量地增加,辐射组出现递进性的渗出、水肿和溃疡;第25天,25Gy组开始修复,其他组仍有渗出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 1007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2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 100700中国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成像技术,无创、活体评估X射线引起大鼠皮肤放射性损伤发展和修复过程。
方法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5 Gy组、35 Gy组和45 Gy组,每组6只。照射后不同时间评估皮肤损伤程度,通过TPEF成像技术在体检测表皮细胞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和真皮胶原纤维荧光信号的病理改变。
结果第10天,各辐射组大鼠出现红斑和脱皮;第15~20天,随着辐射剂量地增加,辐射组出现递进性的渗出、水肿和溃疡;第25天,25 Gy组开始修复,其他组仍有渗出和溃疡。第10天,25、35和45 Gy组表皮细胞NAD(P)H荧光信号减少,乳头层和网状层荧光信号值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5、28.303、26.989、6.654、7.510、7.997,P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进入我国大学接受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然而,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其培养方案与科学学位硕士培养相差不大,与国际主流培养方案相差较大,不利于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化。本文系统检索和评价国内外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国内模式相较于国外模式的主要差异和不足包括:①报考要求具有医学背景;②培养年限相对偏长;③课程体系不完善;④偏重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培
数据挖掘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脑卒中预后研究中更多涉及干预有效性的预测,而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中,主要关注自然预后和干预安全性的预测。相较于传统的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技术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梳理了近些年数据挖掘在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不足进行总结、提出展望。
当疫苗在人群中的覆盖率达到一定比例时,群体保护效果将保护未接种疫苗者。但传统疫苗临床评价采用的个体随机设计无法评估疫苗的群体保护效果。相较于个体随机设计,整群随机设计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疫苗的总体保护效应。近年来,在疫苗临床的Ⅲ、Ⅳ期临床试验中,整群随机设计变得更加常见。但目前国内对整群随机设计在疫苗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了解较少。因此,本文对整群随机设计在疫苗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今后我国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21世纪初发现的一种新发蜱媒传染病。SFTS已在亚洲地区多个国家流行,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25个省份报告SFTS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病例高度散发,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对集中,以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和江苏7个省份为主。病例主要通过被携带病毒的蜱叮咬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病例血液或体液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重症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我国SFTS报告
目的探索接触131I放射性核素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方法选择某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和某开展131I甲亢和甲状腺癌治疗的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使用便携式高纯锗(HPGe)γ谱仪,以7d为周期,连续4次测量甲状腺部位131I活度,结合人员接触131I的轮岗方式,估算内照射剂量。结果以监测月份为典型月份估算人员内照射剂量时,调查企业从事131I放射性药物分装的生产人员年待积有效剂量为0.09~1.93mSv,调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内照射年待积有效剂量为0.06~0.58mSv。对监测结果进
目的研究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及外部剂量水平的变化规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估算400MBq患者剂量当量率的修正因子。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服药量为1850~3700MBq,平均服药量(2405±777)MBq。分别于口服131I后2、6、20、22、24、27、30、44、46、48、54、68及72h,测定患者的体内剩余放射性活度以及患者前部0.3、1及3m处的剂量当量率。结果患者服131I后的体内剩余放射性活
目的了解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气溶胶的活度浓度,估算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吸入131I所致内照射剂量。方法使用CF-1001BRL型便携式大容量空气采样器,采用碘盒收集山东省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的131I气溶胶,利用HPGe-γ能谱仪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中131I的活度浓度值,并估算医务人员的内照射剂量。结果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3.64~2.94×103Bq/m3,控制区(病房、患者通道、分装间、远程操作给药室)131I的浓度水平明显高
目的对疑似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与重建。方法术后约7个月(2020年7月22日),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并用不同方法构建的剂量曲线估算剂量,用剂量估算的修正系数、Dolphin′s模型和Qdr方法重建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受照剂量。结果基于dic半自动与dic r人工分析及4条剂量曲线估算患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68~0.95Gy,泊松分布检验结果显示u值均>1.96,患者受到局部不均匀照射,且半自动分析可明显提高剂量估算的效率。3种重建剂量方法修正后估算患者术后短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1例由于介入治疗意外照射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损伤的病例,探讨该事件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建议。方法询问受照患者详细病史,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诊疗资料,追踪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采集患者外周血估算生物剂量,现场采集介入治疗医院照射设备数据等。结果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为0.95Gy。测得介入设备减影模式和透视模式下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分别为373.5和47.8mGy/min。该介入医生习惯长时间曝光操作,其年有效剂量为20.51mSv,高于同科室其他工作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细胞中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的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m6A)修饰谱的影响,为揭示RNA表观遗传修饰与放射性造血系统损伤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12只。照射组用4Gy137Csγ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后将两组小鼠脱颈处死,收集股骨中的骨髓细胞。提取总RNA,通过m6ARNA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MeRIP-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