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校医护理干预控制和预防小学生近视及沙眼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校1-3年级小学生2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人。护理组由校医对学生进行为期2年的针对近视、沙眼控制与预防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学生护理干预前后的近视、沙眼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2年后,护理组学生近视、沙眼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对已近视、已患沙眼学生的近视、沙眼控制中,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近视眼、沙眼的发生率,并可有效控制近视和沙眼,值得在中小学校及校医室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护理干预;小学生近视;沙眼
【中图分类号】 R77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2-0009-01
小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任何的不良习惯、行为、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调查发现,现代小学生普遍存在近视、龋齿、沙眼、超重等现象,这些疾病或现象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旨在通过校园、家庭、学生进行全方面护理干预,观察控制和预防小学生近视眼及沙眼的实际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1年选取我校1-3年级2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6例,女生94例,年龄6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7.4±1.2)岁。通过检查发现,已近视儿童36名,佩戴眼镜学生28名,已患沙眼儿童32名,经询问所有学生均无家族近视遗传病史。随机将200名学生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已近视、已患沙眼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对学生的近视及沙眼情况统一诊断。由我校医务室护士对护理组学生进行针对近视、沙眼的护理干预。采用校园-家庭模式全面对学生进行护理干预,之前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家长均同意积极配合校医的护理干预方案,学生在家时,按护理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校时,由校医务室护士进行教导和监督,并对学生进行督促和管理,严格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3 效果评价标准
对已近视、已患沙眼学生,近视情况无发展,度数无增加或沙眼疾病康复记为显效;视力检查较基础值变化小于0.3或沙眼病情减轻记为有效;近视检查较基础值变化大于0.3或沙眼病情无变化、严重记为无效。基础值为学生干预前的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护理干预2年后,两组学生的近视及沙眼情况
护理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学生近视及沙眼情况,护理组的学生近视及沙眼情况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护理干预2年后,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情况
比较干预后两组学生的视力和沙眼情况进行检查,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沙眼、近视等疾病目前已成为校园普遍存在的情况,因学生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距离书本太近、眼部过度疲劳等因素造成了近视、沙眼等疾病[1]。虽然这类疾病对学生无严重影响,但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眼睛的保护须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2]。笔者从事校医护理工作多年,总结出对小学生近视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以下几点:①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学生回家后,家长须做好配合和监督。做功课时,使用低功率白炽灯,严禁使用闪烁、高亮度台灯;规范坐姿,家长监督学生在家写作业时的坐姿情况,要求眼睛距离书本35cm-50cm,胸部距离桌面5cm-10cm,每40分钟休息10分钟,活动身体并眺望远处;②家长控制学生看电视、电脑时间,距离电视屏幕不小于5m;③禁止学生躺着看书、看电视等;④家长要为学生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学生营养的均衡摄入,多食维生素类、粗纤维、蛋白质和鱼类;⑤规律作息,晚上9点前入睡,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小于8小时;⑥学生在校期间,由校医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为学生讲解近视的危害,坚持做眼保健操,以及眼睛的保养等健康知识;⑦上课期间,不要趴在桌子上写字、听课;⑧鼓励学生下课期间在操场活动,眺望远处景物,缓解眼部疲劳,不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写字[3]。对沙眼的护理干预方法:由校医为学生分发健康教育图册,教导学生要勤洗手,当眼部痒痛时,不要用手去揉擦,防止手部细菌附着眼球表面,由于沙眼是具有传染性的,且沙眼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极强,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意识,洗漱备品应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脸盆、毛巾等应不定时进行消毒清理,尽量不去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已患沙眼学生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并注意与他人的隔离[4]。
总之,校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学生近视及沙眼,对已患近视和沙眼学生情况的控制优势明显,对广大中小学生改善自身生活习惯,减轻学习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校园校医护理干预可在各中小学校园推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佳菲,小学生近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89
[2]李小毅,刘亮,周爱武,等.湘潭市257 名小学生视力变化六年追踪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62.
[3]姜淑敏,丛梅,白素平.社区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58-159
[4]崔爽,季成叶,张琳.2000年我国中小学生沙眼防治状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1):60
关键词:内护理干预;小学生近视;沙眼
【中图分类号】 R77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2-0009-01
小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任何的不良习惯、行为、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调查发现,现代小学生普遍存在近视、龋齿、沙眼、超重等现象,这些疾病或现象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旨在通过校园、家庭、学生进行全方面护理干预,观察控制和预防小学生近视眼及沙眼的实际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1年选取我校1-3年级2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6例,女生94例,年龄6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7.4±1.2)岁。通过检查发现,已近视儿童36名,佩戴眼镜学生28名,已患沙眼儿童32名,经询问所有学生均无家族近视遗传病史。随机将200名学生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已近视、已患沙眼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对学生的近视及沙眼情况统一诊断。由我校医务室护士对护理组学生进行针对近视、沙眼的护理干预。采用校园-家庭模式全面对学生进行护理干预,之前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家长均同意积极配合校医的护理干预方案,学生在家时,按护理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校时,由校医务室护士进行教导和监督,并对学生进行督促和管理,严格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3 效果评价标准
对已近视、已患沙眼学生,近视情况无发展,度数无增加或沙眼疾病康复记为显效;视力检查较基础值变化小于0.3或沙眼病情减轻记为有效;近视检查较基础值变化大于0.3或沙眼病情无变化、严重记为无效。基础值为学生干预前的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护理干预2年后,两组学生的近视及沙眼情况
护理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学生近视及沙眼情况,护理组的学生近视及沙眼情况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护理干预2年后,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情况
比较干预后两组学生的视力和沙眼情况进行检查,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沙眼、近视等疾病目前已成为校园普遍存在的情况,因学生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距离书本太近、眼部过度疲劳等因素造成了近视、沙眼等疾病[1]。虽然这类疾病对学生无严重影响,但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眼睛的保护须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2]。笔者从事校医护理工作多年,总结出对小学生近视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以下几点:①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学生回家后,家长须做好配合和监督。做功课时,使用低功率白炽灯,严禁使用闪烁、高亮度台灯;规范坐姿,家长监督学生在家写作业时的坐姿情况,要求眼睛距离书本35cm-50cm,胸部距离桌面5cm-10cm,每40分钟休息10分钟,活动身体并眺望远处;②家长控制学生看电视、电脑时间,距离电视屏幕不小于5m;③禁止学生躺着看书、看电视等;④家长要为学生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学生营养的均衡摄入,多食维生素类、粗纤维、蛋白质和鱼类;⑤规律作息,晚上9点前入睡,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小于8小时;⑥学生在校期间,由校医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为学生讲解近视的危害,坚持做眼保健操,以及眼睛的保养等健康知识;⑦上课期间,不要趴在桌子上写字、听课;⑧鼓励学生下课期间在操场活动,眺望远处景物,缓解眼部疲劳,不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写字[3]。对沙眼的护理干预方法:由校医为学生分发健康教育图册,教导学生要勤洗手,当眼部痒痛时,不要用手去揉擦,防止手部细菌附着眼球表面,由于沙眼是具有传染性的,且沙眼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极强,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意识,洗漱备品应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脸盆、毛巾等应不定时进行消毒清理,尽量不去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已患沙眼学生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并注意与他人的隔离[4]。
总之,校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学生近视及沙眼,对已患近视和沙眼学生情况的控制优势明显,对广大中小学生改善自身生活习惯,减轻学习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校园校医护理干预可在各中小学校园推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佳菲,小学生近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89
[2]李小毅,刘亮,周爱武,等.湘潭市257 名小学生视力变化六年追踪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62.
[3]姜淑敏,丛梅,白素平.社区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58-159
[4]崔爽,季成叶,张琳.2000年我国中小学生沙眼防治状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