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批评家遭遇文学冷漠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须冒犯观众》是李静继使她一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年年度评论家”的《捕风记》之后的又一部评论力作。和《捕风记》中对主流文坛、当地中国心灵的不同侧面的评论不同,其领域涉及文学戏剧等泛文化。集子中的一篇篇小文,是作者对才华、勇气和创造力的标举之忱,对贫乏、反智和习惯势力的冒犯之意。在其背后,更是心灵和人格率真热诚的敞开与投入。此书印证了瑞士文论家斯塔罗宾斯基那句著名的话:“随笔的条件和赌注乃是精神的自由。”
  对于李静写作态度的了解与受教,是自读她的《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开始的。在这篇文学评论中,李静在开篇引用了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一句话:“只有当形象活生生地驳斥既定秩序时,艺术才能说出自己的语言。”这句话,也一直是李静撰写文艺批评和审视文艺作品的标准,十余年来奉行如一。
  李静亦曾直言,有的文学评论家失去了对真实文学状况的感应,缺少对文学判断的兴趣和本能。她对自身所处职业(如果说评论家也是职业的话)的严格与苛刻,体现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之中。
  李静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评论(参见《捕风记》)屡屡被业内媒介转载热议,成为文学评论界的一种现象。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官方网站中国作家网上,非作协会员的李静曾与李敬泽以“新锐批评家”的身份位列其中。如今,这一栏目已经转换为“今日批评家”的图片展示栏,数量已不止此前的零星几位。
  再进一步了解她的文学观是看她主编的《中国随笔年选》,从2002年起每年一部,跨度接近十年。对文学的审度,跨文化视角的垂问,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探讨,也都体现在她的遴选标准里了。
  纯粹的文学批评家,以一种近乎苛刻式的要求,促使有追求的作家们不对现实写作有所妥协。他们用艺术的形式驳斥既定的秩序,说出自己的语言。李静这样的批评家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于此。
  李静也写小说,但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知名的小说家。了解她的圈内友人叹息她太爱惜鳞羽:那么多水平参差的人,都已经叱咤文坛了,为何你低调如斯?但李静不以为然,始终钻研于文艺批评的范畴。她对于写作的认真与纯粹可见一斑,也导致了她的低产。了解了这一点之后,看到《必须冒犯观众》是她跨度长达十年、几乎全部文艺评论作品的结集,也就不会有所惊怪了。
  李静还是一个剧作家。从一个文学、戏剧和艺术的评论者,成为一个剧作人,李静写作的维度并没有改变。
  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接触李静的戏剧作品,更是推延到了一年之前。2013年3月30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北京戏剧文学沙龙——剧本朗读”系列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开幕,李静的话剧剧本《鲁迅》以“开篇之作”的身份亮相,著名话剧演员赵立新领衔的朗读阵容堪称豪华。
  那一晚呈现的《鲁迅》,不是写实手法的历史剧,主人公鲁迅也不再是“斗士和导师”,而是通过鲁迅在临终时刻的意识流,映现他与他的原配朱安、他的母亲鲁瑞、他的二弟周作人及其妻羽太信子、他后来的人生伴侣许广平以及“左联”人士的关系,表现一个历史夹缝中复杂而痛苦的灵魂。国内舞台虽不乏改编于鲁迅作品的戏剧,但以鲁迅为主人公、以他的人生轨迹为素材的话剧,这却是第一部。
  说起《鲁迅》的诞生,也可谓“一波三折”。
  李静的朋友、作家刘春在一篇谈及大导林兆华的文章中曾经这样写道:“李静呢,被大导绑了写《鲁迅》。可想而知,这个题材难度有多大,她殚精竭虑写了两三年,几易其稿。大导常常漫不经心地给李静打电话,假装东拉西扯,其实是暗暗地催促着呢。对这个戏,大导可上心了。”
  《鲁迅》的创作之难还能从另一个侧面有所体现。剧作家过士行曾透露,最早是濮存昕想演鲁迅,林兆华想排鲁迅,但却鲜有人敢写鲁迅。而敢于接下这一公认的“重任”,足见李静的勇气。
  放眼当下文坛,谁敢说能够写出一个每个人都满意的鲁迅,并且顺利地抵达观众?李静似乎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个问题。
  鲁迅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太多难以捉摸的复杂性。所以,解读与诠释鲁迅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大主题而展开。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2012年在《活在当下中国的鲁迅》的演讲中这样说:“(对于‘中国何处去’和‘我们怎么办’)我们当然不能限于空谈,也不能一味发牢骚,在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对历史与现实具有解释力和批判力的思想理论资源。
  我认为,李静推掉大部分稿约、三年磨一剑所锤炼出来的《鲁迅》,无疑就是这种对历史与现实具有解释力和批判力的思想理论资源。
  3月30日那一晚的剧本朗读会非常成功。赵立新们酣畅淋漓的剧场表演方式令观众大呼过瘾。过士行认为,《鲁迅》这部表现主义的戏剧,呈现出了作家自己对鲁迅的独特视角和看法,它的艺术样式和独立思考对戏剧界富有启示性。
  《鲁迅》朗读之夜,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不无担忧:“当前国内的戏剧创作环境太过严峻,青年戏剧人为了谋求生存,不得不向大众市场妥协。”这可能是戏剧创作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但在我眼中,李静不属于这一类。从她写《不冒险的旅程》开始,十余年时间,始终在不妥协中诠释文学与艺术的本真。
  略有些遗憾的是,《鲁迅》剧目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至今还没能上演。去年,《天涯》杂志予以全文刊发,也算是弥补了拥趸者的部分遗憾。值得欣慰的是,李静仍然在写,以她不疾不徐的节奏。即使是在这文学冷漠的时代。李静的文字之中也不乏一种炽热,对所处的时代,对现实的困境,对文学的使命,均未有缺席。即使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下,她也没有成为一个“逃避者”。
  正如李静自己所言,写作是她的救命索,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作后盾,发展更无从谈起。河北省沽源作为坝上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他县区一样承担着京津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而
从建国门驶向永安里时,北京交通广播的《一路畅通》节目主持人正连线拥有32年看球经历的于丹老师。这是巴西与德国世纪之战的前夜,作为德国的球迷,于丹老师就像一个小女孩儿一样,诉说着她对德国队的热爱。  就在几天前的论文答辩中,于丹和其他几位老师给一个来自英伦的小伙儿做论文答辩评委。听到这些答辩老师聊着世界杯的话题,旁边老师怂恿英伦小伙儿:快说你喜欢德国队,于丹老师一定会高兴的。英伦小伙儿未诺,淡定又略
在介绍贵州省南亚热区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贵州南亚热区甘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三农”的一系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