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仅有“精神”是不够的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师,常常被人们称誉为“辛勤的园丁”,被社会以“红烛精神”来加以赞颂。什么是“红烛精神”?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还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对讲台上的教师就充满好奇和崇拜。“多大的难题教师都能转化成乐趣。”那时候,“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我心里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就是一个美丽的梦!以至后来考学、选择未来职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的“讲台”作为自己人生的“舞台”。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奉献讲台”、“奉献学生”,像那首歌一样,就真的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初上讲台,是新鲜的;初执教鞭,是激动的;初为人师,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当时自己年轻,有的是热情,有的是激情,有的是干劲,也有的是纯粹的“奉献精神”!
  可是,当日子匆匆走过,今年的夏季又重复着去年的夏天,我的执教日历上,收获了许多的体会、欣喜、感动;也记满了不少的疑惑、困顿。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流量倾泻的信息,面对学生“不安分”的“求知欲”,面对太多太多以前大学里、书本上没有的“难题”,我也在拷问自己——传道授业,你会什么?关爱学生,你做了什么?为人师表,你凭什么?仅有“奉献精神”就够了吗?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肩负历史重任,面对“三问教师”,让我惊怵,引我思考,令我警醒:仅有“奉献精神”就够了吗?
  联系学校工作实际,解读科学发展观,“全面”,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形成德、智、体、美、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和养成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生活知识、过硬的生存技能;“可持续”,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真正懂得今天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立足社会,成才作贡献的道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教育,尤其是教师从事的基础教育,其对象是人,其目的就是培养人,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可是,面对这样新的历史重任和重大变革,我们教师准备好了吗——除了奉献精神,更有知识涵养、教学能力等方面。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准备好了吗?
  假如我们真的每天睡觉前都能静静地想一想,每天起床后又能再提醒自己,“知不足而奋发”,那么,我们走进课堂面对学生的时候,才能因“学高”而“为师”,才能够底气十足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不致因“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出来”而“误人子弟”。
  “吾日三省吾身”: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准备好了吗?
  “师者”的天职,首先就是“传道”,即教育培养学生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而中国教育素有“身教重于言教” 的训诫和“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学生,首先要用心,要动真感情,要真心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我能做什么?
  我现在每天努力在做的,大都是前辈们做过的事。虽不能一概排斥为“过时”——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经验依然有效,但,面对校园里形形色色的“新问题”、“新毛病”,我们有没有认识上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求“新”突破?关爱学生方面有没有“新”思路、“新”点子、“新”举措?
  比如,学生“拿”家长的首饰等贵重物品典卖,然后“扮大款”请客,来博得同学的“拥护”。这样的“新奇”事,出现在今天的校园里,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处理?怎样才能做到既教育大多数学生,又挽救、不伤害个别学生?
  关爱学生,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学生好点”吗?怎么才叫对学生“好”?我们又能“新”做些什么?
  为人师表,我认为给学生的最关键的就是四个字:“身正为范”。
  这四个字分量可不轻啊!不仅在学习方面自己要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热爱学习,珍惜时间”的好表率,在遵守纪律、遵守校规,互助友爱,善良谦恭、文明礼貌等“师德”方面也要给学生“做出个好样子”。注重课间、身边的小事,注重平时的细节,有意识、下意识、无意识的言行举止,都应该给学生作“标杆”。作为班主任,更应该以自己的“冰清玉洁”、孜孜以求,影响和带出一个“品质纯正”的优良班级和一群热爱学习、“亲师友,习礼仪”的优秀学生,为创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现代教育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真正搞清楚这些问题,教师“三问”也就有明确答案了。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是一批非常重要的文献,其思想文化价值不在善本古籍之下。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的造纸状况和现代人对民国文献保护的意识不强,造成了民国文献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
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动物,教育要提高人的素质,自然也包括情感方面的教育。对高中体育而言,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运动,与个体情感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在各种体育项目中,蕴涵着各种丰富的情感,运动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情感宣泄和交流的过程。特别是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但由于经验以及交际能力的缺乏,很多时候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无法建立真正的情感意识。而体育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自然也有责任给学生提供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粹,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串灿烂的明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让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也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    一、导入新课的情景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文言文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物理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学,在新课标教改中,这显然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一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自然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科学的理论和自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所以实验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初中科学课堂中仍有老师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在科学实验中创设情境,可以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笔者从事中学科学教学工作多年,在创设科学实验情境方面颇有些心得,现以记之,供各位同仁参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