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西段边界政策变化的原因——基于身份认知的视角

来源 :南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不同的国力判断标准,中印存在身份认知的不对等问题,该问题的核心是中国是否承认印度的大国地位,印度对此高度敏感.中印西段边界从未正式划定,尼赫鲁最初对西段争议区表态谨慎而留有余地,但在朗久事件和收到周恩来1959年9月8日的回信后,他在西段边界上也持毫不妥协的态度.尼赫鲁认为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说明对方没有对印度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给予应有的尊重,他对中国的情绪化认知对其西段政策的影响不可低估.身份认知的不对等导致边界问题的长期化,是现代中印关系的主要症结.在全球、地区和双边三个层面的对华诉求反映出印度试图扭转这种不对等关系,而中国因为一系列原因又难以满足其战略诉求.非对称的身份认知使印度对华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对现代中印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长征精神助力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彝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长征精神为其脱贫攻坚提供的动力供给,是长征精神助力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依据.彝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了红军长征中坚持党的领导与维护党的统一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长征精神助力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三大基本经验.
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同志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重要回信,高度肯定了新安旅行团为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温情勉励小朋友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的回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价值指向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重要回信精神,要厘清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更好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开展周年纪念和毛泽东著作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理论争鸣,联系实际生活阐释文本等途径和方式,知识界重点学习和汲取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问题,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等方面的论述和基本观点.有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学习和讨论加深了知识界对毛泽东思想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界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了知识界
毛泽东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西文化融合思想形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在吸收借鉴先进知识分子们文化融合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以价值观念差异比较为现实根据,以价值观念融合为核心对象,以辩证综合、同时改造为方法原则的中西文化融合思想.该思想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带来三点现实启示:一是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二是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关系;三是警惕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入侵.